“旧口”新颜

2014-03-04 14:35黄发晖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4年1期
关键词:钟祥溃口工段

黄发晖

2013年深秋,水利部派了一名工程管理考核的专家到湖北省汉江河道管理局钟祥分局指导堤防管理创建工作,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派我陪同。

钟祥分局管辖的堤防主要是近40公里的汉江遥堤,属国家一级堤防。和众多的堤防管理单位一样,钟祥分局机关不在钟祥市区,而在远离市区约40公里、一个紧靠遥堤的小集镇上,这个小镇叫旧口镇。

“堤坡上苍翠的草皮绿茵如毯,堤坡旁婀娜的防护林直冲云霄;那一株株意杨,慵懒地摇摆着枝叶,在微风轻拂中宛如一个个娉婷美女,轻挥衣袖柔美起舞,微风刚刚拂过,缀满翠绿叶子的枝条缓缓垂落,又俨然一排排穿着绿色军装的威武战士在扛枪站岗。”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在春天漫步遥堤时的感受。眼下虽然已是深秋,但大堤上春意犹存。驱车行驶在平坦整洁的混凝土堤面上,大堤两旁的防护林树影婆娑,仍带着七八分绿意扑面而来,又逶迤而过。正应了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我言秋日胜春朝。”

车到旧口,我不由想起一位地方志家对长江、汉江沿线“口”字地名的评价——大多是大洪水留下的印迹。于是,我向随行的分局局长黄结新一探究竟。

一段传说道出旧口来历

土生土长的黄结新告诉我,旧口这地方以前称“臼口”,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渡口,缘于与汉江相连的臼水。

“洪涛白浪塞江津,处处邅回事事迍,世上方为失途客,江头又作阻风人。鱼虾遇雨腥盈鼻,蚊蚋和烟痒满身,老大光阴能几回,等闲臼口坐经旬。”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言律诗《臼口阻风十日》说的就是这里。

据清朝俞昌烈所著的《楚北水利堤防纪要》记载:“臼水,源出聊屈山,流为寨子河,东南入京山境,过京山县,南向自臼口入汉。”

在旧口,有个故事广为流传。说是在春秋时期,在钟祥东南与京山交界处有一座聊屈山,源于聊屈山的臼水流经钟祥,直通汉水。人们往来于臼水两岸,遂在这里设置渡口,称臼口。到了元代,聊屈山山洪增多,臼口经常遭受水灾,于是朝廷划拨银两修筑防洪堤坝。没想到,所拨银两大多都被府衙官员侵吞,而防洪堤根本不见加高,更谈不上防洪了。一年夏季,眼看汛期又要来临,府衙再次上奏朝廷要求加拨修堤银两,这才引起皇帝的关注。皇上问修什么堤,府台大人说是臼口堤,皇帝把“臼口”误认为是“旧口”,下诏写道:“一年是旧口,两年是旧口,一个旧口修了这么多年,那旧口不就堆成山了。”于是,皇帝派朝廷官员来臼口巡视,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也修起了臼口大堤,锁住了泛滥的洪水,庶民百姓才得以耕织生存。

臼口从此就改为旧口。

堵口筑堤缘为保护皇陵

据万历《湖广总志》记载,明隆庆以前,钟祥“县自石城而上至丰乐驿,凡百二十余里,旧无堤塍,每水泛涨,西岸则漫至沿山冈,东岸则漫过池河等湖,亦薄长冈而止。盖以湖为壑、以冈为堤也”。而据《钟祥县志》记载,钟祥汉江堤防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缘于堵口保护明显陵。

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在距钟祥市城北7.5公里的纯德山,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完工,历时40年建成。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又遣工部左侍郎张守直重修祾恩殿。

当时,钟祥境内汉江沿线有铁牛关口、狮子口、臼口,相连的京山境内有张壁口、操家口、黄傅口、唐心口,潜江境内有泗港口、官吉口,俗称“汉江九口”。为保护明显陵的风水,在明隆庆年间自钟祥至潜江堵九口、筑堤防,才形成了如今汉江堤防的雏形。这在光绪八年(1882)出版的《京山县志》中得到了印证:明世宗龙飞郢邸,守备太监以显陵风水为名,筑塞九口。令潜江民筑堤百里抵京山界,京山民筑堤九十里抵钟祥界,钟祥民筑堤一百八十里抵铁牛关界。从此,汉江钟祥就有了堤防,汉水两岸的百姓也因此而受益。民国十年,时任湖北工赈局督办的李开侁在《王家营堤工随笔》一文中也提到,明隆庆年间,自钟祥至潜江筑堤二百八十里。

据民国十年出版的《湖北通志》记载,钟祥堤防自县城南门外龙山观起至京山县界张壁口止,长一百二十余里,分十八工段,依次为铁牛关、法华庵、许家堤、大潭口、从家口、营房、吴王庙、草庙、永镇观、刘公庵、三官庙、楚堤、王家大庙、挂嘴、旧口忠祠、王家营、胡家营和张壁口。以三四工也就是许家堤和大潭口堤(狮子口一带)最为险要。

“狮子开口”带来无限灾难

汉江自古多洪水,据《唐书·五行志》记载,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襄、均、复、郢四州,汉水溢决。这是迄今为止已知的湖北省内长江、汉江决堤记载见于文献的第一次。这里的郢就是钟祥。

进入明清后,汉江堤防溃口更是时有发生。光绪版《京山县志》载“由是九口均塞,而上游水势统归一路,奔放无前,河身难容,非溃即溢,一望巨浸,遂成湖乡矣”。当时的九口,有的是分水穴口,有的是支流入汉的河口。由于穴口和河口的堵塞,加重了汉江洪灾的发生。明隆庆三年(1569年)到清朝末年(1911年)的342年间,《湖北水利志》记载的汉江发生的较大的溃口决堤77次,不到5年就有一次。其中发生在钟祥的溃口决堤就有62次。

而发生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大洪水,则给汉江下游民众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1935年7月上旬,汉江上游的陕南、豫南至襄阳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汉江水位急骤陡涨。据《钟祥县志》第三卷记载,7月3日,钟祥汉江河段一天一夜水位陡涨3米;7月7日,钟祥堤邢公祠决口,当夜11时许,自一工至十一工,相继决口18处,溃口总宽6957米,以三四工狮子口堤段最大,宽约4000米。

“狮子口”大开,洪水横扫汉北,直抵汉口张公堤,灾及钟祥、京山、天门、潜江、汉川、应城、汉口等11县市,淹没耕地640万亩,受灾人口370万,死亡8万人,是长江流域洪水灾害损失最严重的一次。一夜之间,整个汉北平原悉成泽国。处于“狮子口”口门的柴湖镇更是首当其冲,溃口及随后发生的瘟疫情况,使柴湖淹死、病死人员几近一半,不少家庭全家罹难。时任钟祥县县长熊道琛视察柴湖后,在一份电文中写道:“秋收绝望、哀鸿遍野、流亡载道,欲逃他乡,亦难觅一片净土。苟一涉足灾区,则饿殍载道,哭声震天,真令人见不忍见、闻不忍闻,情状凄惨,触目惊心。”endprint

汉江堤防溃口半个月后,一个由省府委员带队,水利、农业、民政部门专家组成的视察团才于7月24日从武昌出发,前往灾区视察。省府委员李书城在视察报告中说:沿途水漫堤身,间有溃口,处处均现漂没之象……几如置身大海,所见者村镇房屋多被冲洗,人口亦寥寥无几……

抢险堵口形成汉江遥堤

大水退后,全国经济委员会邀请了美国籍水利专家蒲得利作为顾问到溃口现场查勘,认为旧堤已难修复,必须退后修建。1935年10月19日,一个针对钟祥汉江堤防溃口后抢险堵口的善后计划会议在武汉召开,全国经济委员会、军委武汉行营、湖北省政府、建设厅、江汉工程局的代表共同议定,退后十余公里修筑堤防,堤线自旧口向北经沙港、董家集偏东达火龙山的罗汉寺。因新堤与原堤相距甚远,命名为“遥堤”。

同年10月,以全国经济委员会和江汉工程局为基础,组建全国经济委员会江汉工程局钟祥工程处,具体负责善后工程建设。江汉工程局局长席德炯兼任处长。《钟祥县志》载,工程分四工段,第一、二、三工段由钟祥、京山、潜江、天门、汉川各县长征集民夫负责督修,第四工段也就是堵口段由钟祥工程处直接组织修筑。整个工程高峰时参与建设的民工和管理人员近9万人,一、二、三工段分别由当年12月中旬开工,进展较为顺利。而承担堵口筑堤的第四工段因汉水一再上涨,加上建设管理不善,先后两次堵口失败,一直拖到次年汛期。1936年5月26日,汉江再次发生洪水,熊家桥拦河坝及堵口段被洪水全部冲毁。当时正值汉江大水,中央政府及江汉工程局拟暂时放弃堵口,待汛后施工,但因民众反响强烈,湖北省政府乃撇开全国经济委员会,另行组建遥堤建设善后委员会,并邀请时任河南大学教授陶述曾带领河南水专学生前来支援堵口。不料,就在堵口即将合拢时,洪水骤至,堵口再次失败。1936年汛后,又开始在原址堵口,到11月下旬才完成堵口,直至1937年3月才完成全长18.02公里的遥堤修筑,整个工程完成筑堤土方共686.7万立方米。

在遥堤第四工段堵口和筑堤工程中,由于江汉工程局钟祥工程处有关人员失职,事后受到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的免职并停止任用的处分。

在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的决议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所需土方,多系沙质,石硪工又不坚实”,人为增加了堤防的安全隐患。

“旧口”换新颜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遥堤的建设和管理。194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局荆州分局钟荆潜办事处接管了遥堤的修防。1951年,荆州区汉江修防处成立后,开始着手遥堤的整险加固。195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将汉江遥堤与荆江大堤、武汉市堤和黄石市堤并列,确定为确保堤段。1958年,湖北省防汛指挥部正式将遥堤长度延伸至现在的55.26公里,其中钟祥管辖39.46公里,天门管辖15.8公里。长江水利委员会将其列为一级堤防。

随着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两岸堤防不断加固、杜家台分洪工程运用,汉江防洪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但由于遥堤堤质较差,隐患较多,加上汉江区间洪水尚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汉江干堤特别是遥堤防洪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加固遥堤,确保安澜,成为沿堤人民魂牵梦萦的企盼。

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国务院将汉江遥堤的建设列入了长江近期防洪建设的重点,沿江人民的企盼终于有望成为现实。

1999年12月20日,在汉江遥堤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遥堤加固工程正式开工。至此,历时10年的御洪之战在汉水之滨打响。曾荣获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的湖北省河道堤防建设管理局为该工程的项目法人,中国华水水电开发总公司等20多家省内外企业参与了遥堤加固工程建设。到2009年7月,建设者用10年的心血和汗水,终于给遥堤的建设画上了句号。55.26公里的遥堤全部按设计加高培厚,加培土方近1400万立方米,是当年修筑遥堤的两倍多。堤身进行防渗处理,险段护岸得到整治,大堤有草皮护坡,平台有林木防护,堤顶浇筑了混凝土路面,一堤两林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

2005年10月初,受汉江上游暴雨影响,汉江下游形成了自1983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遥堤苏家堤以下全线挡水,杜家台分洪闸被迫开闸分洪。在建中的汉江遥堤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在防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出现一处重大险情。

2010年、2011年,汉江连续两年遭遇大洪水,下游部分河段持续超保证水位,其中2011年9月再次启用杜家台闸分洪,竣工验收后的汉江遥堤安然无恙,没有出现任何险情。

风雨百年,世事变迁。臼口、狮子口这些昔日的“旧口”已成为永久的记忆,钟祥遥堤管理者怀揣着“生态堤防、美丽汉江”的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向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迈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祥溃口工段
造气炉改造后对系统的影响
过岗龙的化学成分研究
不同分选工段瘦精煤煤质分析与配伍性研究
局部逐渐溃坝机理研究及溃口水流模拟
斜叶黄檀茎中1个新的肉桂酚类化合物
不同沟床坡度堰塞坝溃口展宽历程试验研究*
典型堤防溃口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瞬溃条件下不同溃决形式的溃口水力特性研究
打造“多面手”班组
减压蒸馏应用于粗苯工段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