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的年味,历久弥新

2014-03-05 21:04杨秋意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鞭炮声年味祥和

杨秋意

年,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是一种怪兽,每到除夕就跑出来祸害百姓,后来人们用鞭炮声与火红的对联赶走了这只怪兽,于是就形成了传统的习俗,成为每个炎黄子孙特定时段的集体共舞,隆重而讲究。一年又一年,时光轮回,人与自然就这样在年的催促下走过春走过夏走过四季。在每一年更替的结点,祭拜天地鬼神与祖宗是年的重头戏,在每个中华民族同胞的心中,这一刻也最神圣最欢乐。

进入农历腊月,所有的一切都在为大年三十的祭拜做准备,整个社会整个民族都呈现出了一种节庆的氛围。空气中飘荡着烟花的味道,街道、商场及各家各户都透出红色的喜悦来,伴着欢快祥和的乐曲,这就是年味的开端吧。

中国人讲传承讲团圆,祭拜神灵祭拜祖宗是过年少不了的重要习俗,回家团圆也是中国人心中丢不下的情结。于是,春运回乡潮成了中国的一大特色,不管天涯海角,过年了,一定要回家看父母看妻儿,说说一年的思念,话话未来的梦想,这就是中国人。匆匆回乡,鞭炮,对联,做菜,包饺子,吃团圆饭,坐下来和父母唠叨唠叨一年里如意顺心的事。电视里的春节晚会已经成了中国人多少年一成不变的年的“佐餐”,不管是有趣还是无聊,能和家人在一起看,味道就显得不一样。这时候,窗外阵阵急骤的鞭炮声会迎着新年隆重地走来,于是所有的辛酸与困惑在这一刻都升华为幸福,新的希望和期盼也在声声祝福里欢喜腾飞。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进步,许多过年的习俗在慢慢淡化,但也派生出新的乐趣。就拿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来说,凝聚了十几亿国人的目光,何等壮观!春晚,就是这样作为中国的独有而存在,这个代表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年夜大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仿佛约定俗成地一年年走来。这台集中了中国人智慧与艺术水准的年夜晚会,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快乐,然而,终因众口难调,慢慢成为鸡肋,不看的期待和看了的失望,都需要吐槽。微博与微信的出现,更是加快了这种情绪的表达。假如取消春晚,中国人就不必纠结不必失望,但是,大家又该拿什么来做发泄的出口?少了谈资就少了乐趣,春晚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让人纠结着。

曾几何时,人们怕过年,怕繁杂的礼节,更怕人情世故的重压,年的味道在悄然变化,成了腐败的温床,成了人情年、面子年。本是礼尚往来的节日贺礼却变了味,礼物越送越贵重,礼金越送越失去标准,一进入腊月,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送礼折磨得叫苦不迭,年味也变得让人心生恐惧。

2014年的春节,却有一股扑面的新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重拳出击,严格禁止一切公款送礼活动,细到不得印制一张贺卡。难怪许多人大呼:今年的春节真轻松啊!马年的新风吹得人心舒畅。

年,承载着家的团聚,国的祥和。这家国的年味,正在时代的变迁中历久弥新。

猜你喜欢
鞭炮声年味祥和
宜帮菜的年味召唤
盛世祥和
馒头里的年味
海坛年味
生态紫砂,祥和万年——浅析“祥和”紫砂壶的艺术之美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没有鞭炮声的年
万物祥和
鞭炮声,一支传统的民乐
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