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菜一典:吃出个名堂来

2014-03-05 01:54张曦月
读者欣赏 2014年2期
关键词:菜馆东坡肉名菜

张曦月

佛跳墙

对于资深的吃货们而言,最高的礼遇并不是去什么大酒肆吃山珍海味,而是被邀请参加家宴。闽菜中居首位的传统名肴“佛跳墙”的诞生就与家宴密不可分。

话说清朝末年,福州扬桥巷官银局的一位官员,在家中设宴请布政司周莲。这次家宴中的主厨不是什么五星级的大厨,而是官员夫人。这位对美食颇有研究的官员夫人,选用鸡肉、鲍鱼、鸭掌、鱼翅等20多种原料分层放入绍兴酒坛中,先以荷叶封口,然后加盖,再用质纯无烟的炭火微火煨制。

菜上桌后香飘四溢,周莲品尝后赞不绝口。回家后,他将所见所吃所感统统告诉了家中厨师郑春发,命其仿制。郑春发十几岁就开始学艺,曾在京、杭、苏、粤从厨深造,手艺极高。他请教了官员的内眷之后,回家对此菜进行了改造,原料多用海鲜,少用肉,并起名为“坛烧八宝”。

后来,郑春发集股开办三友斋菜馆,后又更名为聚春园。聚春园主要承办官场宴席,根据一些美食家的建议,郑春发不断改进此菜的配料,并正式起名为“福寿全”,为聚春园的第一菜。

许多美食家、文人墨客慕名远道而来,品尝此菜后,赞叹不已,席间有一秀才以诗助兴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此菜便以“佛跳墙”之名而流传至今。

蟹粉狮子头

“蟹粉狮子头”是久负盛名的镇江、扬州地区的传统名菜。据传,此菜始于隋朝。

当年,隋炀帝杨广来到扬州,饱览了扬州的万松山、金钱墩、葵花岗等名景之后,心里非常高兴,回到住处,仍然余兴未消,随即唤来御厨,让他们以扬州名景为题,做出几道菜来。

御厨们费尽心思,终于做出了“松鼠鳜鱼”、“金钱虾饼”和“葵花斩肉”这三道菜。杨广品尝后,十分高兴,于是赐宴群臣。一时间,淮扬佳肴倾倒朝野。

到了唐代,一天,郇国公韦陟宴客,府中的名厨也做了这几道扬州的名菜。当“葵花斩肉”这道菜端上来时,只见那用巨大的肉圆子做成的葵花心精美绝伦,有如雄狮之头。

宾客们趁机劝酒道:“郇国公半生戎马,战功彪炳,应佩狮子帅印。”韦陟高兴地举杯一饮而尽,说:“为纪念今日盛会,葵花斩肉不如改为‘狮子头。”从此,扬州“狮子头”流传镇江、扬州地区,成为淮扬名菜。

“蟹粉狮子头”成菜后蟹粉鲜香,入口而化,清朝嘉庆年间的林兰痴在《邗江三百吟》中赞曰:“宾厨缕切已频频,因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

宋嫂鱼羹

“宋嫂鱼羹”是杭州名菜,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由于它色泽金黄,鲜嫩滑润,味似蟹羹,又名“赛蟹羹”。

根据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三·铺席》记载,当年“杭城市肆各家有名者”,其中就有“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可见“宋嫂鱼羹”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成为杭州的一种名菜了。

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事亲》记载,“宋嫂鱼羹”在杭州起始于南宋的淳熙年间。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太上皇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来至钱塘门外,已时近中午。太上皇的侍从告诉他,这里有家菜馆的鱼羹味道很好,何不品尝品尝?太上皇此时也稍有些饿的感觉,就命人下船去菜馆买鱼羹。

这家菜馆的主人宋五嫂,本是东京汴梁人氏,曾在汴梁经营鱼羹菜馆。在宋王朝南迁之时,出于爱国感情,跟随南迁队伍来到临安,在西湖边上经营这家卖鱼羹的小店,维持生计。

宋五嫂见豪华游艇里的人来买鱼羹,估计是皇亲国戚之类,就亲自烹制了鱼羹,送到游艇上。快人快语的宋五嫂见了太上皇毫不畏惧,对太上皇说:“小奴本是东京人氏,是随着御驾来到这里的。”

太上皇赵构闻听此言,不胜唏嘘,心想像她这样的草民,能够跟随他南迁临安,的确是大宋江山的希望。想到这里就命人赏赐给宋五嫂“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仍令后苑供应泛索”。

从此,宋五嫂的鱼羹就被称做“宋嫂鱼羹”,更加声名远扬。正如俞平伯先生在《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中所指出:“西湖鱼羹之美,口碑流传已千载矣。”

全家福

中国老百姓除夕的年夜饭里,有一道菜会经常出现,那就是“全家福”,听这名字就吉利,也能讨个好彩头。

秦始皇焚书坑儒,许多儒生都遭劫难。有一位名叫朱贤的儒生被埋在坑中后到晚间苏醒过来,拼命爬出坑后躲藏在深山老林中,成天靠野果野菜为生。为躲避官府的搜捕,朱贤隐姓埋名,漂泊异乡。

几年后,秦始皇驾崩,秦二世即位。朱贤便返回家乡了,可先前的家已成为一片废墟。家中的房屋已在一年前被洪水冲垮,妻儿流落在外不知去向。朱贤见此,悲伤不已,便跳江自尽,幸被一渔夫救起。渔夫听朱贤哭诉过后,对他说:“去年大水时节,老夫曾救了一位少年,看他老实本分又勤快,便收他为婿。他也姓朱,你不妨一起到我家去看看吧。”

见面相认,果然是失散好几年的亲骨肉。父子俩抱头痛哭,亦悲亦喜。随后,朱贤就留在儿子身边,靠卖鱼为生。一天,他正在市上卖鱼,忽见人群中有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忙凑上前看,竟是他的妻子。两人又惊又喜,互道衷肠。就这样,一家人历经磨难之后又团圆了。

渔夫得悉后,采集了山珍海味,请来名厨,为庆贺朱贤一家人团圆举办了一桌宴席。厨师在得知朱贤一家人悲欢离合的经历后,煞费苦心,烹制了一道特制菜,取名“全家福”。

该菜特选了山上长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生的各种山珍海味,荤素搭配,色彩和谐,口感宜人,众宾客食后无不夸赞。每逢佳节,很多人家都爱烹制这道菜肴。它不但讨取好口彩,而且因选料多样而具备多种滋味。

东坡肉

“东坡肉”是以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菜肴。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他不仅诗写得好,菜也烧得好,尤其喜欢做肉,以红烧肉最为拿手。

被贬黄州期间,他曾写下《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宋神宗驾崩后,苏东坡被重新起用,做了杭州的太守。元祐五年(1090年)夏季,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由于苏东坡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当地百姓平安度过洪灾。他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疏通湖巷,把挖起来的泥筑成长堤,是为“苏堤”。杭州城里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听说他平时最喜欢吃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苏东坡收到后,就吩咐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肉,连酒一起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他送来的红烧肉,民工们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当时向苏东坡拜师求教的人里面,除了来学书法的、学写文章的外,还有人是来学烧“东坡肉”的。

杭州有一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便按照苏东坡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这道新菜一应市,那家菜馆的生意很快兴隆起来,门庭若市。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了“东坡肉”。如今,它已成为杭州名菜,其特点是色泽红艳,汁浓味醇,糯而不腻。

龙井虾仁

有一次,乾隆下江南游杭州,他身着便服,遨游西湖。时值清明,当他来到龙井茶乡时,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让座泡茶。

茶用新采的龙井、炭火烧制的山泉所沏,乾隆饮到如此香馥味醇的好茶,喜出望外,便想要带一点回去品尝,可又不好开口,更不愿暴露身份,便趁村姑不注意,抓了一把,藏于便服内的龙袍里。待雨过天晴告别村姑,继续游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肠饥,在西湖边一家小酒肆入座,点了几个菜,其中一盘是炒虾仁。

点好菜后,他忽然想起袖中的龙井茶叶,便想泡来解渴。于是他一边叫店小二,一边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时看见乾隆的龙袍,吓了一跳,赶紧跑进厨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虾仁,一听圣上驾到,极为恐慌,忙中出错,竟将小二拿进来的龙井茶叶当葱段撒在炒好的虾仁中。谁知这盘菜端到乾隆面前,清香扑鼻,他尝了一口,顿觉鲜嫩可口,再看盘中之菜,只见龙井翠绿欲滴,虾仁白嫩晶莹,禁不住连声称赞:“好菜!好菜!”

从此这盘忙中出错的菜,经数代烹调高手不断改良完善,正式定名为“龙井虾仁”,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馔佳肴。

麻婆豆腐

在清代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一个姓温的掌柜,有一个脸上有麻子的女儿,叫温巧巧。

她嫁给了万福桥旁一家小饭店的店主陈森富。万福桥下是一道跨府河,打此经过的贩夫走卒、苦力脚夫是小店的主要顾客。

几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的生活成了问题。运油工人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接济她俩。巧巧左邻右舍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

她把碎羊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觉得好吃。于是,姑嫂二人把屋子改成食店,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做招牌菜招待顾客。小食店的菜价钱不贵,味道又好,生意很是兴旺。清末有诗称赞:“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有好事者看到老板娘面上有麻痕,便戏之为“麻婆豆腐”,此言不胫而走,遂传为美谈。巧巧寡居后没改嫁,一直靠经营羊肉豆腐维持生活。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称至今。据《成都通览》记载,“麻婆豆腐”在清朝末年便被列为成都名菜。

宫保鸡丁

清代山东巡抚丁宝桢两袖清风,却独独钟爱美食。为官一处,一定微服私访,四处大快朵颐。

一天,他又换上青衣小帽到大明湖转悠,看见附近农家院中有一个老妇正在喂鸡。济南人素有好客之风,老妇一面把他让进屋里,一面还让人把在酒楼做大厨的儿子叫了回来。

老妇招待的九转大肠、红烧肘子,丁宝桢都已尝过,唯有一道是他吃遍大江南北却闻所未闻的,尝了一口感觉舌尖微麻,脆嫩可口,询问之后知道菜名叫“爆炒鸡丁”。这顿饭令他回味许久,后来,他被调任为四川总督,这道菜被作为贡菜献给了皇帝。

丁宝桢治蜀十年,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太子太保”,世称“丁宫保”,而“爆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并传扬开来。作为宫廷菜,宫保鸡丁有它独具一格的特色,要做到口感入味又辣味适中,调味料的选择和分量都要控制得很好。腰果或花生米炒熟后,要在最后出锅时才放入,以保证它的香脆。

20世纪初,此菜随着留学日本的学生传到日本,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腰果)的香脆,广受欢迎。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也“泛滥成灾”,几乎成为中国菜的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猜你喜欢
菜馆东坡肉名菜
祝我生日快乐· “红红”的生日宴
酒后垂钓不幸溺亡 索赔无据驳回诉请
数道沪上便民支付“名菜” 尽显“云闪付”“名厨”本色
“东坡肉”的由来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东坡肉
会“唱歌”的名菜
有些菜,换了名字你就吃不起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