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图书室建设的思考

2014-03-06 11:02杨小萍
关键词:图书室图书农民

杨小萍

(中共延安市委党校 图书馆,陕西 延安 716000)

一、农村图书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文化素质决定认知水平、决定发展步伐。当前,我市部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山区、偏远、贫困村文化设施少、优秀图书缺、消息渠道窄,造成许多农民特别是广大留守农村的老一代农民群众的知识文化素养不高,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速度、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图书室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发家致富本领、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阵地。搞好农村图书室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提升境界,掌握实用技术、了解市场信息,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资源支持。

(二)支撑农村经济建设。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建设都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是阵地,农民是主体,培养高素质的农民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农村图书室可以充分发挥开启民智作用,通过村民自觉的读书行为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读书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读书报告会、科普知识展览等,可以帮助农民学政策、学技术、学法律、学经营,提高发家致富本领。从而,能够促进农村的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生产,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养核心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群众没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这个价值观就落实的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业余生活,提高生活品位,使先进文化理念根植于灵魂深处,形成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四)促进城乡文化融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了“三个一亿人”,即促进一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一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这就为城乡融合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城乡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城乡文化得不到很好的融合,城乡居民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的差距就很难缩小,就难以避免地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二、农村图书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不够。各级政府对农村图书室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使图书室在农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很多地方没有把农村图书室建设纳入工作总体规划,没有相关的工作安排,只是被动地落实上级建设任务要求,缺少对图书室建、配、管、用等方面的指导,导致建的少、用的更少,不少农村图书室已名存实亡。

(二)资金不足。农村图书室是一个公益性的文化机构,决定了它的基本服务必须是免费的,而这种免费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图书室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目前,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图书室的建设中多数都是一次性投入,借着“达标”、“评选”、“捐赠”等机会,组织“输血”式拨款,为农村建起图书室,后续投入则明显不足,而且没有相关的制度来落实。

(三)藏书不全。图书室建设标准普遍不高,人均馆舍面积、人均藏书数量、图书品种及质量上均存在较大缺口,基础性图书资料和相关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添置。品种单一、内容陈旧,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不符合农民“口味”的书籍,很难激起他们阅读的积极性。特别是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年轻一代农民的影响力、吸引力不强。

(四)管理不善。一方面管理人员缺乏,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多为“两委”干部兼管,没有工资保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另一方面农村图书室普遍存在只管前期建设,忽视后续管理问题,大多数没有制定开放、借阅制度和书刊分类、编目等,也没有图书登记册和借阅登记簿,图书室资产底账不清,图书分类混乱,群众借阅随意,导致图书往往有借无还,流失损坏严重。甚至很大一部分已建好的图书室有名无实,房舍残破,灰尘结网,仅存书架和少许书籍,不能正常开放和发挥实际效用,出现创办时轰轰烈烈、运行中冷冷清清的现象。

(五)整合不力。在向农村输送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过程中,如“科技下乡”、“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党员远程教育”等,未考虑到相互间的有效衔接,各部门单位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整合利用,综合效应不强。

(六)引导不够。相当多的农民不熟悉、不愿意去图书室,更没有养成主动接受科学普及、文化引导和知识传播的良好习惯。面对这种现象,农村图书室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引导,没有主动上门服务。

三、加强农村图书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图书室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列入议事日程,行动上提供全面保障。切实把农村图书室建设放在与发展农村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并跟踪督查考核,形成农村图书室建、配、管、用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的主导力量,政府投入是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图书室现状的关键。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图书室的投入,既要重视馆舍、设施设备的投入,更要保证其日常的运作经费,确保图书、设备购置有经费来源,图书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补贴。积极构建农村图书室经费保障多元化格局,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拿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

(三)创新管理服务模式。采取乡镇指导监督,行政村具体管理运作模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模式,构建以市、县(区)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图书馆(室)为骨干,以村图书室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的城乡一体化、资源高度共享的新型公共图书室服务体系。要配置电脑、影像设备和农业、法律、生活、医药卫生等相关的图书资源,满足农民需求的多样性。

(四)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个图书馆之间进行资源共建、共享和协调服务成为了可能。要建立农村图书室与城市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平台,开展流通借阅、数据库检索、网上信息资源收集、远程教育等共享服务项目,使农村图书室花的钱少,农民看的书多,同时也能延伸城市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领域,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要整合各种文化活动资源,如“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健康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信息下乡”等等,使广大农民享受更丰富的文化食粮。

(五)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如举办“农民读书节”,开展“猜灯谜、庆元宵”、“写春联、送春联”、书画展、摄影展、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努力在农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实际,为农民提供实用的科技文化资料、最新的农业资料信息,让农民真正从图书室得到增产增收的好处。鼓励并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图书室,以弥补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不足。

农村图书室建设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项目,承担着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利的重大使命,是一项惠及广大百姓的民生工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有关行业和部门大力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图书室建设事业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发展,发挥更大效应。

猜你喜欢
图书室图书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图书推荐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图书角和图书室的设计欣赏
图书室里故事多:桦南县福庆社区家庭图书室创办者刘德生关爱青少年二三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