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偶发性肾癌中的诊断价值

2014-03-06 21:59罗美文岺凯怡朱兰惠女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省湛江市524037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15期
关键词:肾癌声像肿物

罗美文 岺凯怡 朱兰惠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37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多发病于近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属于泌尿系统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原发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约占全身肿瘤的1%~3%。偶发肾癌(SRC)属于肾癌发展的一个阶段,由于临床缺乏相应的表现及体征,往往导致漏诊、误诊,导致大部分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肾癌三联征(腰痛、肿块、血尿),此期属于肾癌的晚期,已失去临床最佳的治疗时机,因此,不断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提高偶发肾癌的检出率,对于延长肾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3年、5年生存率意义重大。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发展和在临床的常规应用,大大提高了偶发肾癌的检出率[1]。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偶发性肾癌患者30例,对其彩色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偶发性肾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验证实为肾癌,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6.41±1.35)岁;病程2~150d,平均(26.57±1.64)d;1个月内发现者23例,1个月外发现者7例;27例为常规查体时发现,3例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

1.2 方法 仪器为Aloka-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探头扫查时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或者俯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或者背部,从纵向、横向及冠状面对肾脏各个切面做系统扫查,若发现肾脏肿块后实施多个切面扫查,在获得清晰的二维声像图后仔细观察肿物的形态特征,获取肿物的最大直径切面,停帧后测量肿瘤大小,动态观察肿物的轮廓、边界、肿物的内部回声强度,注意观察肾脏肿物是否伴有向肾边界外突出;同时应用CDFI观察并记录肿物边缘及内部的血流信号,包括分布范围及强度;血流信号的判定:少量为肿瘤内部仅见星点状血流信号;丰富为肿物边缘及内部能见较多的条状血流信号,或周边见类似于“抱球”状或“树枝分叉”状的血流信号。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本组肾脏肿物均为单发病灶,肾静脉均无血栓形成。28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肾癌的肿物与手术病理检验结果相符合,诊断符合率93.33% (28/30)。其中2例误诊为肾错构瘤。二维声像图提示17例肿物内部回声强度偏高或呈高回声,7例为等回声表现,5例为低回声表现,1例为混合性回声。本组25例肿物因突出肾外导致肾脏轮廓改变;30例肿物内部均未见钙化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7例肿物内部无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23例肿物内部均能探测到彩色血流信号,其中12例彩色血流信号丰富,与正常血流分布显著不同,呈数条、抱球状或树枝分叉状伸入肿物内部,11例仅见内部少量血流信号。

3 讨论

肾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膀胱肿瘤位居第二位。目前,临床上关于偶发肾癌的定义尚无统一的标准,大多数学者认为在行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常规检查时发现的肾癌为偶发肾癌。本组患者30例,其中27例为常规查体时发现,3例因为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据国外文献报道约2/3的肾肿瘤是偶然检查发现的。偶发性肾癌在病理上不属于肾癌的一种类型,只是肾癌发生发展的初期,此时患者尚无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另外偶发性肾癌也并非均为早期癌,与临床上的小肾癌和微小肾癌存在明显的不同。肾癌的筛查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手段。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廉价、便捷、重复性好等操作优点使得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常规检查,特别对于偶发性肾癌的早期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其中发挥着巨大的临床作用,使得偶发性肾癌的检出率及正确率有了显著地提高,在检测肿瘤的大小、回声、形态、边界等方面优势显著,而且彩色多普勒还能观察肿瘤内部、周围的血管及血流情况,通过应用频谱多普勒对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进行频谱测量,能进一步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断率[2]。

肾癌的声像特征缺乏特异性,大多呈现多样性的临床改变,一般超声显示肿块处的肾结构欠清晰,伴有局部隆起,回声常缺乏均一性,其中以内部回声强度偏高或呈高回声者多见,可能与肿块内部出血、钙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肿块体积过大、内部坏死、液化而形成暗区有关。本组中17例肿物内部回声强度偏高或呈高回声,7例为等回声表现,5例为低回声表现,1例为混合性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肾癌内及周边呈现多样性的血流信号,如抱球型,该类型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彩色血流信号较为丰富,而内部仅散在点状或条状的彩色血流信号;星点型主要表现为肿瘤周边的彩色血流信号少,仅肿瘤内部存在少数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不呈抱球型[3]。本组中仅7例肿物内部无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23例肿物内部均能探测到彩色血流信号,其中12例彩色血流信号丰富,呈数条、抱球状或树枝分叉状伸入肿物内部。一般情况下,肿物内若检出动脉血流,尤其是高速丰富的血流对诊断肾恶性肿瘤的参考价值较大,静脉血的呈现也对良、恶性的鉴别有指导意义,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瘤不显示静脉血流。尽管病理上肾细胞癌包括透明细胞癌、梭形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且各种细胞类型可单独或同时存在,但肾癌的声像特征似乎与其关系不大,而主要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由于肾癌其间质成分多,部分伴有出血、钙化,导致其超声回声增强或缺乏均一性;肾癌内可含有脂肪组织,与肿瘤内骨化生、脂性骨髓和钙化等有关,但与其回声关系不大[4]。值得注意的是错构瘤由于富含血管、平滑肌以及脂肪组织,声像图多表现为高回声,因此应注意与之鉴别,一般情况下体积小的错构瘤周围无压迫征象,肾脏轮廓无明显改变;小错构瘤内部血流速度缓慢,超声几乎探测不到血流信号。本组2例误诊为错构瘤的病例主要与其高回声、肾脏轮廓无改变、内部未见明显的彩色血流信号等声像特征有关。良性、恶性肿瘤的血管生成和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评价其血流分布特征有助于肿瘤良性、恶性的鉴别诊断,如良性肿瘤生长较为缓慢,表面血管偏少,肿瘤内血管少,而恶性肿瘤由于细胞生长活跃形成大量的新生血管。肥大的肾柱和肾囊肿也可呈现等回声和低回声型,应与偶发肾癌相鉴别,若为肥大的肾柱其内彩色血流信号应与周围正常肾实质内的血流分布相一致,呈延续;而肾囊肿边缘及内部均无彩色血流信号[5]。总之,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偶发性肾癌中意义重大,临床技师应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提高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9.

[2]张亚雄,杨璐,党笑坤,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3):553-554.

[3]伍琴琴.55例小肾癌的超声表现分析〔J〕.中国中医药指南,2013,11(14):172-173.

[4]蔡胜,姜玉新,李建初,等.小肾癌的声像图征象及临床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10):421-423.

[5]彤丹,刘会昭.偶发性肾癌的超声检查7例〔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6(3):212-213.

猜你喜欢
肾癌声像肿物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肾癌期间引发高血压的分析
自噬与肾癌
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VEGF165b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