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山羊寄生虫3种新记录虫种概述

2014-03-06 23:25猛董保豫犹银俊黎桂云吴永银王兴辉陈波覃
养殖与饲料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黔南州虫体虫卵

邓 猛董保豫*犹银俊黎桂云吴永银王兴辉陈 波覃 倩

1.贵州省黔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2.贵州省独山县疫控中心,贵州独山 558200;3.贵州省三都县疫控中心,贵州三都 558100;4.贵州省都匀市疫控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5.贵州省长顺县疫控中心,贵州长顺 550700;6.贵州省荔波县疫控中心,贵州荔波 558400

黔南州山羊寄生虫3种新记录虫种概述

邓 猛1董保豫1*犹银俊1黎桂云2吴永银3王兴辉4陈 波5覃 倩6

1.贵州省黔南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2.贵州省独山县疫控中心,贵州独山 558200;3.贵州省三都县疫控中心,贵州三都 558100;4.贵州省都匀市疫控中心,贵州都匀 558000;5.贵州省长顺县疫控中心,贵州长顺 550700;6.贵州省荔波县疫控中心,贵州荔波 558400

为全面了解黔南州规模化养殖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对黔南州十二县市90个规模养羊场的山羊开展寄生虫调查。共解剖山羊1 440只,收集虫体2 416条,经鉴定虫体33种。其中甘肃食道口线虫、脑多头蚴和长刺鞭虫3种寄生虫是黔南州首次报道的新记录虫种。应该将其列为寄生虫防制计划的主要虫种,加以研究和制定具体防制措施,保障我州的畜牧业健康发展。

黔南州;山羊;寄生虫;新记录;概述

2012~2013年,为全面了解黔南州规模化养殖山羊寄生虫感染情况,完成《黔南民族地区规模养羊寄生虫病调查与防制技术研究》项目,由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各县市中心,对全州十二县市90个规模养羊场的山羊开展寄生虫调查。项目共组织1 230余人次,采用蠕虫学完全解剖法收集虫体、采集血清检测血原虫、采集粪便检查虫卵等方法,共解剖山羊1 440只,收集血清2 840份、粪便2 880份、寄生虫虫体2 416条。经贵州大学动物疫病研究室鉴定,虫体分属6纲、10目、17科、22属、33种。其中甘肃食道口线虫、脑多头蚴和长刺鞭虫3种寄生虫是黔南州首次报道的新记录虫种。

1新记录虫种形态、生活习性及危害

1.1 甘肃食道口线虫(

是食道口线虫中较大型的虫种,一般寄生在绵羊的结肠。寄生在肠壁上形成黄绿色结节,又被称为结节虫。该病可使病变的肠管因不能制作肠衣而降低其经济价值,严重的可导致羊只死亡。食道口线虫的共同特征是:口腔呈小而浅的圆筒形,外有突起的口环,口缘有叶冠,颈部有颈沟,颈部后方有颈乳突,颈沟前方表皮有时膨起形成头囊,雌虫在生殖孔开口处有肾状射卵器。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约经10~17 h孵出第一期幼虫,经7~8 d蜕化2次变为第三期幼虫,即感染幼虫。感染性幼虫适宜于潮湿的环境中生存,也较活泼,尤其在草地上经过小雨后或多露水时,幼虫爬行到草叶上。此时牲畜采食附有幼虫的青草而感染。幼虫进入畜体内,首先集中于大肠段。脱鞘后钻入肠黏膜内,在黏膜上形成结节。幼虫在结节中停留的时间,常因家畜的年龄和抵抗力而不同,羊只在吞入感染期幼虫后的30~40 d,即可见虫卵排出。

幼虫进入肠黏膜后引起黏膜损伤和溃疡,并可伴有黏液和浓液样下痢,当动物免疫力增强时,进入肠壁的幼虫迅速被嗜酸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包围,形成结节。有些幼虫穿过结节外层组织而返回肠腔寄生,有些结节中出现幼虫死亡,最后钙化,当多处形成结节时,肠壁变硬,发生肠的运动和消化机能紊乱,常呈现下痢、粪中有浓液或血液。成虫寄生阶段,仍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可见顽固性下痢,或便秘,或交替出现,贫血瘦弱,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剖解严重病例有消瘦、贫血和恶病质,肠壁上可见很多结节或肠腔内有大量成虫。

1.2 脑多头蚴(

又叫脑包虫,是多头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动物的大脑内,有时也能在延脑或脊髓中发现;人也能偶尔感染。它是危害羊和犊牛的严重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动物的小肠。该病散布于全国各地,并多见于犬活动频繁的地方。

多头蚴呈囊泡状,囊体可由豌豆大至鸡蛋大;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的内壁上有100~250个原头蚴。原头蚴直径2~3 mm;多头蚴成虫虫体长40~100 cm,由200~500个节片组成。头节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分作两圈排列。成熟节片呈方形或长大于宽;节片内有睾丸200个左右;卵巢分两叶,大小几乎相等。孕卵节片内子宫有18~26个侧枝。卵为圆形。直径一般为20~37 μm。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小肠,其孕片和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牛、羊等中间宿主随饲草、饮水等吞食虫卵后,六钩蚴在消化道逸出,并钻入肠黏膜的血管内,被血液带到脑脊髓中,约经2~3个月发育为大小不等的脑多头蚴。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脑多头蚴的病畜脑脊髓时,原头蚴即附着在肠黏膜上,经41~73 d发育为成虫。成虫在犬的小肠中可生存数年之久。

感染之初(急性期),由于六钩蚴移行到脑组织,引起脑部的炎症。动物(尤其羔羊)出现体温升高、脉搏、呼吸加快,甚至有的强烈兴奋,作回旋、前冲或后退运动。有些羔羊可在5~7 d因急性脑炎死亡。患畜耐过急性期后即转入慢性期。随着脑多头蚴的发育增大,逐渐产生明显症状。由于虫体寄生在大脑半球表面,其典型症状为“转圈运动”。另外,虫体压迫大脑影响视神经,造成视力障碍以至失明。病畜精神沉郁,对声音反应弱。严重时食欲废绝,卧地不起。最终死亡。

1.3 长刺鞭虫(

成虫长20~80 mm,呈乳白色。前端细长,毛发状。寄生时,毛发状前端深陷在盲肠肠黏膜内,后部粗短,游离于肠腔中,虫体粗细过渡突然,现状呈鞭子样,故俗称鞭虫。雄虫尾部卷曲,交合刺1根,具鞘,后端钝圆,阴门位于粗细交界处。虫卵腰鼓形,黄褐色,两端具塞,处单细胞期。

虫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后,经2周或数月发育为感染性虫卵。牛、羊经口感染,幼虫在肠道孵出,以细长的头部固着在肠壁内,约经12周发育为成虫。该虫遍布全国各地,夏、秋季感染较多。虫卵卵壳厚,对外界抵抗力很强,自然状态下可存活5 a。虫卵在20%的石灰水中1 h死亡,在3%石碳酸溶液中经3 h死亡。羔羊、犊牛、幼驼寄生较多,发病严重。

轻度感染时,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出现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腹泻、生长发育受阻等临床症状,有时可见下痢、粪便带血和黏液,羔羊、犊牛可因衰竭而死亡。

病变局限于盲肠。虫体细长的头部深埋在肠黏膜内,引起盲肠慢性卡他性炎症。严重感染时,盲肠黏膜有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组织学检查,可见局部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盲肠黏膜上有多量虫体。

2新记录虫种的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甘肃食道口线虫在黔南州的三都、瓮安和龙里三县发现,感染率为0.34%,感染强度5~10条;脑多头蚴在独山县、福泉市发现,感染率为0.13%,感染强度1~8条;长刺鞭虫在龙里县发现,感染率0.27%,感染强度为3~11条。

3 结论与建议

1)此次调查发现的甘肃食道口线虫、脑多头蚴和长刺鞭虫3种山羊寄生虫,通过省科技情报所查新确认(科技查新报告2014520010400)为黔南州新记录山羊寄生虫虫种。

2)此次调查发现的甘肃食道口线虫原来都是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主要感染绵羊,此次调查在黔南3个县的山羊体内发现,笔者认为造成新虫种侵入的原因如下:一是由于近年来,贵州省实施“千万只羊工程”,大力发展规模养羊,大量从疫源地调运种羊,调入羊只未严格执行申报、隔离、驱虫等防疫措施;二是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物流频繁,由于经济利益驱使,部分业主从疫源地长途贩运动物、动物产品到本地加工销售,导致虫种引入。

3)此次调查表明,发现的3个新种及其它虫体以体内寄生虫占绝对优势(70.58%),因此黔南州山羊寄生虫防制工作重点应以体内寄生虫为主。在防制措施上,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山羊抵抗力;注意牧草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开展定期驱虫,在春、秋季各进行1次,必要时增加1~2次;定期清扫圈舍和消毒,粪污集中堆积密封发酵,杀灭虫卵;家犬要定期驱虫,排出的粪便应深埋、烧毁或利用堆积发酵,防止其吃到含虫体的动物内脏、脑、脊髓等组织。

4)在今后开展种羊调运的活动中,应该严格执行2010年农业部令第14号《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相关规定,跨省调运种羊到达输入地后,应该在指定隔离场内进行隔离观察30~45 d,隔离期间采取必要的驱虫、消毒、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隔离观察合格的才能混群饲养,避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传入。

注:调查工作得到所涉12县市及90个养殖场领导及技术骨干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1]汪明.兽医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

[2] 刘中平.“虫克王”片剂治疗绵羊结节虫病的效果试验[J].农业与技术,2006,26(4):39-46.

2014-10-25

黔南州科学技术基金项目“黔南民族地区规模养羊寄生虫病调查与防制技术研究”(黔南科合2011农字005号)

*通讯作者

邓猛,男,1980年生,兽医师。

猜你喜欢
黔南州虫体虫卵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富蕴县阿勒泰羊蠕虫虫卵检查及虫卵特性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几乎 100% 的大米中都有虫卵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