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2014-03-06 05:32
文教资料 2014年36期
关键词:偏误谓语句式

丁 鑫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对外汉语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丁 鑫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在语法教学中,又包括了词性、句式、语序等多方面。其中,汉语还存在着一部分的特殊句式,即这些句子的句式结构不同于常规结构,存在其独特的特征。所以,这也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这篇文章将会着重研究汉语特殊句式中的连动句,通过各种例子来详细分析连动句的句型特征、语法功能、语法环境、学习者常见的一些偏误类型以及对外汉语教学需要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等等。

连动句 对外汉语 偏误

引言

汉语中有一些特殊句式,这些句式的结构不同于常规的句子结构,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句式可以突出了句子中的某个成分,或是专门作用于某一方面。现代汉语中一共有六种特殊句式,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和存现句。笔者此次选择了连动句作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因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这方面非常容易出现偏误,而且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很少。所以笔者从此入手,浅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连动句式教学。

一、概述

(一)连动句的定义与特征

杨寄洲在《汉语教程》里将连动句定义为:“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有关联的动词或动词词组组成的句子。”实际上就是指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该句式的突出特点是:动作施事者发出连续的动作,因此在一个句子结构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核心。例如:

(1)他上街买菜。

(2)他脱下鞋子躺在床上。

(3)他撸起袖子打了她一个耳光。

(二)谓语之间的关系

连动句式中几个连续谓语之间是互不影响,彼此独立的,可以拆开来说也可以合在一起。但是谓语之间也存在着空间远近、目的因果、时间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

(1)我去公园玩耍。(目的)

(2)他用左手写字。(方式)

(3)他因为雨下的太大不想回家。(因果)

(4)他推开门走了进来。(先后)

(5)她拽住我不肯放手。(否定)

(6)他没有这个本事做这件事。(具有)

(三)使用时应注意的细节

我们在具体使用连动句时还需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现将其列举如下:

1.谓词位置

句子中两个谓词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出现错序等问题,从而导致逻辑关系矛盾或句义被改变。例如:

(1)我回家喊他。——我喊他回家。(意思改变)

(2)我点了一杯饮料来喝。——我来喝点了一杯饮料。(句子不成立)

2.时间状语

时间状语不能放在第二个谓语前,否则整个句子就不通顺。例如:

(1)*你来图书馆明天找我。(误)

(2)*他带东西后天来给我。(误)

3.否定词

否定词“不”、“没有”、“未”等所加的位置不同可能会影响到句义,所以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想要表达的意思来确定否定词应当添加的位置。例如:

(1)他不回家吃饭。(否定整个谓语部分)

(2)他回家不吃饭。(否定后一个谓语动词)

4.副词

副词在一般情况下都放在第一个谓语动词的前面。例如:

(1)她紧紧地拽住我的衣角不放。

(2)她深情地看着我哭了。

5.动宾短语

表手段、方式的动宾短语要放在前面。例如:

(1)他用双手捧着水。

(2)他用剪刀剪开了快递。

6.联合词组

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连动句和联合词组作谓语的句子是不一样的。前者的谓语次序不能更换,中间不能加关联词语和停顿,而且彼此之间是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后者的次序可以颠倒,中间可以加关联词语和停顿,彼此之间是并列的关系。例如:

(1)他一边写字一边唱歌。(联合词组作谓语)

(2)我沾墨水写字。(连动句)

二、学习者常出现的偏误分析

连动句比起单个动词作谓语的句子来说更经济、简练,但是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也更加难以掌握。经过前人的一些调查分析,笔者将学习者经常出现的偏误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错序

连动句构句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临摹性的时间顺序原则,即完全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造句。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这种时间顺序并不明显,只是表现在逻辑、概念等认知层面上。再加上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很多外国学生出现了词序混乱的现象。

错序偏误具体还可以再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动宾错序

有时学生没有掌握好动宾语序,所以会将某一动词的宾语跟在其他动词后面。例如:

(1)*我出去门吃饭。(误)

(1)句中,宾语“门”应该跟在动词“出”的后面,而不是“出去”后面。偏误来源是“出去”一词是复合词,所以学生习惯把它看成是及物动词,后面要跟宾语。所以应该把它改成:

(2)我出门去吃饭。(正)

再比如:

(3)*他散步着和我们说话。(误)

上述句子中“散步”是离合词,此处应该写作“散着步”,学生有可能不了解此类离合词的用法。应该改成:

(4)他听着歌和我们说话。(正)

2.谓语错序

如果句子中的某一个动词是用来表示另一个动词的处所、方式、手段、工具等,那么这个动词应确保放在前面。但外国学生对这一点掌握不牢,经常会把两个动词谓语的顺序弄颠倒,比如:

(1)*我吃爆米花在电影院。(误)

(2)我在电影院吃爆米花。(正)

再比如:

(1)*他离开了北京坐火车。(误)

(2)他坐火车离开了北京。(正)

以上这种偏误有可能是受到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因为在英语等印欧语言中表示处所、方式的词可以放在后面,比如“He drinks water in theatre.”所以这些地方的学习者还是习惯性地沿用母语中的语序。

(二)动词遗失

1.前一个动词遗失

例如:

(1)*他左手拿笔。(误)

以上遗漏了前一个表示方法、手段的动词“用”,所以应该改为:

(2)他用左手拿笔。(正)

2.后一个动词缺失

例如:

(1)*我要去医院病人。(误)

(2)*他出发南京。(误)

以上均遗失了第二个谓语动词,导致偏误,归结原因还是因为学习者不习惯汉语中这种特殊句式的特点。应该改成:

(1)我要去医院看望病人。(正)

(2)他出发去南京了。(正)

3.场所宾语前的动词遗失

(1)*他我家看书。(误)

(2)*丁老师让我家。(误)

(1)、(2)两个例子中,学习者不习惯于汉语中这种特殊的两个谓语的结构形式,所以下意识地将一个动词看成是表场所的状语,这样就可以把句子理解为一个简单的主谓句。这种偏误是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引起的。以上应该要改成:

(1)他来我家看书。(正)

(2)丁老师让我回家。(正)

(三)动词冗余

连动句中的动词冗余常常表现为句子中过多地出现“来、去、到、回”这类动词。例如:

(1)*很多人都来这里来吃饭。(误)

(2)*我下课后来宿舍去看书。(误)

汉语中存在“到……去”、“回……来”的结构,所以第一个谓语动词应该是“到/回”,而不能用“来/去”。学习者没有掌握好这一知识,生造出了“来……来”、“去……来”等不正确的结构。以上应改为:

(1)很多人都到这里来吃饭。(正)

(2)我下课后回宿舍来看书。(正)

(四)用词错误

这类偏误出现的情况很多,主要体现在学习者使用动词的不当。笔者以为,这是因为学习者没有掌握好词汇用法的搭配。例如:

(1)*他周末想约我出去谈话人生。(误)

(2)*我端着汤碗吃汤。(误)

但是这种偏误现象和连动句本身的结构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并不能说上例中的这种偏误表现了学生没有掌握好连动句式。所以此文不具体分析这一类。

(五)句子使用不当

有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其实已经差不多掌握了连动句,他们已经能造出符合句法结构的句子了,但是在具体语境中表达得却不够好,这就是句子语用上的偏误。例如:

(1)*看见他的现状我觉得……(误)

如果从句子语法结构等方面来分析这个连动句的话,这个句子没有错误,但是在这种语境下显得比较赘余,如果中间有停顿会显得比较简洁。应改为:

(2)看见他的现状,我觉得……(正)

经过对留学生偏误语料的分析,笔者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首先,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产生偏误,但是随着他们汉语水平的提高,偏误会渐渐变少。其次,留学生会有偏误主要是由于他们对连动式的结构、特征、用法还不够了解,对汉语的语感不强,平时经常使用,所以通常表现出语序混乱、动词遗漏、冗余等现象。除了词汇用法不当引起的偏误以外,其他偏误都可以通过加强连动句的教学得以纠正。

三、教学策略

在连动句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句子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来介绍。

(一)语法方面

特殊句式归根到底是特殊的语法现象,所以教师要强化连动句式的结构形式教学,综合运用图示法、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对比法和演绎法等多种适合语法教学的方法,突出强调连动句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比如动词谓语间的关系、时间原则、逻辑联系等。

(二)语义方面

教师一定要多举例子,包括正例和反例,同时也应该尽可能简明生动地解释句义,让学习者理解该句式的用法,并且从中对比总结出规律。最好还要讲练结合,比如可以规定一个需要表达的意义,然后让学生以连动句式造句,最后由教师来纠正、点评。

(三)语用方面

学习者学习汉语最终的目标是要学会交际,因此,教师要从交际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对连动句的汉语语感。语用这一方面最好要创造一种“情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种形式下多进行实际交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特殊句式。

(四)其他

教师要注意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连动句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能听懂或能表达一个连动句,而是要同时做到能听、能说、能写、能读。

教学中可以从中介语开始向目的语靠近,一个好的对外汉语教师要善于总结中介语的规律以便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利用。

教师要做到真正地以学习者为中心,顾及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会出现的偏误都不可能完全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单独的辅导。

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还可以借助于一些有效的教具,比如多媒体、小卡片之类的。最好还要把奖惩机制与课堂练习结合起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

四、小结

以上就是笔者关于连动句的一些分析和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其实不仅仅是连动句,汉语的六个特殊句式都很值得重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学者们继续研究下去了。本文由于时间仓促和人力有限,很多地方还有不足,希望读者能给予批评指正。

[1]张洁.连动句、兼语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2010-06-034H315.9.

[2]宋玉柱.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10 ISBN:9787805784694.

[3]卢福波.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3-31 ISBN:9787301170267.

[4]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01-31ISBN:9787561912577.

最后,在交际过程中,双方都应该增强跨文化移情能力。所谓文化移情能力就是能尽量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主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想、去体验、去表达感情,这样可以减少很多跨文化交际中的摩擦与冲突。比如中国人应该了解到芬兰人精确的时间观,拜访时应提前预约,赴约时不仅要做到不迟到,也要做到不提前,因为提前与迟到都是不合礼仪的,会引起主人的不快。而芬兰人也应该理解中国人弹性的时间观,对中国人偶尔因突发状况而在其休息时间的打扰或拜访表示理解。

结语

在中芬跨文化交际中,时间作为一种非语言因素影响着交际效果,芬兰人的线性时间观注重计划与安排,要求精确,中国人的环形时间观注重灵活与弹性、充满人情味。虽然中芬之间的时间观念存在很大的不同,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两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后,我们发现两国的时间观都有值得彼此借鉴学习的地方,只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尽量避免因时间观念的差异而引起的冲突和障碍,就一定能在

猜你喜欢
偏误谓语句式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非谓语动词
特殊句式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