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2014-03-06 08:11
产权导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经济

观点集萃

perspective

小产权房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刀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1月14日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产权房转正的希望还是有的。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太复杂,积累的问题太多,存量的规模太大。现在要一刀切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时间还不成熟。清理存量小产权房,首先要新老划段,就是不能再扩大了,维持现有的规模,来逐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其次还要依法进行,就是要有法律有政策依据,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保证小产权房历史遗留问题妥善有序地解决,而不是一哄而起或者一刀切,导致整个市场造成很大的冲击和无序。

中国经济未来20年有潜力年增8%

——经济学家林毅夫1月10日在芝加哥向美国中部的商界主管及专业人士介绍中国经济发展趋势时说

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长率为9.8%,可谓奇迹。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不断的技术更新和工业改造,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两方面都有其“后来者”优势,中国未来的发展速度取决于能否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中国在未来20年有潜力以8%的年增长率持续发展。要达到这样的增速,必须面对一些挑战,包括调整收入差距过大和治理贪污腐败,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相对优势制定经济发展策略,保持竞争力。

地票试点还应扩大 达到全国流转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1月16日在北京表示

农民进城需要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应当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目前地票(建设用地指标)在一些城市试点,但规模较小还应扩大,达到全国流转。主管部门人员所提出的“要给农民留一条退路”的说法不成立,实际上正是这样的方式挡住了农民进城的脚步。地票统筹城乡,就可以使当户农民解决城镇化问题,就可以把土地转化为价值,让农民有尊严的进入城市。

房地产将迎更“宽松”环境

——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1月12日在演讲时表示

在过去3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两者的非均衡发展更加剧了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中国经济必须要靠新型城镇化来拉动内需,以应对挑战。从投资角度看,在股市长期低迷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大量吸收了过剩的人民币流动性。如果没有房地产,流动性的泛滥会导致生活其他用品价格上升。此外,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拉动了住宅投资,使2013年房地产资产增长超过20%,直接对GDP的贡献超过50%。接下来这6年时间,既是中国改革的窗口期,也是新型城镇化黄金发展期。在此情况下,为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房地产行业未来或将迎来更加“宽松”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本轮经济周期的顶峰在2019年

——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发表演讲

现在,中国经济开始进入第四个经济周期。在这个周期里,中国经济将是有质量、平稳地中高速增长。所谓强调质量,就是强调不要过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要追求增长质量。在这十年中,经济波动较小,GDP增速会在7% 9%之间,个别年份增速可能会稍低一些。从经济周期规律来看,2019年将可能是本轮经济周期的顶峰,原因: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措施将逐渐发挥效应,新一届领导集体取得了更高的治国理政经验,群众更加深入理解了中央的发展政策。到2019年,新一批换届产生的干部也都希望在任内有所作为。所以到2019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达到9%,甚至更高一点,但是总体增速平稳。

内地企业海外拓展要重视文化 可借助香港“出海”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1月11日在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新年论坛上表示

海外并购有所谓七七定律,70%海外并购不可能实现预期的商业价值,在不能实现自己商业价值的并购中,有70%的受制于文化。海外并购有资产的整合、人力的整合、品牌的整合和文化的整合,四大整合中文化整合最为关键,所以要成功进行海外拓展,首先要关注文化的整合。内地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香港,通过香港借船出海。因为香港有融资优势,有地理优势,它是成为内地企业海外投资的跳板;有人才优势,可提供专业化服务;有并购优势,市场优势,特别可以助推品牌国际化。

未来金融改革需关注包容式金融服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1月9日出席中国民营经济新年论坛时表示

三中全会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金融业没有理由成为例外。下一步金融改革有两个原则需要把握,一是包容式的金融服务,给原来的金融体系里没有覆盖的这一部分客户行业提供金融支持,这就包括要支持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的金融机构。二是金融消费自主化,给金融消费者、居民和企业有更大的权限,在更大范围内有选择金融资产进行投资的权力,其中也包括对外投资适当开放。

2013年12月CPI增长温和显示反腐措施见效

——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师廖群1月9日表示

2013年12月份通胀水平温和,反映内地需求有所放缓,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央近期反腐反公费消费,往年12月通常是送礼的旺季,在相关政策下送礼大幅降低,特别在奢侈品市场方面。预期今年CPI的走势,将同比上升约3%,调控目标预料也会维持在3.5%左右,我认为通胀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问题,而是维持经济增长与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矛盾。

流动性压力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1月7日表示

流动性压力是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正常现象,是利率杠杆逐步发挥金融市场决定作用的具体表现,是货币政策逐步走向市场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保持适度流动性的新表述与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思路出现了微妙变化。应有三层含义:一是在当前我国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总量较大、通涨压力仍存的情况下,“保持适度流动性”的表述不能简单理解为偏向宽松。二是在2014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达到经济平稳运行,必须把控好流动性的尺度。三是中央银行会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稳定市场流动性。

未来十年仍是房地产高速增长期

——经济学家孙飞1月4日在„中国地产金融变局与创新高峰论坛‰上表示

改革开放三十年,平均经济增速两位数以上增长,未来10 20年,应该还会保持在较高速增长期间,比如在7% 8%之间。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地产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就是三、四线城市、五线小城镇机会很大,特别一些 商业地产,机会非常巨大。涉及到房地产,未来10 20年还属于高速增长期,但是房地产最终还是要有拐点出现,这可能要在10年以后。

今年需解决新增就业1200万人 经济增长不低于7%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1月4日在清华大学宏观经济预测报告会上称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上限即CPI涨幅预计不会过高,关键是重点解决就业问题。预计今年新增就业人数将高达1200万。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解决新增就业人口150万,也就是说,2014年中国GDP增速必须达到7%以上才能保证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预计今年出口会好于去年,消费大有潜力,如果前两个还不行,最终还得依靠投资发挥关键作用兜底稳增长。

我国土地浪费很大 地尽其用能提高GDP

——经济学家茅于轼2013年12月30日在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主办的„法治与公共政策——聚焦土地制度改革‰论坛上表示

经济的三要素是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目前我国土地的浪费很大,如果能够改善土地的使用效率,将能大幅度提升我国GDP水平。要实现“地尽其用”就要做到两点,第一是明确产权,第二是有自由交换的机会。土地的用法有很多,在产权明晰且合理的情况下,所有者会根据具体条件,选择一个对它来讲最好的使用方法。必须正确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只有通过市场这个手,最大程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使用真正做到“地尽其用”。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