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的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2014-03-06 01: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态度体育课体育

陈 抗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一、什么是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包括人和事)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而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它不是学生实际的体育行为反应,而是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种“内部状态”,是运动行为反应的倾向性或准备状态,它可增大学生体育增大参与行为表现的可能性。

体育态度也是学生在长期的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一定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中习得的。它指向具体的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形成后会对个体的体育参与行为及其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态度也是体育活动动力调节系统的重要心理成分。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广州商学院350名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等问题。

调查方法:本次的调查方式是通过网上发布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率为9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生对上体育课的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学生是否喜欢上体育课的比例以及对于上体育课的态度。如图1.1、图1.2所示。

图 1.1

如图1.1所示,对于是否喜欢体育,68.75%的学生都投赞成票,不喜欢体育的只占 31.25%。从数据可以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都是喜欢运动的,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热衷于运动。

图 1.2

而对于上体育课的态度,如图1.2所示,仅有23.8%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比例占63.1%。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只是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从以上这些数据看来,不能不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

2. 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

再看以下的图表,图2.1为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主观原因,图2.2为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客观原因。

图2.1

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主要的主观原因是因为对体育不感兴趣、怕苦怕累怕跑步,还有心情不好也是导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一大因素。

图2.2

其实,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还有很多客观原因,如图2.2所示,例如:①准备活动枯燥。由于准备活动总是老一套,翻来覆去年复一年地做那几节操,致使一些学生一做准备活动就感到头痛、心烦;②场地器材不够,使部分学生等候的时间过长,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既难以掌握技能,也难以锻炼身体。③自由活动太少,有的老师是不安排或少安排学生自由活动,导致学生整堂课都在锻炼,运动量过大,一堂课下来都累倒半死。值得一提的是,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十分重要,学生喜欢任课体育教师,一般也就喜欢上体育课。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作风粗暴或打骂学生,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任课教师,大多也不太喜欢上体育课。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总会有少数身体不适的学生,特别是女生还有一个例假问题,由于教师对此类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妥,致使有些学生就趁机逃课。

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存在着偏见,其中包括对体育课地位、作用、内容、形式及对体育教师的偏见,认为体育课没有其他课程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体育运动就是跑跑步、做做操、玩玩球,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

学生产生的这种不正常的体育态度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一方面,主要是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加上家长对子女的万般呵护,滋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思想。一方面,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古板,缺乏创新意识,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缺乏新鲜感;干巴巴的讲解、示范、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那样的教学,学生不感到沉闷才怪。

四、影响体育态度的因素

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环境、社会、学校、家庭、地域等等。根据调查,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类因素所占的比例最高,其中学校是最主要因素。

1. 学校因素

体育教师、体育课的组织方式、学校体育比赛、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课教学方法等是学校影响学生体育态度的主要因素。另外,学校所提供的场地及运动器材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力也很大。值得一提的是,任课教师与学生关系要融洽,一旦出现师生关系不好会导致老师针对学生,学生讨厌老师而不喜欢上体育课。

2. 家庭因素

家庭的居住条件、父母的体育行为、父母的体育态度、家庭的体育氛围,从这四方面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态度。首先,一个家庭的居住条件无论是居住的环境还是生活的富裕度,如果条件比较差,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多种体育类型的锻炼,会影响体育态度的形成;如果条件较好,那么也有可能养成娇弱懒惰的态度,不喜欢运动。其次,如果父母都喜欢体育运动,那么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培养到喜欢体育运动的态度,所以说家庭的体育氛围对学生的体育态度的影响很大。

3. 社会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大力宣传体育知识、大力组织体育活动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态度;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健身群体、大众传媒等对学生的体育态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4. 个人因素

很多学生都是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主要是因为上体育课会被限制自由,不能自由活动,有过多的牵绊;又或者是不喜欢任课老师从而导致不喜欢上体育课。

五、培养学生体育态度的方法

1. 让学生认知体育活动价值

学生的体育态度受他们对体育活动价值认知的影响。体育价值观就是体育态度的认知基础,体育态度具有6个价值(如图3.1),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

图3.1

体育价值是个体拥有的对体育活动功能和意义的认识,个体对体育活动价值的认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体育态度。因此,要正确认知体育活动价值。

2. 端正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的形成实际上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等社会学习方法获得体育价值观和相应行为方式的社会化过程。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习还受到强化的作用与影响。强化为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认知提供了反馈信息,包括:①外部直接强化,如实物、表扬和其他形式的对合乎要求的体育态度和行为的奖励;②替代性强化,即学生观察到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受到鼓励,进而使相应态度和行为出现频率增加的趋势;③自我强化,即学生因为实现了自己设置的体育活动目标而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给予积极肯定。因此,学生要端正错误的体育态度,对自身的体育态度实行外部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当然,学校、社会以及家长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进行一定的行为去鼓励学生。

3. 政府与学校方面

政府与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改善学校体育场地,有计划增添体育器材,保障学生有足够体育活动的空间。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如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②利用电视、广播、墙报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活动宣传;③组织教工体育比赛,激起学生学体育的兴趣;④也可开展体育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

4. 体育教师方面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切实了解学生想干什么想学什么,根据水平领域灵活机动安排教学内容,开展具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教学。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往往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

六、结论

正确的体育态度,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人,或者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是有利而无弊的。因此,在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学校领导、体育老师及家长,甚至是学校运动队的队员,都应当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各种机会和渠道向学生讲解体育活动的意义、价值,并带头从事体育锻炼,对学生表现出的良好体育态度与行为给予积极强化。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态度体育课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育课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态度决定一切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