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电子设备热设计

2014-03-06 05:46谢明君李姣姣
机电信息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冷板散热量液冷

谢明君 李姣姣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81)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未来信息化作战概念的不断演化,“临近空间”(20~100 km高度的空间)这一人类过去较少涉足的空域,其战略价值逐渐受到关注。与卫星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优点是效费比高、机动性好、有效载荷技术难度小、易于更新和维护。与传统飞机相比,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优点是持续工作时间长。传统飞机的留空时间以小时为单位,临近空间飞行器的留空时间则以天为单位,目前正在研制的临近空间平台预定留空时间长达6个月。由于临近空间环境独特(空气稀薄,气温极低、气压低、臭氧和太阳辐射强,平均风速低),使得在临近空间工作的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其独有的特性。本文针对临近空间大功率电子设备的热环境特性和工作要求,分析了常用散热方案的特点,提出了合理的冷却方案,对热控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和试验验证,满足了设备的散热要求。

1 问题分析

某功放设备热负荷为300 W,尺寸为150 mm×300 mm×30 mm,工作高度为海拔20 km,安装在飞行器内部平台上,航行速度为40节。工作时热功率密度为18 W/cm2,局部热流密度过大,如果不能及时把设备产生的热量带走,会造成芯片短时间快速升温,从而超出设备允许的工作温度,无法工作。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热控措施,保证功放正常工作。

1.1 热环境特性分析

在海拔20 km高空处,气温-56.5℃,大气压力约5 500 Pa,密度为0.088 kg/m3,大气很稀薄,密度约为地面的7%,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对流运动很弱,大气风速随纬度、季节和时间变化,评价约10 m/s;此外,空间大功率电子设备还要承受来自太阳短波辐射及地球—大气系统长波热辐射的外热流,其中太阳辐射强度约为1 300 W/m2,地球表面平均长波热辐射强度约为220 W/m2[1]。

一些学者经过大量试验证明[2]:在高空20 km高度时,在3 m/s的来流风速下,一块0.01 m高的翅片表面结构的肋片式散热器,翅片的对流散热量明显大于底板的对流散热量,而翅片和底板对深空的辐射散热量最低,如图1所示。因此,最终热沉为高空大气,主要换热方式为对流换热。

1.2 散热方案

以对流换热为主的常用冷却方案有自然冷却、强迫风冷散热、液冷散热等。

1.2.1 自然冷却

图1 高空20 km散热板总散热量的成分比例份额

自然冷却适用于发热量不大、风路顺畅、热流密度较低的情况,一般不需要外动力,仅利用散热器、通风孔、百叶窗及发热设备的合理布局,通过传导、辐射、自然对流将热量散发到大气热沉,是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适用于发热量不大或体积要求不高的电子设备[3]。

1.2.2 强迫风冷散热

强迫风冷散热主要是借助于风扇强迫器件周边空气流动,从而将器件散发出的热量带走的一种方法,该散热方法操作简便、收效明显。风冷散热主要通过提高风速、改善气流紊流程度来增大对流换热系数,此种散热方案的优点为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可靠性较高。

1.2.3 液冷散热

液冷散热是对电子元器件采用液体冷却的方法进行散热。液体冷却包括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间接液体冷却法就是液体冷却剂不与电子元件直接接触,而热量经中间媒介(如冷板等)从发热元件传递给液体,液体经过散热器降温后通过水泵的抽吸运送到冷板,往复循环使用(图2)。液冷散热以其高效、紧凑、噪声小等特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高效冷却技术的研究热点。

图2 液冷系统示意图

1.3 散热方案选择分析

高空20 km空气密度仅为地面的7%,要达到与地面同等的散热效果,需要将风量或散热面积增大到地面的14倍。低气压条件下风扇容易损坏,为了提高风量必然要加大风扇的体积和功耗。综合考虑后决定利用飞行器飞行时引入的冲压空气作为最终冷源。功放设备热流密度达到18 W/cm2,功放散热量为300 W,考虑空间热辐射,取热负荷Q=400 W,需要不间断连续工作,超出了自然冷却能力的极限。由于舱内设备排布紧密,无法将冲压空气引入有功放设备的有效散热位置,因此采用液冷散热方案。微型液冷系统由泵、换热器、储液器和冷板组成。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功放模块把热量传递给冷板,冷板里冷却介质吸收热量升温后,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通过冲压空气和换热器把热量散到外部空间,冷却后的介质经泵回到冷板,进行下一个循环。该系统的优点是液冷导热速度快,换热效率高,可以实现多个电子元件的同时冷却;另外,散热器与功放设备可以分离,布置比较灵活。

2 液冷散热系统的设计

2.1 冷却介质选择

产品运行环境为20 km高空,环境温度为-56.5℃,为保证低温环境下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满足介质热容量大的要求,冷却介质选用65号冷却液。

2.2 循环泵选型

根据液冷散热设计原则,热负荷为400 W,设计冷板进出口冷却介质温差3℃,计算得到所需流量为2.7 L/min。水系统阻力损失应为冷板阻力损失、管路阻力损失、换热器阻力损失之和,考虑到低温状态下65号冷却液黏性较大,水泵的扬程应选择0.3 MPa。

2.3 冷板表面最高温度计算与仿真

在液冷系统中,冷板与功放模块的散热表面紧贴,主要作用是完成电子元件产生热量与冷却介质的热交换。冷板采用板翅式结构,材料为铝合金LF21,由上下盖板、封条及内部翅片组成。以三角肋翅片(图3)和锯齿翅片(图4)作为导流翅片,起到导流、加强支撑、匹配流量的作用,以错峰锯齿翅片(图5)作为换热翅片,增强紊流程度,加强局部换热,冷板使用夹具整体钎焊而成。

图3 三角肋翅片

图4 锯齿翅片

图5 错峰锯齿翅片

根据钎焊内翅片冷板计算公式,可得冷板基于一次表面的传热系数K为:

根据设计要求,冷板表面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70℃,冷却液最高温度不超过47℃。将计算所得的冷板一次表面传热系数代入仿真软件ANSYS Icepak中,得到冷板表面最高温度为65.3℃,如图6所示,满足温度要求。

图6 冷板温度仿真云图

2.4 散热器设计

冲压空气的等效进气量约为0.004 5 kg/s。根据公式S=0.86/(ΔT×a),求得散热面积需要0.8 m3。散热器采用铜管铝翅片,最大外形尺寸为50 mm×50 mm×300 mm,等效散热面积为1.15 m2。

在低气压温箱内进行了相应模拟试验,采用拓普TP9000温度测试仪测量表面温度。试验结果证明,冷板表面最高温度为69.2℃,实测数据与计算数据接近,满足模块技术指标要求,满足临近空间环境特性需要。

3 结语

针对临近空间的环境特点和功放设备的实际散热要求,对不同散热方式进行了分析,选择了合理的散热方案;对微型液冷散热进行了相关设计计算,利用冲压空气作为最终冷源,使用不同种类翅片搭配,设计制作了满足换热要求的冷板。相关计算和试验表明,该系统满足功放散热要求,可为同类产品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1]马伟,宣益民,韩玉阁.临近空间飞行器热管理及热设计方法[J].宇航学报,2009(5)

[2]马伟,宣益民,韩玉阁.临近空间热环境分析及低速飞行器的热设计方法[J].宇航学报,2010(5)

[3]白黎春.全密封发射机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3(6)

猜你喜欢
冷板散热量液冷
厌氧胶在液冷板缺陷修复中的工艺技术
制动器液冷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策略
航天服的液冷服有什么用?
航天服的液冷服有什么用?
福特phve冷板检测定位pin自动分拣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船舶机舱通风设计
某组合型冷板的结构设计与优化
机载大长宽比风冷均温冷板优化设计
质调节对对流型散热器散热量影响的研究
微小通道液冷冷板散热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