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思考

2014-03-06 02:01熊志云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毕业生高校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为大学生就业问题排忧解难的关键在于高校如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当前很多高校都就此作出了大量的努力,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列的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指导、建设实习基地、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实施创业教育等四方面成为热点问题,从这些方面入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应成为主要的渠道。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引言

大规模扩招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院校招生的常态,带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姑且不论,难免出现就业困境。这是几年来我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我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生活幸福,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在高等教育“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体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水平对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宗旨,建设公益性、示范性、专业性常设市场是主要目标,主要包括公益市场、校园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都是在不同平台的基础上,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推荐等就业综合服务。在这个市场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国营单位、外资及民营企业等用人单位是需求方,他们根据岗位要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择优选择所需人员。高等院校中准备走向社会谋职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建设的供应方,他们根据自己的择业意向、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等条件选择工作单位。供求双方的选择结果由供求规律决定。

当前为了更全面的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毕业生就业市场已渐渐从简单的校园市场向公益市场、社会市场和网络市场等复合市场转换,但却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仍与现实有差距

总的来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可在离校后半年至一年内实现就业,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理性,但与现实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高校毕业生仍有这种心理——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结构上的差异。

(二)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在社会新增岗位难以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的同时,就业市场中结构性矛盾也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就业取向因学科专业、地域地区、单位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取向,与此同时,就业门路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缩窄。

(三)创业教育开展不成熟

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种种优惠条件,但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培训跟不上,大部分的毕业生缺乏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参与的热情仍不高。就是有创业开展的,也主要集中于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因此,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有效途径。

(四)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单一、实践能力弱的缺陷,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三、开拓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让用人单位了解学校、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拓宽就业门路,而高校毕业生实习是实现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的最佳途径。因此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拓宽。

(二)优化就业指导

大多数高校学生社会阅历比较浅,眼光不长远。应重点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业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同时还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方面的课程,聘请相关单位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有关就业指导专家,讲授企业的用人要求、求职策略、行业发展前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便于主动拓宽就业门路。

(三)强化创业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再按照过去的思路培养人才,以所谓“适应性”来抢占现成的就业岗位,路就会越来越窄。转变大学生毕业就是到社会上寻求工作岗位的就业观念,树立加强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是十分必要的。

(四)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改革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好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培养的毕业生的能力、素质是否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其毕业生质量的高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呈现出相对过剩的现象,根源于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体制与市场化的就业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高校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就业市场的发展,及时革新办学理念,科学设置办学层次,合理安排招生,优化专业培养目标,调整教学体系,实施课程改革,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提高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拓宽其就业门路。

参考文献:

[1] 李勇、胡春华、胥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5)

[2] 马宏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研究[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1(02)

[3] 彭时代,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J]. 大学教育科学. 2005(04)

[4] 张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的几点做法[J]. 文教资料. 2011(19)

作者简介:熊志云(1986.10-),女,汉,陕西省宝鸡市人,助教,现就职于宝鸡文理学院,研究方向:体育统计。

猜你喜欢
毕业生高校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名新大中专毕业生入职昌飞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毕业生上演现实版“欢乐颂”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