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组成分析与评价

2014-03-07 07:12杨炳忠谭永光
海洋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虾类拖网渔获

杨炳忠, 杨 吝, 谭永光, 张 鹏, 晏 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

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组成分析与评价

杨炳忠, 杨 吝, 谭永光, 张 鹏, 晏 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南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300)

为了探明南海北部虾拖网副渔获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和幼鱼比例等情况, 2012年8月1~5日作者于湛江近海进行了虾拖网副渔获调查。结果表明: 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种类极多, 副渔获物与虾类的质量比为 3.9: 1; 副渔获物的主要种类为蟹类和鱼类; 蟹类副渔获物的优势种类分别为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 其相对重要性(IRI)分别为7558.72、6540.72和2826.41; 鱼类优势副渔获物的种类分别为褐斑三线舌鳎(Cynoglossus trigrammus)、 少鳞 鱚(Sillago japonica)、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和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 其IRI分别为3158.94、1755.57、1294.44和1058.46; 副渔获物的幼鱼比极高。最后, 作者结合相关研究, 对如何从技术层面解决南海区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促进南海区虾拖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虾拖网; 副渔获; 渔获组成; 幼鱼比例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环境的恶化, 副渔获及其抛弃问题已引起了学者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副渔获问题最严重、抛弃率最高的虾拖网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根据最新统计: 全球每年抛弃副渔获物估计总量为730×104t; 仅热带虾拖网每年抛弃副渔物就达到160×104t, 加权抛弃率为67.8%[1]。位于热带、亚热带的中国南海区, 虾拖网渔业副渔获问题也十分严重。据估计, 南海区虾拖网副渔获物占该区海洋捕捞副渔物总量的25%[2]。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及其抛弃问题会对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3-4], 选择性渔具的开发和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虾拖网的副渔获[5-6]。掌握渔业特点、量化副渔获物则是虾拖网选择性研究的前提[7]。

迄今, 在南海区已进行过一些虾拖网副渔获的研究[2,8-10]。但是, 虾拖网副渔获具有时空变化的特点[11-12]。近年来, 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生命周期长的优质鱼类数量不断下降[13-14]。相比之下, 南海虾类(特别对虾类)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15], 能够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南海虾拖网网囊网目尺寸普遍偏小, 一般都小于 30 mm, 有的甚至小于 20 mm[16]。针对上述情况, 为了解决南海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问题, 必须对虾拖网副渔获的种类组成、幼鱼比例等进行实时跟踪调查。作者根据虾拖网作业渔船实际调查的数据, 分析了南海北部湛江近海虾拖网副获的种类组成、优势副渔获物和幼鱼比例, 旨在为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渔业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基于3G网络的互动则拓展了当前教务管理系统的访问方式,提升了教学、教学管理的内涵,也是高校信息化水平提升的一个标志。

1 材料与方法

1.1 渔船与渔具

渔船为广东省阳东县东平港虾拖网船“粤阳东 18088”(表 1), 木质, 船上还配备避碰仪(FT-8700 AIS)、GPS导航仪(KGP-912)和单边带对讲机等仪器。

渔具属于单船底层桁杆拖网[17], 为全手工编织,主尺度为7.94 m×5.40 m(2.40 m)。网口网目尺寸为46 mm, 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表1)。网囊安装有防擦网。网具下纲装配铅制沉子, 每个重70 g, 每顶网用104个。网口的两边配备沉锤, 每个重10 kg, 每顶网用2个。作业时, 渔船拖20顶网(左右舷各 10顶), 拖速3~4 kn。一般每天17:00左右开始放网, 拖曳 1.5~2 h后起网, 倒出渔获后, 继续放网, 根据渔获情况每天作业4~6次。

表1 渔船与渔具技术参数Tab.1 Parameters of fishing boat and gears

1.2 方法

1.2.1 调查时间与区域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调查于2012年8月1~5日进行, 历时5 d, 共拖网作业12网次。调查区域位于南海北部广东湛江近海, 110°40′E~110°45′E, 21°08′N~21°13′N, 水深8~15 m,底质为沙泥。

一方面,若A∈∪i∈IcsOi,则存在i∈I使得A∈csOi,于是A∈csX且A∩Oi≠Ø,故A∩(∪i∈IOi)≠Ø,从而A∈cs(∪i∈IOi);另一方面,若A∈cs(∪i∈IOi),则A∈csX且A∩(∪i∈IOi)≠Ø,于是存在i∈I使得A∩Oi≠Ø,即存在i∈I使得A∈csOi,于是A∈∪i∈IcsOi,从而cs(∪i∈IOi)=∪i∈IcsOi。

取样比例视作业渔获的多少而定, 一般取 1顶网的1/3渔获物。在海上对样本进行种类鉴定、生物学参数测量。长度(体长、肛长等)以mm为单位, 质量以g为单位。

1.2.2 取样方法

(3)对于列车的发展前景,我国要不断地提高列车的科技水平,做到列车与电子信息化一体,与自动化协调发展,正真的成为让乘客放心,让乘客享受舒服环境的新时代高速列车。

对一个一直在坚持做到最好的人来说,到达一个终点的意义不过是证实他的选择和坚持,于此,我更能理解他所说的拿到MS以后对工作和生活影响并不大,因为,很多的变化,早已经发生在他走向侍酒师大师的这一路,潜移默化,一步一个脚印。

1.2.3 副渔获物和幼鱼的定义

参考相关研究[2-3,10,18], 将虾类以外其他渔获定义为副渔获, 包括鱼类、蟹类、头足类等。将长度规格未达到最适开捕规格[19-21]的渔获, 定义为幼鱼或幼体。

上文提到,海上风机桩基础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单桩基础,其桩径通常在5 m以上甚至更大;二是多桩基础,其桩径多在1~4 m之间,常见的包括导管架基础、高桩承台基础、水上三桩基础、水下三桩基础等。本节主要对上述两类桩基的嵌岩施工工艺进行介绍。

式中,N表示某种渔获种类的尾数百分比;W表示质量百分比;F表示出现频率百分比。

2.1.2 鱼类副渔获

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22]来评价副渔获种类的优势种, 其计算公式为:

因循慎终追远式的反思,人类与外部世界及其自身关系的体认,已经掀开了人和自然矛盾冲突的面纱,触及如何审察人类生存危机的基本命题。伴随着“中心—边缘”物质关系交换谜题的交错起落,理论界面临着如何诠释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整体关系的全新论题。纵观思想风暴的中心区域,剥离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王权”的呼声跌宕起伏,添置自然中心主义“精神桂冠”的吁求不绝于耳。

2 结果

2.1 渔获种类及渔获百分比

此次调查一共鉴定出渔获种类 71种(表 2)。其中, 目标种类虾类8种, 隶属于1目2科5属。副渔获63种, 包括蟹类7种, 隶属于1目2科3属; 鱼类46种, 隶属于2纲9目32科40属; 头足类4种, 隶属于3目3科3属; 螺类3种, 隶属于1目2科2属;虾蛄类2种, 隶属于1目2科2属; 其他种类1种。

根据IRI值大于1 000定为优势种的标准[23], 蟹类副渔获物的优势种类分别为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 其IRI分别为7558.72、6540.72和2826.41(表3)。其中, 红星梭子蟹的数量最多, 占蟹类总数的55.99%, 而质量则占44.79%; 三疣梭子蟹次之, 占蟹类总数量和质量的比例分别为 27.58%和 37.83%; 远海梭子蟹的数量和质量比分别为14.76%和 16.07%; 锈斑 、双斑 、直额 等渔获数量较少。在出现频率方面, 三疣梭子蟹高达100%,其次为远海梭子蟹(91.67%)和红星梭子蟹(75.00%),锈斑 的出现频率为25.00%(表3)。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和远海梭子蟹的平均甲宽分别为99.52 mm、113.41 mm和102.62 mm(表3)。

图1 虾拖网渔获量百分比Fig. 1 Catch percentage of shrimp beam trawl

2.2 优势副渔获物及其生物学特征

鉴于副渔获的主要种类为蟹类和鱼类, 作者只对这两类副渔获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

2.1.1 蟹类副渔获

湛江近海虾拖网产量组成见图1, 目标种类虾类的产量仅占约20%, 副渔获物的重量将近80%。副渔获与虾类的质量比为 3.9∶1, 由此可见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物问题的严重性。在虾拖网副渔获中, 主要种类为蟹类(61.8%)和鱼类(11.3%), 螺类与头足类仅占少部分。

1.2.4 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

数量或质量比例较大的鱼类副渔获物(前15种)见表4。优势副渔获物(IRI>1 000)种类分别为褐斑三线舌鳎、少鳞 、多齿蛇鲻和六带石斑鱼, 其相对重要性(IRI)分别为3 158.94、1 755.57、1 294.44和1 058.46。就出现频率而言, 褐斑三线舌鳎、多齿蛇鲻、少鳞 和六带石斑鱼的出现频率都高于90%。鱼类副渔获物平均体长范围为90.85~201.23 mm, 平均体质量范围为27.77 ~115.72 g。由此来看, 这些鱼类的个体大小差异较大。这也说明了虾拖网对鱼类副渔获的尺寸选择性极差。

表2 虾拖网渔获种类Tab.2 Catch species of shrimp beam trawls

2.3 副渔获物的幼鱼(幼体)比例

表 5列出了几种经济价值较高或数量较多的副渔获物的实测生物学长度和最适开捕规格[19-21]。由表5可知, 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物的幼体比例极高。其中, 红星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的幼体比例分别为 57.42%和 78.79%; 几种重要经济鱼类海鳗、二长棘鲷和多齿蛇鲻的幼体比例分别为100.00%、96.90%和90.30%。由于褐斑三线舌鳎和六带石斑鱼未有最适开捕规格的相关研究, 其幼体比例无法计算。

表3 蟹类优势副渔获Tab.3 Dominant crabs of by-catch in shrimp beam trawl

表4 优势鱼类副渔获Tab.4 Dominant fish species of by-catch in shrimp beam trawl

表5 虾拖网副渔获物幼鱼(幼体)百分比Tab. 5 Percentage of some un-matured species of by-catch in shrimp beam trawl

3 讨论

虾拖网是南海区虾类资源捕捞的主要渔具, 但由于其网囊网目尺寸过小[16,24], 且作业于鱼、虾、蟹、贝类等海洋生物混栖的浅海区。因此, 虾拖网渔获物除了目标种类虾类外还有大量的副渔获物。本研究结果表明, 南海区湛江近海虾拖网的副渔获问题十分严重。

据有关报道[8-10,24]: 1986年, 阳江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比为2.4∶1; 1993年, 阳东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比为3.4∶1; 1997年, 珠江口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比为19∶1; 1999年, 惠州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比为2.5∶1; 2005年, 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与虾类比为6.8∶1。在本次调查中, 副渔获物和虾类的总质量比为3.9∶1, 显然高于上述阳江、阳东和惠州而低于珠江口和硇洲岛的副渔获比。从作业区域上看,本研究的作业水域与硇洲岛最接近, 而所得结果相差较大, 这可能与作业时间的不同有关。

调查发现湛江近海虾拖网副渔获物的抛弃率不高, 与2005年[10]和2006年[9]的虾拖网副渔获调查结果相似。原因在于每天都有收购渔获物的船来收购渔获。在作业渔场中, 只要虾拖网渔船一完成作业,就有多艘船竞相前来收购渔获物。因此, 湛江近海虾拖网渔船不存在因舱容不足而抛弃副渔获物的情况。被抛弃的副渔获是渔获收购船不要的毫无经济价值的种类, 如一些小虾、小蟹类等。

虽然湛江近海虾拖网抛弃率低, 但其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仍然产生了破坏作用。由表 5可知, 几种虾拖网的优势副渔获幼鱼(幼体)比例都较高, 有的甚至高达100%。而这些副渔获绝大部分卖给收购船而上岸, 即其死亡率可视为100%。由此可见, 虾拖网对这些副渔获的幼体有着极大的“杀伤力”。由于目标种类和副渔获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转换[3], 如: 虾拖网中视为副渔获物的海鳗和三疣梭子蟹, 却是底拖网和蟹笼渔业的目标种类[13,24]。虾拖网对幼鱼和幼蟹的破坏作用会引起相关渔业(如底拖网和蟹笼渔业)资源量的下降, 进而有可能引起渔民间的利益冲突。另外,虾拖网副渔获物还会破坏海洋食物链[3,25], 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面对虾拖网严重的副渔获问题, 如何尽量减少其对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成为渔业科研人员和渔业管理者共同面临的课题[3]。相关研究表明, 放大网囊网目尺寸和应用选择性装置是减少虾拖网副渔获物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手段[8,26-27]。针对南海区湛江近海虾拖网主要渔获为虾、蟹和鱼类的特点, 作者认为: 首先要研发出选择性装置,将虾、蟹和鱼进行分离, 然后通过放大网囊网目尺寸将幼鱼(幼体)释放, 从而尽量降低虾拖网副渔获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可以先通过选择性装置进行种间分离, 再通过网目尺寸进行种内分离。调查中发现虾拖网作业时, 渔民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人为地将鱼、虾和蟹进行分类, 以便于将渔获物出售。在保证虾类产量的基础上, 研发出能实现副渔获种类自动分离的选择性装置, 将会极大地提高渔民在虾拖网中使用这些装置的积极性, 从而有效地减少虾拖网副渔获物, 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Kelleher K. Discards in the world's marine fisheries. An update[R]. Rome: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No. 470, Rome: FAO. 2005. 131.

[2] 杨吝. 南海区捕捞渔业副渔获及其利用[J].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1999, 19 (3): 75-79.

[3] 唐衍力, 李文涛, 万荣, 等. 副渔获物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及其减少方法的探讨[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2002, 33 (2): 211-218.

[4] Dunn D C, Boustany A M, Halpin P K. Spatio-temporal management of fisheries to reduce by-catch and increase fishing selectivity[J]. Fish and Fisheries, 2011, 12(1): 110–119.

[5] Broadhurst M K, McShane P E, Larsen R B. Effects of twine diameter and mesh size in the body of prawn trawls on bycatch in Gulf St. Vincent, Australia[J]. Fishery and Bulletin, 2000, 98(3): 463-473.

[6] Criales-Hernandez M I, Duarte L O, Garcia C B, et al. Ecosystem impa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bycatch reduction devices in a tropical shrimp trawl fishery: Insights through simulation[J]. Fisheries Research, 2006, 77(3): 333–342.

[7] 张健, 孙满昌. 欧洲地区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8, 23(1): 55-62.

[8] 杨吝, 张旭丰, 张鹏, 等. 珠江口虾拖网的副渔获组成[ J ]. 南方水产, 2005, 1 (1) : 27-34.

[9] 杨吝, 张旭丰, 谭永光, 等. 珠江口浅水域小型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J]. 南方水产, 2008, 4(6): 70-77.

[10] 张旭丰, 张鹏, 谭永光, 等. 广东硇洲岛周围水域虾拖网副渔获组成分析[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9, 24(2): 130-135.

[11] 杨吝.渔具渔法对南海北部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影响[J].现代渔业信息, 1998, 13(2): 5-9.

[12] 杨吝. 澳大利亚减少对虾拖网副渔获的技术措施[J].现代渔业信息, 2001, 16(11): 16-20.

[13] 邱永松, 曾晓光, 陈涛, 等. 南海渔业资源与渔业管理[M].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152.

[14] 王学锋, 冯波, 卢伙胜. 2008年南海北部拖网渔获组成及其多样性分析[J]. 渔业现代化, 2010, 37(1): 47-59.

[15] 刘瑞玉, 钟振如. 南海对虾类[M].北京: 农业出版社, 1988.1-8.

[16] 张健, 孙满昌, 罗炎标. 广东大鹏湾虾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J].海洋渔业, 2007, 29(2): 166-173.

[17] 杨吝, 张旭丰, 张鹏, 等. 南海区海洋小型渔具渔法[M]. 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44-48.

[18] 唐衍力, 杨炳忠, 赵同阳, 等. 不同尺寸虾拖网网囊网目对副渔获物的选择性研究[J]. 海洋科学, 2010, 34(10): 49-52.

[19] 陈丕茂. 南海北部主要捕捞种类最佳开捕规格研究[J]. 水产学报, 2004, 28 (4): 395-400.

[20] 叶孙中.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红星梭子蟹的渔业生物学[J]. 海洋渔业, 1998, 4: 60-63.

[21] 王红勇, 姚雪梅. 虾蟹生物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34.

[22] Pinkas L, Oliphant M S, Iverson I L K. Food habits of albacore, bluefin tuna, and bonito in California waters[J].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Fish Bulletin, 1971, 152: 1-105.

[23] 程济生. 黄海无脊椎动物资源结构及多样性[J]. 中国水产科学, 2005, 12(1): 68-75.

[24] 杨吝, 卢伙胜, 吴壮, 等. 南海区海洋渔具渔法[M].广州: 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88-189, 215-216.

[25] Hall M A, Alverson D L, Metuzals K I. By-catch: problems and solutions[J].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0, 41 (126): 204-219.

[26] 陈晓雪, 黄洪亮, 陈雪忠. 国内外拖网减少副渔获物的研究进展[J]. 海洋渔业, 2007, 29(3): 263-270.

[27] 张健, 石建高, 陈小康. 热带海域选择性虾拖网渔具的研究进展[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1, 26(3): 268-276.

(本文编辑: 谭雪静)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by-catch composition of shrimp beam trawl in coastal sea of Zhanjiang

YANG Bing-zhong, YANG Lin, TAN Yong-guang, ZHANG Peng, YAN Lei
(Key Lab. of South China Sea Fishery Resources Exploitation &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South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Fishery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0, China)

Sep., 29, 2012

shrimp beam trawl; by-catch; catch composition; percentage of the unmatured fish

Fishery surveys were conducted in coastal sea of Zhanjiang, between August 1st and 5th, 2012, to obtain the by-catch composition,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the unmatured fish in shrimp beam trawl fishery.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by-catch species was quite a few, the weight of by-catch to shrimp was about 3.9∶1; the dominant by-catch species were crab and fish; the dominant by-catch species of crab werePortunus trituberculatus,Portunus sanguinolentusandPortunus pelagicus, and their IRI were 7558.72, 6540.72 and 2826.41, respectively; the dominant by-catch species of fish wereCynoglossus trigrammus,Sillago japonica,Saurida tumbilandEpinephelus sexfasciatus, and their IRI were 3158.94, 1755.57, 1294.44 and 1058.46, respectively; the percentage of the unmatured fish was very high. Finally, the technological way to solve the serious problem of by-catch in shrimp beam trawl fishery of the south sea of China was discussed.

S972. 13; S932

A

1000-3096(2014)01-0065-06

10.11759/hykx20120929001

2012-09-29;

2013-02-05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1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TS12)

杨炳忠(1984-), 男, 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渔具选择性研究, E-mail: ybzaaa@163.com;杨吝, 通信作者, E-mail: scsfish@ 21cn.com

猜你喜欢
虾类拖网渔获
长沙市三种名优虾类池塘养殖研究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开渔
虾类池塘养殖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与研究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渔具性能初步评价及影响渔获性能因子概述
拖网作业现阶段研究及发展趋势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
南海北部深海区灯光罩网渔获物组成及渔获率的时空分布
河北省框架拖网和桁杆拖网捕捞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