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绿肥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2014-03-07 01:09郑南辉
茶叶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节肢动物花木兰绿肥

郑南辉

(福安市范坑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3)

茶园绿肥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分析

郑南辉

(福安市范坑乡农业服务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3)

本文对茶园绿肥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共采集到节肢动物5018头,其中以不危害植物的中性昆虫的数量最多(2968头),占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9.15%;其次是肉食性天敌的数量(1106头),占群落总个体数的22.04%;植食性害虫的数量(929头)第三,占群落总个体数的18.51%。群落多样性指数以6~7月较高,12月份较低,植食性害虫和肉食性天敌的个体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初步结果显示多花木兰适于在茶园边坡、路旁种植。

茶园绿肥;多花木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arthropod community from the green manure canopy of Magnolia multiflora Wang & Min was carried out at Fu’an tea plantations in 2010. A total of 5018 individuals of arthropods had been collected including 59.15% of neutral insects(2968 individuals), 22.04% of carnivorous insects(1106 individuals)and 18.51% phytophagous pests(929 individuals). The species diversity index of community was higher in June and July and lowest in December. Individual number expressed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tophagous pests and natural enemies.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agnolia multiflora was one of the green manures suitable for intercropping on the side slopes and roadsides of tea plantations.

茶园绿肥具有保坎护梯、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遮荫降温、改善茶园小气候,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有利害虫天敌的栖息和繁衍等功能[1-5],是生态(有机)茶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陈李林等[6]、占志雄等[7]的研究表明,植被多样性可以为天敌和中性昆虫提供栖息地,增加天敌种类及数量等,提高天敌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有利于害虫的持续控制。

多花木兰(Magnolia multiflora Wang & Min)是豆科、木兰属的多年生灌木状绿肥。由于它具有适应性广、抗旱耐瘠、生长速度快、枝繁叶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再生能力强、易于自生自繁等优良生物学特性,在福建山区一般能四季长绿、长势良好,不仅适合作为新垦(或幼龄)茶园改良土壤的先行绿肥和茶园边坡的水土保持植物,也可作为猪、牛、羊、兔等养殖业青饲料与精饲料兼用的豆科牧草,加上它的花期长、花量大,也是天敌补充营养的蜜源植物,有利于茶园天敌的栖息和繁衍,是一种兼具水保、绿化、牧草和保护天敌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良好绿肥。鉴于目前尚无有关多花木兰害、益虫及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组成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主要对多花木兰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以期为优化茶园种植结构及茶树病虫的生态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福建隽永天香茶业有限公司的茶洋有机茶基地。

1.2 试验方法

2010年6~12月于多花木兰平均株高达40 cm后,每半月一次,在露水干后,采用在冠层上扫网的方法采集样本。扫网按五点取样法,取10个点,每点扫集50网(共计500网),扫集的标本全部装入小塑料袋内,随即用75%的酒精浸杀,然后带回实验室在生物显微镜下分别挑拣并分类鉴定和统计数量[8]。

1.3 数据处理

在调查数据系统归类的基础上,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采用以下参数分析:

(1)物种丰盛度(Individuals,N):

(2)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S)

(3)多样性指数(Diversity indexes):运用Shannon-Wiener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E=H/Hmax=H/lgS和 Simpson指数:参数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9-11]。式中S为总物种数,ni为群落中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N表示总群落的个体数,pi为第i种在群落总个体数中所占比例,Hmax为最大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越大,群落的种类越多或每个种的数量分布越均匀。所有数据采用DPS7.05和SPSS17.0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组成

多花木兰冠层的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主要为昆虫纲和蛛形纲,根据它们已知的基本食性,可将它们主要分为3个类群,即:植食性害虫类群、肉食性天敌类群和不危害的中性昆虫类群。从2010年 6~12月在多花木兰冠层采集到的5018头节肢动物中,以不危害植物的中性昆虫类群的数量最多,达到2968头,占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59.15%,其中又以蚊类数量最多(2422头)、其次为蝇类(498头)、跳虫类的数量较少(48头);其次是肉食性天敌类群的数量,为1106头,占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22.04%,其中捕食性天敌的数量(863头)明显多于寄生性天敌(243头),尤其是蜘蛛类的种类(14种)和数量(661头)最为丰富,明显多于蚂蚁类(133头)、随后为猎蝽类(19头)、甲螨类(19头)、食蚜蝇类(13头)、瓢虫类(13头)和隐翅虫类(5头);在寄生性天敌中,主要为寄生蜂类,它们的数量依次为黑卵蜂(52头)>茧蜂(36头)>姬小蜂(34头)>赤眼蜂(31头)>蚜小蜂(26头)>缨小蜂(20头)>跳小蜂(19头)>扁股小蜂(11头)>姬蜂(5头)>锤角细蜂(4头)>肿腿蜂(3头)>土蜂(2头);植食性害虫类群的数量(929头)位列第三,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18.51%,它们以小绿叶蝉(467头)和其它叶蝉类(50头)的个体数量最多,其次是蚜虫类(137头)、蓟马类(79头)、盲蝽类(60头)、甲虫类(34头)、蝽类(30头)、飞虱类(24头)、蛾类幼虫(18头)、粉虱类(9头)、蟋蟀类(9头)、螨类(5头)、瘿蜂类(4头)和蝗类(3头)害虫较少。此外,还有少量的重寄生蜂类(分盾细蜂5头、广肩小蜂4头)和蜜蜂(6头),重寄生蜂虽然属于肉食性昆虫,但它们能寄生杀死其它有益的初寄生蜂,因此可归为害虫;蜜蜂虽能取食部分花粉,可是其具有传粉和酿蜜功能,属于有益的资源昆虫。

2.2 群落参数分析

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见表1,从表1可知,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均匀度指数在0.462~0.77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2.170~3.658之间,Simpson指数在0.603~0.876之间波动。6月份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丰盛度和物种丰富度均较低,9~11月份,节肢动物群落的的物种丰盛度和物种丰富度较高。多样性指数6~7月较高,此时节肢动物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12月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较低。从表2可知,6~7月份,植食性害虫、肉食性天敌的物种个体数在群落中比例较高,中性昆虫个体数在群落中比例较低,9~12月份中性昆虫类群在群落中占绝对优势。从表3可知,植食性害虫个体数、中性昆虫个体数均和肉食性天敌的个体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表 1 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参数Table 1 Arthropod community parameter from the canopy of Magnolia multiflora Wang & Min

表 2 节肢动物群落各类群的个体数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individual number of each arthropod group

表 3 群落中植食性害虫、肉食性天敌、中性昆虫的相关性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ships of the three arthropod groups in the community

3 讨论与小结

物种丰盛度、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均匀度等五个群落特征指数均反映了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是群落中各亚群落多样性的综合影响结果,本文将多花木兰冠层节肢动物群落主要分成植食性害虫、肉食性天敌和中性昆虫三大类群。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是由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所决定的,6月份群落的物种丰盛度最低,植食性害虫、肉食性天敌和中性昆虫的个体数量均较低,主要多花木兰长势还不够旺盛,9月份后,多花木兰枝繁叶茂,物种丰盛度和丰富度均显著提高,多样性指数6~7月份较高,此时虽然群落中的物种丰盛度较低,但群落中物种个体数分布较均匀,12月多样性指数较低,主要是群落中的蚊类和蜘蛛类的种群数量相对较突出。多样性指数越大,表明群落中种类的数量分布越均匀。植食性害虫个体数和肉食性天敌的个体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中性昆虫个体数与肉食性天敌个体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植食性害虫个体数与中性昆虫个体数相关性不强。

根据试种观察,多花木兰在福建山区基本能四季长绿、长势良好,是一种兼具水保、绿化、牧草和保护天敌等多功能于一身的良好豆科绿肥。从建设生态(有机)茶园的角度出发,初步调查发现,多花木兰的节肢动物群落的总体结构中,植食性害虫类群的数量位列第三,占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个体总数的18.51%,明显少于不危害植物的中性昆虫(占总数的59.15%)和肉食性天敌类群(占总数的22.04%)的个体数量;同时,本调查尚未在多花木兰上发现茶丽纹象甲、茶尺蠖、茶橙瘿螨、茶卷叶蛾等主要茶树害虫。可见充分利用山地茶园的边坡、行道旁合理间作套种多花木兰,利用其生长速度快、枝繁叶茂、花期长、再生能力强、易于自生自繁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有利于提高茶园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害虫天敌的补充营养和栖息场所,进而实现茶树害虫生态控制。

此外,本调查从多花木兰冠层上采到小绿叶蝉(467头),占植食性害虫类群总数的一半,与谷明、林乃铨关于“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绿肥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12]研究中“多花木兰枝叶挥发物对假眼小绿叶蝉有明显的拒避作用”的结果不一致,尚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1] 王建红,曹凯,傅尚文,等.几种茶园绿肥的产量及对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09,(1):100-102. [2] 刘义平.新垦幼龄茶园套种经济绿肥的生态效应研究与应用[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7-18.

[3] 李慧玲,林乃铨,郭剑雄,等.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J].茶叶科学技术,2011,(4):24-27.

[4] 林新坚,黄东风,罗涛.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5):8-10.

[5] 黄东风,林新坚,罗涛.茶园牧草套种技术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分析[J].中国茶叶,2002,24(6):16-18.

[6] 陈李林,尤民生,陈少波,等.不同生境茶园弹尾虫群落的结构与动态[J].茶叶科学,2010,30(4):277-286.

[7] 占志雄,邱良妙,林仁魁,等.套种羽叶决明的龙眼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稳定性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05,20(3):149-153.

[8] 李慧玲,吴光远,张文锦,等.茶园绿肥品种罗顿豆冠层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J].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2):1379-1383.

[9] 庞雄飞,尤民生.昆虫群落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04-105.

[10] 丁岩钦.昆虫数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438-470.

[11] 陈少波,曾兆华,尤民生,等.武夷山茶园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J].环境昆虫学报,2009,31(1):1-13.

[12] 谷明,林乃铨.假眼小绿叶蝉对不同绿肥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40(3):242-245.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Arthropod Community from the Green Manure Canopy of Magnolia multiflora Wang & Min

ZHENG Nan-hui

(Fankeng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Fu’an,Fujian 355013,China)

green mature, Magnolia multiflora Wang & Min, arthropod, structure of community

郑南辉(1966-),男,农艺师,研究方向:生态茶园与茶树植保,E-mail: 781887667@qq.com

猜你喜欢
节肢动物花木兰绿肥
蝉为什么会蜕皮
花木兰
采伐胁迫对大兴安岭针阔混交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长期影响*
『绿肥黄瘦』
知否知否
古老的节肢动物
翻斗鱼
安阳有个“花木兰”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三种不同绿肥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