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安溪县为例

2014-03-07 01:09林爱惠高水练叶乃兴
茶叶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茶农茶园生态

林爱惠,高水练,叶乃兴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安溪 362406)

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以安溪县为例

林爱惠1,2,高水练2*,叶乃兴1

(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安溪 362406)

为了解我省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对安溪县181户茶农的调查结果发现,当地茶农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对生态茶园理解不够准确、建设能力不足,对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谨慎,存在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进一步用logistic计量模型分析得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生态茶园的收益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组织连片建设与示范、优化补偿方式、提供专业服务以降低管理成本、以养代补提高收入预期等措施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激发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积极性,促进生态茶园的推广。

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补偿措施;安溪县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第一种茶大国。至2013年,全国茶园面积达257.9万hm2,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57.8%。这些茶园大部分属于中国8000万的茶农,而且其收益已经成为这些茶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以全国第一产茶大县的福建省安溪县为例,有70%以上人口从事茶行业,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茶业,全县茶园面积40,000 hm2[1-2]。近20年来,随着茶园生态条件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茶叶产量下降和农残超标等问题的凸显,生态茶园的建设呼声不断高涨,并已切实成为当前茶园建设的主流发展目标。安溪县自2005年开始在全县实施生态茶园建设工程,总结推行“树、草、肥、水、路”加上“无公害茶园管理”的“5+1”生态茶园建设模式,至2011年底,全县共建设生态茶园1.7万hm2(其中示范片生态茶园0.57万hm2,一般片生态茶园1.13万hm2)。梯壁留草、种草0.7万hm2;种植绿肥0.08万hm2;建设蓄水池6.6万m3,修建、拓宽茶园机耕路、人行道共500多公里。2012年以来每年再建生态茶园660.67 hm2,促使全县茶园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还存在部分茶区生态建设滞后、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尤其是茶农的茶园生态状况不容乐观,亟需探索有效的推广途径,加快改善全县茶园生态环境。为使政策建议更有针对性,本研究以安溪县茶农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意愿和困难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提出补偿措施,希冀有效推进安溪茶园生态建设进度和效果。

1 问卷设计与调查

1.1 问卷设计

为使调查能更有效和有序地开展,研究伊始就是调查问卷的设计。问卷的设计从笔者对生态茶园建设和对茶农的初步了解出发,拟定初稿后征求专家意见,并经预调查修改而成。问卷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受调查主体情况,如茶叶生产从业人数、茶叶收入比重等;二是茶园的自然条件,如茶园分散度、相邻茶园生态情况;三是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的认知与意愿;四是生态茶园建设方式与投入产出情况;五是生态茶园建设存在的困难与诉求。

1.2 变量说明

为能应用计量模型找出茶农生态建设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问卷中假设了14个潜在影响因素,并采用5点量表法和“是否”、“有无”形式进行提问,实证模型的变量说明见表1。1.3 问卷调查

表 1 实证模型变量释义表Table 1 Definition about the empirical model variate

笔者以2012年10~11月、2013年6~7月三次组织对安溪县茶园、茶农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对茶农的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办法,即首先把安溪县主要产茶乡镇分为生态茶园建设较好和较差的两类,然后分别随机抽取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分别随机抽取2~3个行政村的21户茶农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一共调查了220户,最后完成有效问卷181份,样本有效率达到82%,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茶农的茶园规模小而分散,生态建设跟不上

调查结果显示,一个家庭拥有的茶园平均只有6.78亩,而且很分散,平均每户茶农的茶园分布在6.32个地方。生态建设跟不上,在调查的181户中,虽有95户自称用有“生态茶园”,但再经核查,他们的“生态茶园”其实大多是自然形成的生态,没有特地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只是在开茶园时,把不好开垦或树林(竹林)比较茂密的地方保留着。茶园的管理也不符合生态茶园的要求,不到15%的农户实行“割草”的管理方式。在被调查对象的样本中平均有42.8%的茶园处于山顶或坡度超过25°的山坡上,而且大多是整片茶园,其他植被较少,在“您家最大的那块茶园周围最主要是什么”的题目中,选择结果如图1所示,“茶园”占51%,“裸露地(不长树、草等植物)”和“生活区”各占8%,“树林(竹林)和杂草”占27%。

2.2 茶农对生态茶园有一定了解,但理解不够准确

图 1 面积最大的茶园周围主要环境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茶农对生态茶园了解不够准确,在“您了解生态茶园吗?”的题目上,被调查的181人中有只有45人选择了“比较了解”,占25%;“一般了解”的有86人,不了解的有50人,分别占到47%和28%。这些“比较了解”或“一般了解”的人,实际上大部分人把在开茶园时茶园边或附近留了些有树、草等植被的空地认为就是生态茶园。在95户有“生态茶园”的农户中,有在茶园中或茶园边种树的分别只有11户和27户,大多是开垦时留下来的;有在梯壁上或茶园里种草的分别为12户和5户,茶园里铺草或留草的分别为35户和10户,其中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设措施的只有21户(图2)。

2.3 茶农对生态茶园的建设意愿较强,但建设能力不足

调查结果表明,茶农对生态茶园的建设意愿较强,在“您家愿意进行生态茶园建设(或愿意在原来的自然生态茶园上再进行建设)吗?”提问中,有63%的人回答“愿意”,而在“如果政府给您免费提供树苗、草种,及技术指导等,您愿意建设生态茶园吗?”的调查题目中,有135人选择“愿意”,占75%。当被问到,“如果合作社计划组织统一连片建设生态茶园,您愿意参加吗?”,回答“非常愿意”和“愿意”的人最多,分别有50和81人,合计占总被调查181人的72%;还有26人选择“一般”;只有24人选择“不愿意”,仅占13%;“非常不愿意”的选项没人选。这说明,通过合作社连片建设生态茶园,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个茶农茶园分散的问题。在进一步提问中发现,虽然许多茶农想建生态茶园,但是不知道怎么建,他们反映说要有技术指导,而且附近要有示范基地,看到效益和具体建设方法,才会去建,也才懂得建设。在调查的181个有效样本中,表示有接受过生态茶园建设培训的只有63人,占35%。其中,有参加过培训的人,其生态建设意愿明显较没参加培训的强。

图 2 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方式Fig.2 The way of tea farmers’ construction for ecological tea garden

图 3 生态茶园建设面临的困难Fig.3 The construction difficulties for ecological tea garden

2.4 茶农在生态茶园建设的决策上趋利避害,谨慎抉择

受调查的人普遍反映,生态茶园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普通茶园高,而收入增加却很少,短期内收入还很可能会减少。因此,茶农在生态茶园建设决策中,表现很谨慎。这是生态茶园建设进程缓慢的最主要原因,也说明茶农符合趋利避害的“理性人”假设。从28个有生态建设的数据样本平均值来看,每亩生态茶园建设成本和年管理成本比普通茶园分别要高1925.35元和684.30元(不含水利和道路),而能带来的收入增加是-323.50元。这与生态茶园能“提高茶叶品质”、“增加收入”出入比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安溪县茶树主栽品种叶层较多,需要更多的阳光照射,遮阴度太高会使叶子变薄、变大、变稀,鲜叶采下来不仅“不好加工”,而且产量会下降。还有部分茶农反映,茶园里的树、草会抢占茶树的养分、水分,使产量降低,如果树、草太密还有带来更多的病虫害。其三,最直接的原因退茶还林,茶园被挤占,受到的补贴却“资不抵债”。此外,进一步分析发现,上文所述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比较强是有前提条件的,需要政府、企业或合作社提供补助,至少要提供免费的树苗、草种。部分茶农还因家里没有劳动力,表示即使有免费的树苗,他也没办法种。还有不少茶农直接表示,只有当他增加的投入能带来翻倍的收入时,才会投入建设生态茶园。只有少部分人表示,愿意在生态茶园建设上投入占茶叶销售总额0%~5%的资金。当问到“如果要您将山顶上和坡度超过25°的茶园改种具有保持水土作用的树或草(政府免费提供种苗),每亩需要补您多少元?”时,大部分茶农表示不愿意;部分茶农表示,平均每亩需要补贴5000~6000元才愿意,这要求与现行的补贴政策差距较大。

2.5 茶农在生态茶园建设存在收益低、劳动力缺乏、资金不足等困难

对于茶农来说,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存在许多困难。在“您家的生态茶园现在面临着哪些问题?”的调查题目中(图3),113户“有生态茶园”的茶农反应进行生态茶园存在一定困难,7个选项,共被选294选次,其中“收益低”被选最多,达78选次,占27%。这跟2012年以来茶叶消费结构调整和当地春茶不良天气的影响、外地茶大量冲击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其次是“投资太大”,被选中61选次,说明生态茶园建设成本较高。再者,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年轻劳力缺乏,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只是茶叶生产季节短期返乡制茶,平时只有留守老人,进行生态茶园建设比较困难,因此,“劳动力不足”被选57选次,占19%。在调查中还发现,茶农平均每户有5.53人,但主要从事茶叶劳动的平均只有2.8人。此外,投资大、技术指导不到位、资金短缺、茶叶质量降低、产量下降(包括面积挤占后的产量减少部分)等方面也都存在较大困难。对86户没有生态茶园的茶农来说,大多反映“技术指导、资金来源、合适的生态茶园模式和有人组织带头示范”都很重要,在“如果您准备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选项的被都超过55选次。

2.6 影响因素计量求解

2.6.1 计量模型选择

茶农是否愿意生态茶园建设是一个二元选择问题,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不是连续变量,而是一个离散变量,当被解释变量出现二元选择的问题,且无法保证估计值一定会落在单位区间内,被解释变量又不满足一般回归分析的假设时,需要采用离散被解释变量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因此,本文选择最常用的离散被解释变量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logistic计量模型来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采用的是逻辑概率分布函数,最终计算式可表示为(1)式:

2.6.2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181份问卷调查的茶农相关数据,利用SPSS16.0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估计方法最小二乘法,又因为考虑到多重共线性问题,所以采用10次逐步减少变量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实证分析结果可知,生态茶园建设成本(X12)和生态茶园的收益(X13)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生态茶园建设培训(X6)和生态茶园建设补贴力度(X10)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相邻茶园生态情况(X8)对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愿也有较大影响。此调查结果符合茶农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人假设,当成本高、而收益没有增加或补贴不足的时候茶农不愿意进行建设生态茶园;相邻茶园生态环境差,个体的生态建设正外部性大,当无法获得足够的补偿时,茶农也不愿意建设生态茶园。

表 2 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empirical model estimation

3 安溪生态茶园建设的政策建议

生态茶园具有一定的公共品特性,对于茶农来说,茶园生态建设投资大、直接收益小,而且有着利益的外部性,投资无法完全得到回报。因此,需要给予适当的补偿,促使生态外部性的内部化,促进生态茶园在茶农中推广建设。

3.1 加强茶园生态建设的培训与引导

从调查结果看,还有65%的农户没有参加过生态茶园建设培训,他们的生态茶园建设意愿明显弱于参加过生态茶园建设培训的建设意愿。因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茶园生态建设教育引导和技术培训是提供茶农生态茶园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基础。要引导茶农从大局出发、从长远着想,关心茶业的持续发展、关切子孙后代利益,培养生态意识[3]。同时,要让茶农们了解茶园的生态原理,学会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建设生态茶园、管理生态茶园,维护茶园生态链完整,包括物种的选择、空间布局、科学种养等具体建设技术。

3.2 组织连片的生态茶园建设与示范

生态具有较大范围内的整体性,一户一小片区建设生态茶园的效果不明显,而且需要个人较大的投资,难于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地调查中得知,有75%以上农户认为茶园太过分散,不利于生态茶园的建设。鉴于此况,可以以同片茶园为单位组建生态茶园建设合作组或合作社,除了“统一采购物资、统一施用农药、统一销售”等统一产销外,增加“统一建设生态茶园”的内容。由政府提供树苗、草种和家禽种苗等,并提供技术指导,由合作社中的社员集体出劳力进行种养和维护。调查中发现,有72%的农户“非常愿意”或“愿意”参加这样的合作社并积极建设生态茶园。另外,连片的生态茶园建设还能将有限的劳动力集中起来共同完成建设生态茶园这项巨大而长期的工程,大家分工合作,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解决部分家庭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3.3 合理补偿生态茶园建设的外部性

因为正外部性的存在,从投入产出的差异调查结果估计,每亩生态茶园建设需要多投入近2000元(不含水利和道路),常年的外部性大约为1000元/年。从理论上讲,至少需要补贴茶农如上数额的外部性,茶农才会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和维持。但是,从实际操作看,不仅政府无法长期提供这个巨大数额的生态补贴,茶农拿到补贴资金后未必能如数用于生态建设。在调查中也发现,有67%的茶农表示担心政府的补贴等政策不能够长期有效的贯彻执行。因此,建议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并长期免费提供适量的树苗、草种和家禽种苗等最基本投入,让茶农投入劳动自己种养。其他的以奖代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这样不仅能培养茶农良好的生态意识,还能取得较好茶园生态建设效果。

3.4 专业服务降低生态茶园管理成本

鉴于农村缺乏劳动力,尤其是从事茶园管理、采摘和茶叶加工的劳动力不足,而且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的这种既能提供技术指导又能提供劳动力服务的服务队或者服务公司。为了弥补生态茶园建设中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和提供茶园作业效率,鼓励乡镇,甚至村组建茶业专业服务公司(队),开展生态茶园建设与耕作有偿的专业化服务。专业服务公司负责种树、种草、开沟、修路等茶园生态化改造,割草、施肥、喷药、采摘等生态茶园管理服务。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可以使生态茶园建设更具规范化和长期化。可以使茶农无后顾之忧,有效的提高茶园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同时,政府在农机购置补贴上适当给予加大优惠力度,把部分生态建设专项经费通过招标形式拨付专业服务公司负责,还便于资金跟踪和责任追究。

3.5 以养代补提高生态茶园收入预期

长期依靠财政性补贴建设茶园的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生态茶园只有靠自给自养方能长足发展。因此,生态茶园建设要长远规划、综合发展,优选既有生态效用又有经济价值的草种和树种,以绿肥代替普通杂草,并以割代除,富集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以名贵树种代替普通树种,并赋予茶农相应的林权,同时,不同地区名贵树种要差异化结构互补,避免一哄而上,结构名而不贵。条件合适的地方,还可以发展茶园中养殖,建设沼气池,实现茶业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还可以开发茶文化休闲旅游,提高茶园观赏性、趣味性、休闲性和养生性,通过吸引旅游增加茶园收入。通过这样的系统规划建设,实现生态茶园的自给自养、自我补偿,同时增加茶农现实收入,提高生态茶园收入预期,增强茶农茶园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1] 安溪县人民政府.走进安溪[EB/OL].(2010-01-01)[2014-7-31].http://www.fjax.gov.cn/About.aspx? id=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门户网.安溪2013年茶叶出口量达1.6万吨[EB/OL].(2014-03-28)[2014-7-31]. http://www.mof.gov.cn/mofhome/mof/xinwenlianbo/f ujiancaizhengxinxilianbo/201403/t20140328_106099 1.html.

[3]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等.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a Farmers’ Construction Willingness for Ecological Tea Garden——Taking Anxi County as a Case

LIN Ai-hui1,2,GAO Shui-lian2*,YE Nai-xing1

(1.College of Horticultur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2. Anxi College of Tea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Anxi,Fujian 362406,China)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structing willingness for ecological tea garden, a total of 181 tea farmers from Anxi County had been studied through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ir tea gardens were small and scattered,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tea garden was sluggish,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had not yet been accurately understood, the building capacity was insufficient, and the labor and funds were both lacked, so the deci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was cautious. The further analysis via logistic measure models reveal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costs and the earnings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had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fluenced on the willingness of the tea farmers, and the training and subsidies exerted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ecological situation of the adjacent tea gardens also had great effect. Therefore, the following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proposed to compensate the externality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construction, arouse tea farmers’enthusiasm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tea garden and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ecological tea garden: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guidance, to implement whole co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 to optimize the compensation mode, providing professional services to reduce management costs and improving revenue forecast by maintenance instead of subsidy.

tea farmer, ecological tea garden, construction willingness, compensation measures, Anxi County.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A类项目:生态茶园建设外部性测度与补偿机制实证研究(JA13146S)。

林爱惠(1980-),女,在职农业推广研究生。研究方向:茶业经济管理。

高水练(1979-),男,讲师。研究方向:茶业经济管理与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E-mail: gaoshuilian@126.com

猜你喜欢
茶农茶园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茶园飘香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茶园之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早春茶”开采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快乐的小茶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