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2014-03-08 02:17施彬刘金凤
云南林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核桃林低产经济林

□ 施彬 刘金凤

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

□ 施彬 刘金凤

云南国土面积的94%是山区,把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山区困难在山,希望也在山,出路就在林。加强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实现林产业的综合开发,对山区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

林业专业合作经营模式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广大林农成了山林的真正主人,极大地焕发出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关心自家的林地种什么,如何种,怎么管,如何让林地产生较高的综合效益。可是由于各家现有的林地多少不等,如永胜县一村小组83户村民,林地最少的仅0.8亩,最多的有39.6亩,平均每户17.7亩,面积小且零散,不能产生规模效益。因而联合开发,集零为整,共同致富,是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基础。

目前山区林业的组织形式多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信息少、资金少、开拓性小,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的能力脆弱,与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不相适应。因此,要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家庭经营向林业专业合作经营形式转变。

1、乡村集体内部间的专业合作,包括联户经营、乡村户联营、乡村联营、村户联营等。

2、林业局(站)、国有苗圃、国有林场、木材公司、森工企业等林业单位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股份合作。

3、非林业部门与乡村集体或农户的服份合作。

低产低效经济林改造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初,两山到户后,林农自发种植的经济林如核桃、板栗等,大多是乡土品种,名、特、优、新品种少;经济林种植零星分散,产量低、品质差,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林产业的发展基础很薄弱。全省仅低产核桃林就达400万亩,占全省核桃面积的33.3%。而核桃被认为是云南省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铁杆庄稼”,因此低产低效经济林的改造是山区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之一。

1、品种改良

高接换种。近几年各地均有通过品种审认定的核桃优良品种,如云新系列、云选系列核桃良种、大姚三台核桃、漾濞泡核桃、玉溪大白壳、大沙壳核桃、细香核桃等。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推广应用这些优良品种,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通过良种嫁接改造,实行无性系集约化栽培,将低劣品种换成优良品种,是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有效方法。如云新14号、云新34号核桃新品种和云雄、云红板栗新品种对永胜县新生农林生态种植园150亩低产核桃、100亩低产板栗以高接换种的方式改造,增收效果显著。

栽植更新。对于品种差,种植密度低,尚未完全丧失结果能力的衰老经济林,可在其中栽植良种嫁接苗,加强幼树的管理,适时整形修剪,剪除影响新植幼树生长的衰老枝干,待幼树长大结果后,将老树全部挖除,形成新的丰产核桃林。

2、树体管理

对于虽是良种,因管理不善导致的树形混乱,树势衰弱,结果少,产量低的经济林,加强土、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进行合理修剪,改善树体结构,更新复壮树势。因此修剪是低产核桃林树体管理改造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云南省这类型的核桃林有130余万亩,现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板桥乡,剑川县甸南镇的核心示范区内,通过集成修剪整形、施肥、树干造伤、促花促果等技术措施促进结实和丰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很好地辐射和带动了这类型核桃林的改造。

3、土壤改良

栽培地土层浅、干旱瘠薄,或因水土冲刷露根的良种经济林,一般产量也较低,对于此类核桃林的改造,做好病虫害防治及整形修剪,重点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多用厩肥,沼气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扩大根系分布层,增加吸收面积,为树体的生长、结果提供充足的养分和水分。

沼气综合应用模式

截至2013年底,云南省沼气建设已达299.87万户,尤其在山区沼气建设非常普及。但沼气的综合利用率低,山区对沼气池建设的认识仅停留在解决农民生活用能(炊烟、照明)的单一利用上,相较经济发达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而一个6m3沼气池每年可为20亩的耕地提供肥料,可有效降低农村化肥用量和肥料成本,并可生产有机农产品。据2009-2011年对种植6年的云新14号核桃林设置的厩肥、复合肥、沼肥3组的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沼肥与厩肥对比核桃产量提高18.3%,与复合肥对比产量提高10.6%。

1、沼渣作基肥

沼渣是腐熟无菌、速迟兼备的优质肥料,其有机质、腐植酸及N 、P 、K 含量明显高于沤制的土杂肥。据测定,沼渣内含有机质36%-49%、腐植酸10.1%-24.6%、粗蛋白5%-9%、全氮0.8%-1.5%、全磷0.4%-0.6% 和全钾0.6%-1.2%,还含有一些其它矿质成分,是迟效速效兼备的优质有机肥料。如永胜县光华乡云新14号核桃林,连续施用3年沼渣的土壤,速效K含量比施厩肥的增加12.86%,比施复合肥的增加25.71%。施用沼渣肥能增加土壤速效K含量,达到促花促果的作用。长期施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能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促进树木根系对各种养分的吸收,提高核桃产量、质量和品质。

2、沼液做追肥

沼液不仅含有树木生长所必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而且含有丁酸、吲哚乙酸、维生素B 1 2 等活性、抗性物质,易被树木直接吸收。可采用沟施的方法,在经济林坐果后,随水进行。

3、沼液施叶面肥

用沼液喷洒植株,可起到杀虫、抑菌的作用,减少农药使用量,达到农药低残留。将沼液按30%配制后,喷施树干、枝条、叶片正反面,肥液以悬浮于叶、果、枝、干表面或少量下滴为度。每年分别于采果后10月中旬、开花前2月下旬、坐果期4月初、果实彭大期7月初开展叶面喷施。调查结果显示,喷施沼液的核桃树叶虫口率仅2%,与喷施清水、复合肥及畜粪尿溶液相比,虫口率分别减少36.3%、23.1%和18.4%。

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修复模式

长期以来,山区不合理的开发使大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在云南山区已实施林改的林地中,中低产林有7470万亩,其中亟须改造的多达6000万亩,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也近1500万亩。山区林业综合开发,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生态环境的改善。选择一些优良的生态树种如旱冬瓜、川滇桤木等,在林中空地不规则种植,进行生态修复,达到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如2008年永胜县光华乡在林中空地造旱冬瓜林200亩,至2013年底已全部郁闭,很好地改善了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经济林良种丰产栽培模式

对新造林地,选准选好良种是关键。在良种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种植和丰产管理。如种植核桃掌握好一块好地、一个大塘、一担肥料、一株壮苗、一挑定根水、一块地膜、一根撑杆等标准化种植技术要点,掌握栽植后的土壤管理、树体管理、促花促果等丰产管理技术,使经济林在高起点、标准化方向发展。

林农间作模式在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幼树期,间作花生、马铃薯、红薯、烤烟等矮杆农作物,充分利用林地的时间差、空间差和生产力,做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实现立体经营和科学经营。

花椒生物防护隔离栏模式

花椒具有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经济价值高,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特点。在经济林边界密植花椒,一方面起到防止牲蓄危害和隔离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防护林的功能。同时当花椒进入盛果期,还能为农户带来较高的经济收入。

将以上模式组合,辅以家畜养殖,形成以沼气为中心,种植、养殖为一体的山区林业综合开发模式。如图:

猜你喜欢
核桃林低产经济林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经济林新资源食品的种类及前景
厚朴经济林促发展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成龄低产梨园改造丰产栽培技术
适龄不结果板栗低产园改造技术
核桃林下种植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
核桃林病虫害种类分析及其防治策略
核桃林下养鹅促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