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及管理对策

2014-03-08 16:23刘丽琼
医疗卫生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输液泵输液器气泡

刘丽琼,张 平,朱 琼

0 引言

输液泵作为一种临床辅助输液设备,凭借能够精确控制药液的总量和流速和降低护理工作量等优势,已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医疗事业的推进、医疗质量安全理念的深入,临床医护人员已逐渐对输液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将输液泵应用技术及安全质量纳入了学科管理范畴。

输液泵为临床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由于使用环境变化、人因风险、设备故障等原因可能导致很大的风险危害。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 报告,2005—2009 年期间共收到有关使用输液泵的医疗设备报告有56 000份,其中有710例死亡报告,19 040例重伤报告;2010年输液设备导致的不良事件报告已超过了其他医疗技术危害。为了降低输液泵临床使用风险、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应当对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成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输液泵不良事件的发生。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共有91例危重患者使用输液泵,其中脑出血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例,心肌梗死39例,感染性休克13例,农药中毒3例。输液泵泵入的常见药物有生长抑素、多巴胺、胰岛素、去甲肾上腺素、尼莫地平、硝酸甘油等。

2 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成因

2.1 输液泵的各种报警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所应用的输液泵均具有气泡监测、堵塞压力、开门、输液完成、操作遗忘、电池电量等监测报警功能,为临床输液提供了常规的固有安全特性。也有部分输液泵增加滴数传感器进行监测流速,提高输液精度。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遇见各种正常的安全监测报警。此外也经常碰到输液泵输液的过程中各种错误报警。

2.1.1 安全监测报警及处理

(1)气泡报警。处理方法:关闭调节器,从输液泵里取出输液管道,观察是否存在气泡。若有,轻弹输液管道使空气进入茂菲氏滴管,再重新安装输液器,关闭泵门,打开调节器,继续启动输液。

(2)堵塞压力报警。处理方法:检查是否为输液管道扭曲、调节器关闭或输液针头堵塞等。

(3)操作遗忘报警。建立静脉通道后,未按下“start/stop”键开始输液,提示操作遗忘报警。

(4)门开关报警。检查泵门是否关好。

(5)输液完成报警。提示输液已完成,应当及时换药或拔针。

(6)电池电量报警。提示当前由电池供电,检查电源线是否接好或确认电源是否中断。

(7)滴数传感器报警。提示滴数传感器没有安装,或安装位置不正确。

2.1.2 错误报警及处理

(1)气泡故障报警主要表现为:①输液过程中管道内无气泡,但发生了“airalarm”报警。可能原因为:气泡探测器故障、大量的微小气泡通过气泡探测器。②输液管道内确实有气泡,但是输液泵始终不报警或过了很久有多个气泡通过输液泵时才报警。可能原因为:气泡探测器坏,或气泡监测电路故障,或探测器灵敏度需校正。这些都属于气泡探测器或其电路故障。处理方法:排气,更换输液泵,联系医院临床工程师等。

(2)滴数/流速监测主要表现为滴数传感器确实已安装并且已固定在茂菲氏滴管处,但仍然间断地发生滴数传感器故障报警。处理方法:传感器应当安装在茂菲氏管液面上方1 cm位置,茂菲氏滴管应保持竖直,并且液滴能垂直通过传感器。

2.2 药液外渗

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输液部位随意活动可能会导致药液渗至皮下。如果是普通的重力输液,随着输液部位的肿胀、局部压力的增高,液体输注速度会慢慢降低甚至停止。通常输液泵没有药液外渗检测装置,当发生药液外渗之后,仍然会按照已设定的程序继续输液。输液泵给药过程中发生药液外渗的主要原因是:(1)没有定时巡视静脉通道;(2)输液器钢针穿刺时刺破血管对侧引起外渗,另外钢针外渗率高于留置针;(3)使用的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外渗的观察;(4)输液速度过快,导致血液内压骤升,引起药液外渗;(5)在同一个部位长时间使用输液泵输液;(6)同一部位多次穿刺,导致血管破裂引起药液外渗。

2.3 输液速度异常

输液泵给药流速异常的原因有:护理人员未遵医嘱[1],擅自设定或更改输液速度;不同药物输注时,未按输液卡上要求及时调整相应药物的输注速度;调节器未完全开放;使用了普通输液器进行输液泵给药;输液泵可能出现故障,不能完全关闭药液,存在“漏液”现象;输液泵给药精度发生偏差。另外,据研究表明[2],输液泵的流速误差与使用环境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误差越大;输液器的茂菲氏管应保持与输液泵门上方入口10 cm以上的距离[3],太短太长都会影响输液的精度。

2.4 药物反应

临床中,常从静脉留置针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后形成2~3个通道,使患者免受再次静脉穿刺痛苦,但如果对一些新药、特殊药物的配伍禁忌了解不够,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会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甚至产生副作用[4]。

2.5 操作差错

(1)部分护理人员将传统的输液操作习惯沿用到输液泵给药,即先对患者建立了静脉通道后,才将输液管道安装至输液泵内。这种操作方式往往表现为单位时间内给药不准确,对于输注降压等特殊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血压波动;另外也可能导致针头堵塞的现象。

出现这种错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对输液泵操作步骤不熟悉,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操作培训及定期的考核,仅仅通过简单的传帮带,以致对操作技术的理解出现偏差。

(2)输液泵和注射泵的应用范围不清。输液泵多用于抢救休克快速输液或需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以及部分特殊药物使用。在重症监护病房,输液泵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液体进出量,并代替护理人员进行输液监测,而普通病房主要作为精确控制特殊药物流速。

注射泵是对容量式输液泵在微量给药方面的一个补充,在小剂量给药时相对于一般的容量输液泵来说精度更高。注射泵的优势在于:小容量给药的精度高、配药容量灵活、容易解决台式的放置、流速脉动小。

(3)使用前未进行外观及基本功能检查。我科曾对1例患者行输液泵给药时,由于使用前没有注意到输液泵泵门开关已坏,建立静脉通道给药后也未进行仔细检查,待巡视时发现药液已经快速输入患者体内,所幸患者未发生明显意外。输液泵使用前,护理人员应当检查电源线是否破损、蓄电池是否有电;输液管道安装好并设置好输液参数后,打开滚轮调节器,检查针头是否漏液,如漏液,表明流速不准。

2.6 管理缺失

(1)关闭了滴数传感器的报警功能。对于新购置配有滴数传感器的输液泵,安装阶段某些护理管理者会要求厂家关闭滴数传感器监测功能。因此,在使用过程中,输液泵就不具备流速监测功能,流速发生异常也不会产生安全报警。这种做法将大大影响输液安全,表明部分护理管理者对输液泵的安全意识不强,有的甚至认为滴数传感器是累赘。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滴数传感器对安装的要求较高,如果茂菲氏管内的液面和传感器没有保持水平,液滴可能会被传感器错误计算,这样容易发生报警,护理人员感觉比较麻烦,而且会增加工作量,因此忽视了输液泵的用药安全。

(2)使用了非原装输液器,随意更换输液器(泵管)品种。基于成本考虑,国内大部分医院选用普通重力输液器代替专用泵管进行输液泵给药,而非原装泵管的弹性、管径粗细、管壁厚薄等原因,导致输液精度不准、气泡误报警、泵管破损引起空气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另外,也出现过对科室现有的输液器,不论品牌和型号,都可能用于输液泵给药。

(3)输液泵未定期进行质量检测,非原装泵管也未进行匹配测试。

(4)普通病房使用输液泵给药过程中,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定时巡视制度,输液过程的监测交代陪护家属执行,除非输液泵有异常报警,否则输液泵给药的意外情况是无法发现的。

3 管理对策

3.1 加强操作培训和考核,提高安全意识

基于输液泵临床给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用风险,护理人员对输液泵的操作技术水平、认知程度、报警处理、风险意识等都有待提高。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并且疏于操作的年轻护士,或者是刚刚转科至重症监护室的护士等发生输液泵应用风险的几率更高。因此,应当注重加强和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输液泵的应用操作培训,并建立操作技术及应急处理考核机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培训内容包括输液泵临床应用风险、正确操作规程及输液泵与注射泵之间的用途区分。

输液泵和注射泵的应用应当根据药物性质、临床给药总量、流速进行选择。建议50mL以内的液体,药性猛烈、对输注速度要求特别严格的药物,首选注射泵;药性相对温和、单位时间内可以控制总量,每分钟滴速不要求绝对匀速,总量在100mL以上的药物,可选择输液泵控制给药。另外,制订输液泵适用的药物目录,禁止使用输液泵输入血液、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品。

3.2 使用专用泵管,采用非原装泵管时应进行匹配测试

经相关文献报道[5],输液泵临床给药流速异常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输液泵的耗材开放和耗材使用混乱造成的。因此应当严格选用输液泵使用说明书中已明确标志输液器型号及范围,或使用专用泵管。基于患者成本考虑,确实需要选用经济的重力输液器替代时,使用前应当通知医院医学工程部门或相关单位做好普通重力输液器的流量精度、压力特性、疲劳特性等匹配测试。只有替代的输液器通过了临床安全质量评估,并且输液精度误差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的输液器才可以用于患者身上。另外,我国医院输液器品种繁多,进行过匹配测试的普通输液器一定要做好记录,如输液器品牌、规格和批号。

3.3 输液泵的使用

应当严格按照输液泵的固有安全功能使用,切不可以任何理由要求厂家关闭或更改输液泵给药相关的安全报警功能。医学工程部门也应当定期对输液泵安全报警参数进行功能检查及使用监督。

3.4 输液泵给药静脉通道选择的注意事项

输液泵给药尽量使用静脉留置针,并且为专用通道,不与普通的药物共用同一条静脉通道。输液泵静脉通道应当选择血管较粗直、容易固定并便于观察的部位进行静脉穿刺。对于特殊药物确需共用同一静脉的重症患者,首先应当熟练掌握新药、特殊药对其滴速要求、溶媒的选择、注意事项及配伍禁忌等,再根据要求使用三通管或肝素帽进行输液。对于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应避免同时输入,可采用分时段或分管路输入。一条静脉通路输注的液体不超过3种,抗生素应单独一路。

3.5 定时巡视,避免家属监测意外的缺失

目前,输液泵给药过程的监测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定时巡视、输液泵自身报警功能监测、陪同家属的协助看护等。作为重症监护病房,由于2~3个床位都有1名护理人员进行输液监测,仪器发生报警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而普通病房,由于输液泵的使用场所主要在病房,远离于护理单元,即使仪器发生报警也不可能及时得知,大部分输液过程的监测由患者家属参与。因此,输液过程中发生无报警的其他意外事件,患者家属是无法及时获知的,这就给输液泵临床给药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进行输液泵临床给药时,护士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定时进行巡视,观察仪器运行情况、药液静滴是否通畅、管道内是否有气泡、注射部位有无红肿、针头是否在血管内、泵速与医嘱速度是否一致等。

4 结语

从输液泵应用管理的角度出发,规范输液泵临床给药的全程管理,对输液泵临床应用进行风险控制,在我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输液泵不良事件大大降低。此外,输液泵的应用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包括临床使用部门、医工部门、药学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只有将输液泵给药系统进行整体研究,不断地规范和整改给药系统的每个环节,才能真正降低输液泵的临床应用风险。

[1] 宋庆华.输液泵用药安全中的护理问题及改进措施[J].医学信息,2013,26(3):26.

[2] 邵蕾,杨坤,乐莹,等.专用输液泵管路临床应用价值的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6(4):302-303.

[3] 郭卫平,张祖进,李辉.浅谈医用输液器的质量对输液泵输液精度的影响[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113-114.

[4] 张晓旭.微泵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J].健康必读杂志,2013(3):230.

[5] 郝霞莉,王冬梅.影响输液泵使用安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2,9(9):40-42.

猜你喜欢
输液泵输液器气泡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SIAU诗杭便携式气泡水杯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输液器的秘密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输液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冰冻气泡
医院在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
PIVS 挤压式智能输液器
门诊输液室精密输液器的临床使用体会
输液泵的校准及常见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