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铜陵模式”再升级

2014-03-09 06:08
决策 2014年4期
关键词:铜陵市铜陵转型

■本刊记者 查 英

一车车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被倒入全封闭的巨大处理间,经过层层系统和复杂环节之后,输送出来的是水泥熟料。这件由“生活垃圾”变成“水泥”的事情在铜陵市海螺水泥公司被频繁重复。自2010年3月投产以来,海螺水泥已为铜陵市处理城市生活垃圾40多万吨。

生产线上“垃圾”变成“水泥”的场景看起来像是一场“魔术表演”,实际上这只是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冰山一角。2013年12月3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确定了首批4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名单,铜陵就包含在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前,铜陵“摸年)》,将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划分为成长型、成熟型、衰退型和再生型四种,铜陵被划分为衰退型城市。

铜陵铜资源濒临枯竭是一个事实。不仅如此,铜陵在有色、化工、建材等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资源依赖、高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工业之路,造成了环境污染的巨大压力,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到了“环境拐点”。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粗放工业之路面临环境拐点,皆考验着这个城市的决策者。那么,铜陵科学发展的路该怎么走?

“产业结构单一的资源城市,新兴产业相对滞后,其根本出路就是转型发展。”着石头过河”在循环经济上率先积累的经验,被国家发改委称之为“铜陵模式”并向全国推广。铜陵也因此成为循环经济考察地图上的亮点。

那么,屡获赞誉的“铜陵模式”是什么?铜陵经验对于其它资源城市来说又有何借鉴意义?

循环从“自觉”到“战略”

铜陵因铜得名,开采铜矿有三千多年历史。目前,铜陵市铜的冶炼能力已经达到全国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但是自产铜却不到5%,90%依靠国外进口。

2013年11月,国务院公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这样说。

在城市转型上,确有不少深刻的教训,美国第四大城市底特律的破产就是一例证明。底特律全市财政收入的80%依靠汽车产业,近年来由于美国汽车市场不景气,底特律人口流失、税收萎缩最终沦落到破产。“如果一个城市产业单一又不能转型发展,风险是很大的。”宋国权告诉记者。

的确,作为工业城市的铜陵,产业基础比较厚实,特别是铜产业特色鲜明。推倒重来的事情轻易干不得,也并非最佳选择。所以铜资源虽枯竭,却不能因此丢弃铜产业。“‘抓住铜,延伸铜,不唯铜,超越铜’的产业发展思路是铜陵作为资源城市的必选路径。”铜陵市市长侯淅珉说。

接踵而至的问题是如何“超越铜”?

上世纪70年代末,铜陵市便开始探索以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资源综合利用之路。从早期伴生硫铁资源综合利用、治理铜冶炼渣的自觉探索开始,铜陵市逐渐拉开综合利用“三废”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序幕。

以“三座大山”为例,铜陵曾有过“红、黑、白”三座大山,“红山”由硫酸烧渣堆积而成,“黑山”由铜冶炼渣堆积而成,“白山”即化工行业生产磷酸产生的副产品磷石膏。“三座大山”最后都被开发成“金山银山”,成为循环经济的经典案例。

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属于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众多资源城市发展经验来看,循环经济一般都是资源城市在开发资源过程中的自觉选择。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发展循环经济却又是资源城市转型战略的必然选择。

有一项数据显示了老工业城市铜陵的工业现状。截至2012年底,铜陵市拥有6家上市公司,规模工业企业204户,规模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5.8%,工业税收对全市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率达5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企业分别占全省的5.4%、7.1%、20%。

铜陵市是安徽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级市,在一产和三产上都被兄弟城市拉开差距,工业基础厚实则是其自身优势。在工业转型上,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说是一个杠杆的支点。

“循环经济是铜陵推进产业转型的一大法宝。”侯淅珉说。而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见面会上明确表态:“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

由此看来,不论从资源枯竭、产业转型还是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等城市发展方面判断,循环经济都是一个重要抓手。而从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探索路径上来看,实际上也是由“自觉”状态到“战略”层面的发展过程。

以循环经济助推产业转型

2014年铜陵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转型平台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被列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部署。

那么,如何才能加快转型的速度?铜陵市产业转型的方向是什么?

在城市转型上,铜陵市的做法是以自身优质产业铜产业为基础,一面改造传统工业,一面搭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此改变老工业铜陵市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困局。这其中,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培育、有色金属国际物流园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另外,与之配套延伸的产业落脚点还有铜官山区IT产业园、铜都金融中心、开发区数字传媒园区,以及养老和社区服务业、铜文化创意产业等。

这手产业牌可以看作是“跳出铜、发展铜”思路的最佳呈现。今年两会上宋国权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说到:“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有效路径,以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发展,切实做强比较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

侯淅珉也分析指出:“推进产业转型最重要的就是突出多元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则是多元发展的第一步。要发展铜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铜经济。”

实际上这都表明,循环经济在铜陵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集聚培育中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初《铜陵日报》发表的名篇《醒来,铜陵》里面写到:“经济要开放,首先思想要解放。而思想的解放往往需要进行痛苦的反省。”

从那时候起,铜陵市通过实施“限期治理”制度,落实“总量控制”与“限期达标”计划与措施,采取签订“污染治理责任状”等行政与经济手段,引导相关企业加快对工业“三废”治理与综合利用步伐。到90年代末,全市工业废水年处理能力已达1.37亿吨,工业废气年处理能力达95.93亿立方米,工业固废年综合利用164.64万吨。2000年以后,“红山”、“黑山”逐渐消失。

而铜陵有色一冶的关破与稀贵金属分公司的筹建,被认为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重要缩影。

2007年12月28日11时38分,“轰隆”一声巨响之后,铜陵有色控股公司第一冶炼厂两座烟囱轰然倒塌。这个新中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粗铜冶炼厂,运行56年后因高能耗、高污染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尽管其当时年销售收入已超过10亿元。在一冶的原厂址上,铜陵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成立,其以高科技与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攻方向。

另外,铜化集团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了磷石膏制造水泥缓凝剂的技术,不仅可以替代水泥行业普遍用的天然石膏,而且成本大大降低。通过这一技术,困扰多年的“白山”变成了“金山”,仅此一项,就为该集团增加效益4000余万元。而铜陵海螺水泥窑生活垃圾处理项目,采用气化炉焚烧技术,提取生活垃圾中的热值,焚烧后的废渣作为制造水泥的原料,污水、废气有机成分经高温气化分解,完全无害,真正实现了将城市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宋国权曾说:“对于铜陵来说,加快转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处理好总量与质量、存量与增量、产业与城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其实,产业转型与循环经济发展是一个交替互生的过程。在循环经济发展上,铜陵很多生动的案例有目共睹。这些现实案例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攻关成果,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骄人成绩。在探路循环经济发展上,铜陵市积累的这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国家发改委称之为“铜陵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何为“铜陵模式”?

循环经济走出“铜陵模式”,与其说是资源城市面临资源枯竭被逼出来的,不如说是铜陵在发展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结果。

铜陵作为首批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2005年10月铜陵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铜陵有色公司被列为试点企业,成为全国唯一的循环经济双试点城市),在它之前并无经验可供借鉴。“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的尝试中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这些路径包括工作机制、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园区布局、试点突破和技术攻关等一套协调有力、方向一致的“组合拳”。

“铜陵市成立了循环经济领导小组,由市长和相关分管副市长担任正副组长,县区政府和市政府主要组成部门一把手为成员。设立了循环经济办公室这个专门组织机构,6个编制,由市发改委主任兼任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并在相关部门单位确定专人作为循环经济办公室的兼职工作成员。建立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循环经济的重大事宜,办公室每半月召开会议,布置落实相关工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领导小组”素以高效率著称,铜陵市循环经济领导小组高规格的人员配置,恰恰为循环经济工作的迅速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铜陵市先后出台了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系列政策,如《发展循环经济暂行办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项目认定管理办法》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政府则要做好政策环境、资金引导和相关配套工作,正如铜陵市与铜陵有色之间的关系,宋国权曾总结为“铜陵市和铜陵有色是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难能可贵的是,铜陵市政府每年会拿出不少于500万元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

此外,铜陵市三大循环经济园区——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总体规划面积为87平方公里,这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平台。宋国权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有前景的行业,政府的职责是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发现,在28平方公里的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内,主要引导了具有循环经济概念的项目集中建设,促进企业生产的纵向横向耦合,实现能量互补和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形成有机的产业链接和循环,使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

例如,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充分利用铜矿开采的废弃尾矿作为硫酸项目焙烧制酸的原料,制酸产生的废料——硫酸烧渣,作为铁球团生产的原料,制酸过程产生的大量的热能进行余热发电,再利用余热发电以后的蒸汽作为生产碳酸二甲脂的能源。

规划面积为30平方公里的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内,集中了铜陵市现有的铜冶炼、化工、水泥、发电、钢铁等行业的主要企业。主要是按照链接产业循环、实现物质代谢、能量梯级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的原则,以发展静脉产业为重点,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形成建材、化工、冶炼等循环经济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区域环境质量优化。

而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既是具有城郊型农业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又是铜陵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美好乡村前沿阵地,规划面积约29平方公里。

除了像园区的集中式、圈区管理,铜陵市还建立循环经济项目库,针对个体实施动态管理。目前项目库有项目172个,总投资873亿元。其中,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正在推进。如铜陵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铜陵郊区再生金属产业园、铜陵长三角区域性汽车产品回收利用再制造产业基地、铜陵有色公司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等重点工程建设。

众所周知,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在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在铜陵,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联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联盟联合清华大学等19家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成立了全国首个以循环经济为纽带、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型协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全市各行业的科技难题攻关和技术咨询。同时,依托铜陵市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对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循环经济课题,与国内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进行联合攻关。

正是这样一环套一环的“组合拳”开拓出了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国家发改委曾明确指出铜陵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特征是“以打造循环产业链为核心、构建区域大中小循环的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认为“该模式对资源型城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

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市

2013年11月19-22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组织开展了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评审工作。铜陵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江娅代表铜陵进行了35分钟的汇报和25分钟的现场答辩。评审答辩之后,10个城市被淘汰。在答辩之前的第一轮审查中,5个城市被淘汰。最终,19个市、21个县通过评审。铜陵成为安徽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成功申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铜陵市经过了激烈的竞争。2013年9月,国家发改委下文通知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创建工作,要求每个省限报一市一县,上报创建实施方案。

安徽省共有合肥、铜陵、淮南、池州等4个市申报,省发改委组织了专家评审,根据评审得分结果,铜陵市最后获得上报国家发改委的资格。在国家层面经过两轮筛选之后,全国31个省共申报了55个市(县)。

为什么铜陵能够申报成功,将又一个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机会收纳囊中?

“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评审中,专家认为,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铜陵自主编制的《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既有深度又有顶层设计,既把握了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又紧抓了铜陵特色,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体现了铜陵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方案中,铜陵市的总体目标为到2015年完成示范创建任务,在全国率先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示范市创建过程中的核心任务“3421”工程将重点推进,其中包括:构建循环耦合的产业体系、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体系;将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对横港扫把沟老工业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和产业升级改造,打造老工业区生态化改造试点园区,建设再生金属产业园和汽车拆解园等再生资源产业园区,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走向全国示范;重点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和体系完备的政策激励约束机制;将铜陵建设成为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也即“三大体系四大园区两大机制一个基地”。

在申报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之前,铜陵当地一家媒体曾发出自省:当发展循环经济在全国铺开之后,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是浅尝辄止还是乘势而上?

毫无疑问,申报成功之后,“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成为“铜陵模式”的升级版。铜陵市发改委主任刘亚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说,铜陵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抓手和根本战略,市发改委正按照市领导要求及铜陵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探索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破解深入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因素,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当循环经济进入深水区后,企业之间的耦合障碍、利益均衡出现分歧,配套政策支持、过去的“试点”方案或已不能再适应发展的需要,已出台的政策措施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由此有必要在新起点上进行制度设计。铜陵市发改委循环办负责人刘怀忠告诉记者,顶层设计主要抓手就是打造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循环经济在铜陵的成效已获得国家及社会的认可,并与铜一样成为铜陵的城市品牌。“目前铜陵已基本形成以铜、硫、石灰石资源为核心的三大循环产业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铜陵将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目标,推动循环经济从企业到园区再到社会的不断延伸。”侯淅珉告诉记者。

猜你喜欢
铜陵市铜陵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亲亲的鸟
铜陵市大通古镇防洪墙设计
其实冬天不可怕
转型
铜陵市公务人员体育消费调查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大众阅览点对青年之影响——以安徽省铜陵市全民阅览点为例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