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韵

2014-03-10 00:03胡世英
海燕 2014年3期
关键词:家庭旅馆雪乡双峰

胡世英

我特别喜欢看那雪乡一户户小房子,还有那木栅栏围起来的小院子。大雪下来时,那房顶上堆满了厚厚的雪,然后它渐渐地变成了圆弧状, 毛绒绒的,亮晶晶的,样子很像蘑菇头,小烟囱露出了一点尖儿。那房檐下,挂起了页岩一般的雪帘,又长又宽又厚,如同此起彼伏的海中潮汐。小院子堆满了山包包似的雪,柴火垛、苞米垛被那绒乎乎的雪裹了起来,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大雪垛,只有房门前到院门口留出了一条黑幽幽的小道。院子的木栅栏和木门脸儿,就像原始森林里的那些黑色的躯干,恬淡而又自然,勾勒出了雪乡人家的那种味道十足的原生态风景。这时,仔细地去品味它,你就会被那雪韵景色所陶醉不已。

我不是第一次陶醉了,我已经是第二次来这双峰林场。双峰林场就是那最有名的雪乡,是独一无二的中国雪乡的摄影天堂。两次来都让我兴奋难抑。我感慨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竟使这双峰变成了梦幻般的童话,亦真亦幻,充满了魅力和神奇。

那天清早,雪雾缭绕,却不寒冷。然而,我却"武装"严严的,走上了街头。没想到这时已是人流络绎,好似春潮涌动。听那口音,看那穿着,多为他乡来客。这好像和我多年前的那次来完全两样。他们见到了这么美的雪,就像见到了最稀奇的东西,个个都兴奋激动无比,他们在雪堆里尽情地滚着,在雪地上撒欢地跑着,在雪仗中使劲地呐喊着,我听见了他们在呼唤:雪乡啊,好美丽,我爱你!

在这雪蒙蒙、雾蒙蒙的林场里,我觉得最兴奋最激动的是寻见那些被雪所覆盖了的农家舍和农家院。那可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原生态的感觉,没有一点粉饰,没有一点造作,全是大自然的神工使之然,看去就是一幅绝美的画。

近处看它,它被雪所簇拥得几乎裹成了一团,微微地露出了那扇半截的门和窗,还有那个黑烟囱,瞧它那个埋在雪里的样子,很像圣诞老人那幢小雪屋,充满了迷人的童话色彩,这时它会让你的想像插上翅膀飞翔起来。

高处看它,眼下的小林场,坐落在山坳里,一片银装素裹,头上是云蒸霞蔚,碧空如洗,身后是群山连绵,莽莽苍苍。那白茫茫的雪色,那家家屋顶上小山包似的雪堆,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雪乡就是雪的王国,它的壮景无谁能比。

夜晚看它,那一个个雪蘑菇式的农家院子前,都闪耀着一对对红彤彤的灯笼。它红得耀眼,红得就像火球,让人觉得火辣辣的,它简直就要把雪乡给映红了,此时的雪乡夜晚被它染得色彩斑斓,瞅上去有着一种迷人的浪漫。

远处看它,雪乡的后面便是那亦白亦黑的雪山,雪山松柏林立,在雪色的掩映中,那赭黑色的屏障如同一道印满苍翠的屏风,遍身是雪的农舍小院卧在下面,房上是炊烟袅袅,天上是白云缭绕,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幅冰雪风格的水墨丹青,诱人极了。

他们说,雪山的日出和日落最动人。那天起大早,我们驱车攀上了羊草山,一路上都是一人深的雪道,汽车开进去没住了半截车身。这么深的积雪,让我惊诧。我们生活在冰城里的人,也是平生第一次才看到。天刚泛出鱼肚白,那羊草山的高坡上就已支满了一排排挺立的三角架,人们搓着手,跺着脚,捂着耳朵,张开惺忪的双眼,期待着那轮红日喷薄而出。

太阳出来了。它慢慢地向上移动着自己的身子,那火球一般的颜色,把那山岭、山林、山路、山谷都映得光灿灿的。那一道道丝带般的云,缠绕在旭日的身上,一会儿像是移去,一会儿像是移来,把那旭日烘托的十分瑰丽。此时,我们完全读懂了这雪乡的灿烂黎明,赶快摁下快门,迫不及待地收储这雪乡日出的记忆。那一刻,趴在相机前,是任何东西也没有比它更欢欣更惬意的了。那天的早饭,虽然回来吃得晚,但吃得特别香,因为这雪乡留给我的画面实在是开心不已,过了许久我还没有从这激动的画面中走出来。

其实,这雪乡让人开心的地方还有很多,就说那条雪谷吧,遥遥几十里之长,让人看不够。它是通往双峰林场的必经之路。路上是山,路下是谷。听说是改道之后才出现的这样景观,我那次来还没有,这条路改得真好,不仅缩短了到双峰的距离,而且把那满山遍野的树挂全都展示给了过往的人们,谁走到这里都要停下车来观赏一番。那沿路满眼的树挂真是美轮美奂,令人兴奋难抑。

幽深的樟子松林,一望无际,几乎都是腰口粗的树干。那仰头才能看到的树尖,一直到下面的长长树枝,还有那密密麻麻的松针,挂满了雪。雪很晶莹,看去沉甸甸的,像是要把树枝压弯了,放眼望去,如同童话中的圣诞树,惹人喜爱。令人欢欣的是,那林子里的雪又白又厚,光清出的雪道就有半人高,走进去感觉一尘不染,特别纯净清新。当一束束阳光照进树林里,那斑驳的树影便映在了雪地上,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图案,于是,那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油然而生,心里惬意极了。

心旷神怡的是,站在路下的观望台上,一睹山谷对面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大气磅礴,倍显恢弘。那种气势充满了诗意,那种景色和格调如同精雕细刻的曼妙版画,看了格外赏心悦目。过去老是觉得南方的那些名山峻岭让人青睐,现在瞅瞅我们眼前的雪山也是如此地壮观,心里有种豪情在。站在那里,人们禁不住为此而连连称道。我想,这样的雪国风采,怎能不让外地人感觉新鲜呢!

我多年没来雪乡了,这次来却发现它的变化很大,宾馆起来了。家庭旅馆增多了,无论是正街上,还是后街上,多了不少家庭旅馆的商号。那些像样一点的房子,几乎都挂上了个人旅馆或客店客栈的牌匾,看来客流真是旺,不是一般地火。

"这么多的家庭客栈能住满吗?"

"能住满,没问题,高峰时哪家也都空不了。条件好的,还得先联系哩。"那个黑脸膛的壮汉,人们都叫他刘主席的那位老兄对我说。

接着,他把我们让进了他家办的那个客栈去参观。他的客栈可不小,起码得有二三十个小房间。拉开房门就是一铺小火炕,能睡四五个人。看屋子虽简陋,但是很干净很暖和。老刘说,住在这里很便利,也很便宜,加上吃饭,一人一天五六十块钱就够,很实惠,不少人专门来找这样的客店住。他说,他和他的老伴既是这里的大管家,又是这里的服务员,每天虽然忙个不迭,但是忙得特别乐呵。他们是乐在其中,乐得其所。

后来,我知道他是这个林场的工会老主席。他退下好几年了,他一直带头创办着家庭旅馆,全场不少职工都学着他的干法,风起云涌,研究起了这个经营门道。于是,家庭旅馆和那些餐饮服务业,在这个人流络绎的雪乡里便热火朝天地发展了起来,这既带动了旅游,也富裕了他们自己。听了他们富裕的故事,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

雪乡的夜晚,带着那个美丽的梦又悄然而至。这时,我徜徉在雪花飘飞的街上,看着灯火璀璨、银光闪耀、游人穿梭的景象,我觉得这个雪乡值得眷恋,我很想多看它几眼,因为这里还有着那么多让人拍不够的画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旅馆雪乡双峰
双峰映辉
家庭旅馆的消防安全及防火措施
雪乡童话
《雪乡》
荷兰金融监管“双峰”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自信满满的炼钢工
“中国雪乡”:好一派北国风光
浅析三亚家庭旅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