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发展不应忘记科学

2014-03-11 06:19范必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
中华环境 2014年10期
关键词:科学精神发展

范必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

谈发展不应忘记科学

范必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

今天,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不是别的什么发展观,需要首先认识什么是科学;在促进科学发展的时候,还需要问一问,我们的做法是否符合科学精神,是否具有科学态度,是否掌握了科学方法。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什么是科学

自“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为广大中国人民所熟知,但究竟什么是科学并不容易解释。

几个世纪以来,中外很多学者都对“科学”进行过解释,众说纷纭中相对一致的意见是,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探索研究活动。科学探索取得的成果就是对世界的认识,即科学知识。随着人们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深入,科学家必须开展协作并要得到国家、社会的支持,这时科学探索成了一种社会事业。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包括了科学活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观察实验)与科学范式(包括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广泛的内容。

“创建和谐社会”公益广告牌下的居民。CFP/供图

什么是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历史上论述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罗伯特·默顿,1942年他提出科学精神的四种规范,即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组织的怀疑。

——普遍主义。判断一种学说是否是科学,不受这一学说倡导者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的影响,也不是看它是否与某权威相一致,而是看它是否与客观事实相符。

——公有性。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它是整个人类的共同遗产。用人名命名的定律和理论并不表明它们为发现者及其后代所独占,而只是一种记忆方法和对发明者进行纪念的方式而已。

——无私利性。科学起源于人们的好奇。科学事业的高尚就在于,科学探索者不以追求金钱、名誉、地位为目的,而应该探求真理,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承先启后;不是为了他人利益,更不是为了自己利益,而是为了人类知识增长这个本身利益;不应有其他私人利益或动机妨碍这个目的的实现;不因个人的利害关系影响对科学新理论、新认识的提出、接受、排斥或辨别,从而影响其对真理的忠诚。

——有组织的怀疑。怀疑本身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敢于向已经确立的规则、权威、既定程序提出疑问,但这种怀疑不是怀疑一切,而是在对事实和知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的怀疑,是借助于经验的和逻辑的标准所进行的理性主义分析。科学工作者无论对于自己艰苦探索得来的知识,还是他人的研究成果,都必须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不断地提出怀疑与批判,而当发现与实践不符时,都应该勇敢地改善、修正,甚至抛弃之。

历史证明,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科学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科学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上显示了更强大的力量,科学工作者在继承原有科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的发展了科学精神。现代科学发扬了理性精神,注重运用实验和逻辑(数学)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更加注重实证精神与理性精神的结合;更加注重自由创新,使现代科学彻底革新了近代科学所确立的自然观和宇宙论;更加注重竞争与合作,形成了科学研究的共同体,加速了科学体系的分化与综合。

科学与科学精神在中国

科学诞生于西方,进入中国也就一百多年。古代的中国,有技术、有发明,但没能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科学家逐步形成了“为科学而科学,为思想而思想”的传统和习惯;中国历史上不乏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英雄,但鲜有为科学献身的志士。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中国思想领域的基本国情。

近代以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科学很大程度上与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历史主题密切相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君子不器”的文化传统,长期视西方科学为“奇技淫巧”。鸦片战争中,西方殖民主义者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在“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思想影响下,中国开始了洋务运动。西方科学首先用于军事制造,后扩大到民用领域,再逐步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洋务派知识分子及官员始终把“中体西用”奉为圭臬,将西方科学看作是“技”或“器”,是“有用之物”,并没有发现科学精神实的质所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可以称为“器物科学观”。

“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出了“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由于对封建礼教的痛恨,五四青年们无不把科学视为神圣,以为依靠科学可以解决一切社会、人生问题。当科学派高呼“打倒孔家店”、主张“全盘西化”的时候,另一种主张“拯救信仰”、“保存国粹”、反对西化的思想也在酝酿,终于在1923年引发了一场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史称“科玄之争”。玄学派认为,“科学解决不了人生观问题”。科学派高举科学的大旗,主张学习西方,倡导科学的人生观,得到了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支持。但科学派把科学理想化、神圣化,甚至主张“以科学代宗教”,开辟了唯科学主义的先河。这恰恰违反了科学需要怀疑、批判的精神实质,对后来科学精神的弘扬造成了负面影响。可以说,“五四”对科学精神的启蒙也还不够彻底。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学事业。遗憾的是,反右斗争扩大化使科学精神被无情地抛弃。在大跃进期间,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等赤裸裸的唯心主义口号。一些著名科学家也丧失了崇尚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为这些观点论证作注。

“文化大革命”期间,唯心主义横行,形而上学猖獗,个人崇拜登峰造极。这一时期,科学事业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缓慢前行,不时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庆油田的自主勘探开发等,正是其中辉煌的例证。但在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并没有成为中国那个时代的核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弘扬科学精神成为时代进步的需要。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科技文化水平比较低,经济社会发展也不平衡,加上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封建愚昧落后的东西在干部群众中还有一定的市场,新形态的迷信、伪科学时有泛起。在工作中不讲科学甚至违背科学原理和规律行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的科学事业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某些方面、某些项目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科学创新还很薄弱,科学精神还非常欠缺。这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大都还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基础之上,在强调科学的工具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基本上停留在“有用即科学”的认识水平上。

以科学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基本上包括了七个方面涵义。

一是勇于探索求知、敢于超越前人的探索创新精神;二是以事实为依据、努力揭示未知奥秘的唯实求真精神;三是坚信客观规律、遵从思维法则的崇尚理性精神;四是自由探讨、相互争鸣的平等宽容精神;五是热情严谨、刻苦坚韧的执着敬业精神;六是大力协同、密切配合的团结协作精神;七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

科学发展中的科学,不仅提供关于客观世界运动和发展的规律性知识,还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科学发展观必将成为新时代一种重要的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个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科学精神欠缺的国度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科学发展观所说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片面、不计代价、竭泽而渔的发展,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为此,必须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坚持科学态度。科学问题的证实和证伪,都应当通过实践去解决,实事求是的态度是最重要的科学态度。不但在自然科学中是这样,在社会发展领域也是如此。历史经验表明,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我们的事业就会取得成功;相反,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会受到挫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对待成绩,勇于面对问题,经过深入研究和反复实践,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第三,提高科学素质。发展观是一种认识论,是一种发展理念。把这种理念贯彻到实践中去,还有赖于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素质的提高。一个人掌握了一些科学知识,还不能说他具备了科学素质,而是要把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纳入科学的轨道上来,才算是具备了科学素质。只有这样,科学发展就不会是一句口号,而会变成每一个公民的自觉意志。

第四,运用科学方法。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包括归纳、演绎、实验、统计,等等。大量事实证明,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不断深化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这些方法既适用于科学研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只有依据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决策,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发展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

第五,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仅是科学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保障,而且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成为影响社会其他各领域的重要精神资源。在科学精神深刻内涵中,科学家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执着探索、忘我献身的品质,宽容合作的团队意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用科学的眼光审视我们既有的观念、行为、政策、措施,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发展的成就和问题,使发展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猜你喜欢
科学精神发展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拿出精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