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根源及其治理路径

2014-03-11 02:54廖中举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政策环境企业

廖中举

一、 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相继出台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以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但是,随着水资源污染、土地污染、能源危机、食品不安全等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意识到技术创新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失范的问题。如果不解决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技术的滥用等问题,经济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虽然理论界也开始意识到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严重性,但对其存在的根源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相关的对策建议也较为缺乏。有鉴于此,本研究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探索了其背后的根源,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一)概念的界定

1.技术创新的内涵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基于技术与经济的双重视角于1912年最早提出了创新理论,并探讨了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随后,又相继在《经济周期》等著作中加以运用和发挥,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1]。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分为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2]。

在熊彼特的基础上,Freeman、柳卸林、傅家冀、许庆瑞等人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既相关又具有一定差异性的概念。例如,Freeman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3];傅家骥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涵盖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4];许庆瑞将技术创新界定为一种新的思想形成、得到利用、生产出满足市场用户需要的产品的整个过程,从广义上而言,它除了包括一项技术创新本身,还包括成果的推广、扩散和应用过程[5]。

从不同学者对技术创新的界定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技术创新具有新颖性,它包括重新组合生产要素、开发出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等。其二,技术创新以追求单一经济利益为主要导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收益。

2.失范的内涵

对失范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的失范涉及到社会规范、制度与社会秩序问题,它表达了一种如涂尔干所理解的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变化多端,以致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指导的情景,即社会规范系统瓦解的状态;微观层面的失范主要是指社会团体或社会成员的失范行为,它与越轨行为是同义语,指社会团体或个体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6]。

本研究所关注的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涉及的是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偏离或违反现行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表现形式

1.资源的过度消耗

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投入为基础的。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了已有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对大量资源的开发变得可行,促进了资源的消耗。如今,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荣诚也指出,能源危机是人们盲目开发、无节制利用、认识偏颇造成的,但是其中技术的影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7]。《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表明,2001年工业能源消费量为92347万吨标准煤,而在2010年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为231101.82万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长15.03%。

2.环境的日益恶化

技术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技术创新囿于单一的经济价值取向,在某种程度上恶化了经济的发展环境,使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最终弱化了技术创新的动力[7]。环境恶化主要源自三个方面: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据《全国环境统计公报》统计:在2001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01亿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67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9亿吨;而到2010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864.4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2%、1.90%、17.08%。

3.其他问题

科技进步本身没有负面影响,但技术目的滥用、技术手段失控等在导致环境恶化、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严重的问题[8]。例如,在食品生产领域,“红牛添加门”、“雅培奶粉的酪蛋白”、“地沟油”、“旧皮鞋造老酸奶”、“伊利汞”、“酒鬼酒塑化剂”、“速成鸡”等事件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业对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失范问题;在基因研究领域,虽然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样物种得以延续、人类的健康得到一定保障,但某些基因技术手段的使用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不良的伦理问题。

三、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根源

(一)企业过度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技术-经济行为,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某种利益诉求,技术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深刻地决定着它的行为方式及后果[9]。按照传统的经济学观点,企业生产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以及企业竞争程度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为此,世界各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自身也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力度。但是,问题在于企业将技术创新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往往以单一的经济价值为取向,忽略了对污染物的治理、产品安全等问题。例如,由于对污染物的治理需要较高的成本,由此带来的收益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许多企业并不重视污染治理。

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的118家企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解读,结果发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要战略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收益,此外还包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种类、降低生产成本、获取关键技术、实现企业的转型等,其中提到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的企业只有3家。这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企业对技术创新失范行为不重视,规避程度不高。

(二)科技政策与环境政策不协调

科技政策与环境政策是两类与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密切相关的政策。自1978年到2006年,国家及各部委颁布了12403项科技政策,其中与技术创新相关性最强的有422项[10]。而环境政策颁布了约3000项,其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环境政策达到了400多项[11],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视。科技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的创新给予支持,例如早期的“以市场换技术”、给予技术引进税收优惠与金融支持等。环境政策主要是对企业的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产品回收与利用给予一定的管制、激励等。

但是,我国的科技政策与环境政策缺乏协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失范行为。例如,我国在实施“以市场换技术”、进行技术引进的同时,没有能够及时出台相应的环境政策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行管制。尽管新技术的引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发达国家在向我国转移技术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消耗当地的物质资源与环境资源为代价的。同时,传统的管理体制使得经济和行政资源在我国各个部门分配并不统一,因此不同部门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各部门出台的政策受制于协调成本所导致的不一致性,也滋生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失范行为。

此外,政策的模糊性也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以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为例,与国外部分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比,我国的环境立法多为污染防治立法为主,对环境实体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而且缺乏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失范问题的发生。

(三)技术创新失范监督体制不健全,失范成本低

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根源不仅在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更主要的是对技术创新失范的惩罚力度不够,失范的违规成本低。当前的监督体制还无法应对技术创新失范问题,虽然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要公开相关的信息,部分失范行为也易于被监督者发现,尤其是企业的排污行为,但是发现后该怎么办?如果不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沉默,主要原因就在于监督的成本太大。例如,确凿证据的收集、监督者在监督过程中所受到的相关的干扰和压力、后续相关工作的复杂程序等,都需要很多成本。此外,对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惩罚执行力不足,也造成了失范的低成本。这不仅易于产生道德风险现象,而且对其它没有失范行为的企业也不公平,削弱了其他企业的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恶化了失范的环境。

四、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治理路径研究

(一)确立政府在治理企业技术创新失范中的主导作用

从当前发展的趋势看,企业虽然已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企业对技术的合理利用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企业技术创新失范的影响不仅范围广,还具有一定的严重性,单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因此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是合理与必然的。其一,政府要加强管制。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解决仅依靠政府科技政策、环境政策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完善的法律对企业技术创新失范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与管制。只有合理应用惩罚措施,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风险成本,才能真正遏制企业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发生失范行为的动机。一旦发现企业有技术创新失范问题,应及时清查其技术所带来的各项利益,撤销企业的荣誉、税收优惠等,给予企业强有力的处罚。其二,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订计划、政策等方式,有效地“引导”企业按照计划、政策所提供的信息和导向合理利用与开发技术,避免技术创新失范问题。其三,政府要加强宣传教育。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例,政府一方面可以在企业中普及环境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环保价值观,通过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带动企业规避技术创新失范问题。

(二)完善激励机制,降低揭发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代价

除了完善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监督机制,建立独立于企业圈之外的监察机构,让没有利益纠葛的第三方进行客观、公正的监察以外,还需要完善激励机制,降低举报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代价。第一,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举报人的物质奖励。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举报企业技术创新失范行为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因此在科学评估举报人的投入成本的基础上,给予举报人高于其成本的物质奖励。第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对举报人的精神激励。好的舆论环境是约束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软实力,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揭发企业技术创新失范问题的政策,在全社会树立“揭发为荣”的理念,形成“鼓励揭发”的良好风尚。第三,降低举报人的其他机会成本。举报人往往会遭到打击报复,由此会带来相应的物质与身体的损失。因此,可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避免举报人所面临的其他机会成本。

(三)企业应抛弃传统的单一经济价值取向,积极从技术创新向环境创新转变

与传统的技术创新相比,环境创新存在两个显著的优势。其一,它能够减少传统技术创新的环境影响,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注重产品的健康、安全等问题;其二,环境创新可以使企业从创新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环境收益。技术创新与环境创新的相同点在于创新的复杂性、模糊性可以加大相关竞争者的学习和开发成本,有效隔离竞争者,确保企业从中获取效益,而不同点在于环境创新能够促使企业寻求新的方式提高废物利用率,此外它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环保需求,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应重视环境创新战略,积极实现从技术创新到环境创新的有效转变。第一,企业应将环境技术研发纳入企业日常工作之中,加大对环境研发的资金投入力度,重视环境创新研发人才的作用,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加强对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攻关,在此基础上提高环境技术的转化率。第二,企业应注重对环境技术的保护,有效地隔离竞争者,实现环境创新收益的独享。第三,企业在实施环境创新的同时,应积极争取相关的优惠措施如税收优惠、金融扶持、政府采购等的支持。

猜你喜欢
政策环境企业
政策
政策
企业
企业
企业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助企政策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