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经济效应的两面性及对策

2014-03-11 02:54杨英法
云南社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高铁效应区域

李 想 杨英法

我国虽非高铁的原创国、首建国,但由于人口稠密、疆域广大、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所以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近几年中国高铁飞速发展,实现了了从“弥补”到“赶超”再到“引领”的华丽转身。2012年底,我国高铁建成通车总里程已有13000公里[1],加上2013年建成通车的13条3400多公里,目前已达到16000多公里,成为全球高铁通车里程最长的国家,而且具有技术水平高、造价低等多种优势。高铁的快速发展有效突破了我国运力不足的瓶颈,有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引擎。但必须指出的是,高铁犹如一把双刃剑,其经济效应具有两面性,既具有正面效应,会带来发展的机遇、利好,也具有负面效应,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挑战,需要正确利用,将其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而将其负面效应降到最小,下面就对此做一些探讨。

一、 高铁经济效应的两面性

目前,国家正在通过兴建高铁来改善基础设施,突破交通运输瓶颈,拉动内需,克服全球金融风暴、欧债危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助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高铁沿线的各个区域、城市都在利用高铁通车的时机来推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谋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比如,2012年12月26日,“世界最长高铁”京广高铁全线贯通,正式运营,沿途六个省份都在谋求搭乘高铁经济的快车来获得发展。利用好高铁这一发展引擎,关键在于能否全面认识和对待高铁的两面性效应。

1.高铁的正面效应

(1)同城效应。高铁以其快速、便捷,使交通耗时大大减少,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使远距离的两个城镇可迅速到达。如从石家庄到邯郸,原先坐快车约花2个小时才能到达,而乘高铁,仅花35分钟左右即可抵达,虽相距165公里,但感觉就像在一个城市一样。同城效应大大提高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速度,可使一城一地与相邻或更远的城镇、地区彼此呼应、联动,产生共振放大效应,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2)乘数效应。 高铁会与运输、物流、商贸、服务等诸多产业相关联,高铁沿线城镇也会与周边区域相关联,从而对这些关联产业、关联区域产生示范、组织、带动作用,并通过循环和因果积累而使这种作用不断强化和放大,最终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

(3)聚集效应。 高铁使沿线城市成为当地的交通枢纽,给投资带来巨大回报,从而吸引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向高铁站附近聚集,众多商业投资蜂拥而至,在高铁车站及周边落子布点,抢占先机,带动周边经济迅速繁荣、人口迅速聚集。比如,河北京广高铁沿线的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城市都已在高铁车站周围规划新的商贸中心,建设高铁新区,吸引世界500强和知名企业、人才投资置业,可以预计,未来几年,这些城市都将因高铁而升级、腾飞。

(4)形象效应。 高铁的开通运营会大大改善沿线城市、区域的投资环境,使其形象变得美好,知名度、美誉度都得到提高,既可引来人才、企业、资金,有利于“引进来”,又可吸引外地招徕当地的人才、企业到那里投资兴业,有利于“走出去”,从而实现内力和外力的共同推动,获得快速发展。

2.高铁的负面效应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尤其对沿线的中小城市、次发达地区来说,会面临当地的物资、资金、人才等经济要素向中心城市、发达地区流动,而自己被抽空的风险。高铁对沿线中小城市、次发达地区的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虹吸效应。 高铁就如同一根管道,既能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带来,但同样也能运走,从而影响当地的发展。高铁加速了城市间、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动,也意味着资金、人才、信息会向发展环境更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经济高地聚集,而经济发展的漏斗区即中小城市、次发达地区将面临人才、企业流失的窘境。例如,日本、法国的高铁建成几十年后,很多中小城市就逐步被边缘化,人口更多地涌向巴黎、东京等中心城市。

(2)过道效应。 高铁的快速、便捷使人流、物流、资金流仅仅在沿途经过一下,而没有留在当地,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这就像别人在自己身旁路过,没有留下来购物、吃饭、住宿,对自己的贫富没有任何影响。京广高铁把沿线近20座城市带入“两小时经济圈”,河北拥有的优势不再独有。而邻省河南凭借其资源、环境、政策等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决心和力度非常大。同时,随着京广高铁与石太客运专线相连,太原与北京的时空距离同样大大缩短。这就使得大量人才、资金、物资虽然天天在河北经过,但却不能留在河北,对河北经济的发展产生不了什么作用。河北承接产业转移、吸纳高端要素的蛋糕,面临被分割摊薄和截流的风险。

(3)错配效应。 高铁是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建成运营的新型交通工具,而原先的城建规划、交通布局、产业体系都没有考虑高铁这一因素,必然发生不匹配的问题。再者,高铁是高科技成果,人们即便想与高铁对接、适应、匹配,也会面临技术、人才及资金上的困难,短时间内难如所愿。

(4)冲击效应。 俗话说,同行之间无朋友。高铁作为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必然与水路、公路、航空等运输行业存在竞争关系,会对其造成一定冲击。据统计,“从客流量来说,5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50%以上,500至800公里高铁对民航的冲击达到30%以上,1000公里以内高铁对民航的冲击大约是20%,1500公里大约是10%,而1500公里以上没有影响。”[2](P36)水路、公路、航空等这些传统运输行业受到冲击,难免会影响高度依赖它们的城市、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国内外借力高铁推进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1.日本名古屋利用高铁实现崛起

日本新干线开通时,名古屋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新干线使“东京一小时都市圈”形成后,名古屋与东京错位发展,东京注重建设金融中心、研发中心,名古屋则着力发展汽车制造、电子、商贸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出了丰田汽车城、松坂屋百货公司等全球闻名的大企业,名古屋也获得跨越式发展,崛起为日本第三大都市。这给了我们以下启示:第一,高铁确为经济增长、城市崛起的重要引擎,会迅速带动沿线经济的繁荣和沿线城市的崛起。第二,为借势高铁获得发展,城市功能定位要明确。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贪大求多,重复建设,只会导致优质要素的流失,沦为“过道”。第三,实现区域崛起,要以优势互补推动产业错位发展,尽力避免产业的同质化。产业的同质化会导致沿线不同区域、城市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

2.湖南借高铁机遇实现了新发展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开通并正式投入运营。湖南凭借接鄂俯粤的独特地理优势积极承接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产业转移。武广高铁开通后的2009、2010两年间,就承接了3000个产业转移项目,包括广汽菲亚特、比亚迪等名优项目都落地湖南。这些项目带动了湖南汽车产业以及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而且产业转移还呈现出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向集约、由配套向总装转变的良好态势。这给了我们以下启示:第一,高铁沿线的中小城市承接中心城市转移出来的产业,是迅速崛起的捷径,应抢先行动,周密安排,尽可能多地承接产业转移。第二,产业配套的成熟程度、比较优势的发挥程度,直接决定着高铁正面效应的发挥。要想借势高铁获得发展,需对当地设施、产业进行整合,使其与高铁相配;还要针对产业转移的条件,发挥当地优势。第三,发展环境的优良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要素的流向,其中税收、工商、财政、人力等系列优惠措施会对能否成功承接产业转移起到关键性作用。

3.因高铁而衰落的案例反思

高铁的开通运营,既会带动一些城市、区域的崛起,也会使某些城市、区域衰落。因高铁而衰落的城市、区域,国内外都不乏其例。如日本新干线通车后,东京的发展更加迅猛,名古屋等城市也加速兴起,而有些城市、地方则快速没落,陷入边缘化的窘境,其人力、资本等要素更多地涌向了东京等中心城市。在国内,2010年,湖南株洲官方发布的《高铁经济对株洲的影响分析及对策建议》称:武广高铁通车后,“过道效应”在株洲开始显现。再如,京沪高铁的建成运营,由于其扩大了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高端服务业(如金融业)的辐射半径,虹吸效应引发济南、徐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转移。

高铁沿线的一些城市、区域之所以衰落,固然是由于高铁的虹吸效应、过道效应在起作用,但其自身存在问题,也是一个原因,这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不明确,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特色,导致在与中心城市、发达城市的竞争中,未能发挥出当地的比较优势,产业的替代性强而互补性弱,使得当地的物资、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流向回报较高的中心城市、发达地区。第二,改善发展环境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够,没能打造出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不足以吸引外地商户前来投资。[3](P44)第三,当地产业未能与同类城市、区域的产业错位发展,产业的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导致与沿线同类城市、区域间的激烈竞争,最终两败俱伤。

三、借势高铁加快发展的对策

借势高铁加快发展是高铁沿线所有城市、区域的共同目标。为达此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确立扬正抑负的总原则

借势高铁加快发展,必须明确树立这样一个总原则:扬正抑负,即把高铁的乘数效应、聚集效应等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而把虹吸效应、过道效应等负面效应降到最小。要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周密策划,力求实现协调共进。

2.尽力利用机遇,摆脱危机

高铁的开通运营确实会对沿途城市、区域带来发展机遇,但也会带来当地生产要素流走、导致衰落的危机。当前,高铁的沿途城市、区域往往仅仅关注、重视高铁的正面效应和带来的机遇,而对其负面效应、隐藏的危机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重视,这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投资失误、设施闲置。我们应重视机遇,但绝不能忽视、淡忘危机,要树立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意识,尽力利用机遇而摆脱危机。

3.对高铁沿线经济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

国家在兴建高铁时,就要预先对其经济效应做出评估,对沿途哪些城市、区域会崛起,哪些城市、区域会衰落作出前瞻性预测,并据此进行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要利用高铁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沿途城市、区域也要准确分析当地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弄清当地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对高铁的同城共振效应、乘数效应、聚集效应及虹吸效应、过道效应对当地的影响作出科学评判,并据此进行战略谋划。

4.统筹高铁沿线产业布局,加速区域融合发展

(1)不同城市、区域因势利导,错位发展,避免产业的同质化。 当前,高铁沿线城市、区域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产业同质化问题,这就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对有序承接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转移来的产业造成不利。例如,邯郸因地处河北最南端,承接京津地区、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明显受到本省的石家庄、邢台、沧州、衡水及山东的德州、聊城、济南等城市地理区位上的阻滞,而且因产业雷同而与这些城市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因此,邯郸需要转变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要与周边地区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与中心城市、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进行有效对接,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和产业转移的迅速承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邯郸的总体产业发展战略。而保定因紧邻北京,轻工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可据此着重发展现代商贸和物流业,形成京郊的商贸和物流中心。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又处于京广高铁和青太高铁的十字交叉口,是连接首都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的枢纽,应充分发挥高速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叠加效应,力求成为首都经济圈南部商圈之核心。

(2)推进区域资源整合、合作共赢。 高铁站点会凸显出很大的优势,但也使地域分割的矛盾更加凸显。国家及较大的区域应从速出台调整各地利益的措施,推进高铁沿线城市、区域间的深度合作。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放大同城效应,做好城市间的分工,进行一体化谋划,引导中小城市融入大都市圈及城市群的发展。对河北而言,毗邻北京的保定、唐山、承德、张家口、秦皇岛、沧州、石家庄、衡水等市应纳入首都经济圈,以此谋划产业布局;而邯郸、邢台两市因毗邻河南,应对接融入中原经济区,推进同城一体化发展。 第二,加强统筹谋划,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大型工业走廊和产业带的形成。国家及沿线各省的发改委应牵头,协调各地区、各部门,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等产业为抓手,推进高铁沿线中心城市、大中城市及小城镇间的产业对接,努力创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及县级等级别不同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实现项目的集中布局、产业的集群发展、资源的集约利用、功能的集合构建,使其成为一个城市、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优质平台、跨区域合作的引领区、加工贸易的集聚区及转型发展的试验区。 第三,以旅游业为龙头,推进沿线城市、区域间文化产业的深度合作。高铁的开通运营,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高铁是旅游的“黄金通道”,沿途各省各市应携手合作,成立不同省区间的高铁旅游联盟,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的“高铁旅游休闲产业带”。应充分整合各省各市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高品位设计包装,以系列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展现当地的风情和文化魅力,进而促进不同省市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协同发展。

(3)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优化发展环境。 能否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向本地聚集,能否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关键在于发展环境是否优越,因此,必须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优化发展环境。为此,应出台财政税收、人才引进、土地使用、银行信贷等系列政策,以此促进相关产业落地生根,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也可以合作共建园区、产业联盟,以此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赢。对河北而言,不妨借助京广高铁,围绕首都经济圈、中原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珠三角等重点区域进行招商活动,吸引大客商、大企业、大项目落地河北。

5.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发展临站经济

高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高铁沿线会获得发展的独特优势而快速发展,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活力的经济带,其中高铁站又是这个经济带的核心、龙头,具有巨大的聚集、带动和辐射功能,会在附近形成繁荣兴旺的经济区块,进而带动整个城市及关联区域的发展。因此,为借势高铁加快发展,就需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发展临站经济。

(1)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 要秉持既能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能满足今后一段时间发展需要的原则,以国内一流高铁生态城区为标准,对高铁站临近区域扩大开放,加强开发,加速融合,建设高铁新区。高铁新区的定位不能仅是一个城市单纯的对外交通集散地,而应定位为所在城市的高端交通商务区、新型产业集聚区及文化展示中心、生态人居中心等功能的现代新城区。为此,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务必做好线路规划、站点设置,引导和推进高铁与航空、快速路、公路等公共交通实现良好衔接,与城市公共交通实现零距离换乘。

(2)大力发展临站经济。 应让临站经济享受与临港经济、临空经济同等水平的优惠。要按照临站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空间布局、发展规划做适当调整,推动城市功能区加快发展,围绕高铁站培育新的工商业园区。要新建一批标准化厂房与公共服务项目,努力发展新型商业服务、娱乐休闲、商务办公、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并使之协调联动,加快城市多功能经济区的形成。

猜你喜欢
高铁效应区域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分割区域
懒马效应
高铁会飞吗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人地百米建高铁
区域发展篇
第一次坐高铁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