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工作解析

2014-03-11 02:56林金龙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疾患求助者管教

林金龙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三明 365000)

强制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工作解析

林金龙

(三明市公安局,福建·三明 365000)

在强制戒毒场所对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做心理咨询,与在社会上对求助者做心理咨询具有不同的角色冲突,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紧紧围绕监管场所的特点,扮演好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即不断创新心理咨询工作,做足做好心理咨询的事前工作,把处在监管状态下,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转化为“类求助者”。监管民警适时扮演心理咨询师角色,运用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具体技术,对该“类求助者”做心理咨询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效果。

监管民警;心理咨询;戒毒人员;类求助者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对身体健康和监管安全有着较大影响,使监管场所的心理咨询工作比社会上的一般心理咨询工作更加艰难复杂,加上心理咨询师又由管教民警兼任,难免发生角色冲突,使得心理咨询难以展开或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戒毒人员戒毒质量,保持强制隔离戒毒所安全稳定,确保戒毒人员平安度过三至六个月的生理脱毒期,顺利移送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戒毒人员心理,剖析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以及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角色冲突的根源,并根据监管场所的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心理咨询的工作方法,以期强化对戒毒人员的心理矫治。

一、管教民警与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冲突,导致心理咨询的效果不佳

社会上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一般由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因素激发或刺激引起,他们普遍有求治愿望。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其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之前,与求助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其在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中,以和蔼可亲的形象出现,在充满温馨、安全、自由的心理咨询环境里与求助者会谈互动,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得以进行,最后取得咨询效果。

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比社会上的普通求助者严重得多,复杂得多。不少戒毒人员因其情绪障碍、变态心理、人格障碍而吸毒,或因为吸毒,产生情绪障碍与变态心理,或在强制隔离戒毒所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产生不良情绪和异常行为,或加重原有的心理障碍产生新的心理疾患。因此,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往往呈现多样性,可出现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精神病性或这几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组合,尤其是吸食海洛因、冰毒两年以上者,有自杀自残行为或倾向。他们绝大多数人没有求治愿望,有些甚至拒绝心理咨询或干预,更有甚者假借心理问题,故意违反所规或制造极端事件来对抗管教,逃避监管。

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咨询师一般由管教民警兼任,该管教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存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管教民警平时以威严的执法者形象出现在戒毒人员面前,与社会上普通心理咨询师和蔼可亲的形象形成极大反差,加上在高墙、号房、铁窗等监管场所特殊氛围里,管教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存在一条无形的鸿沟。管教民警在管教工作与心理咨询矛盾双方两者间交越重合多少,与该管教民警专业理论、业务技能、工作经验以及人格特征等有极大关系。从目前管教与咨询的客观现实来看,这种交越重合出现的概率不高,即使有交越重合面的也不多。具有监管民警身份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心理咨询工作时,引发了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这两种角色冲突,其与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进行交流时,就存在障碍,虽然该戒毒人员有求治愿望,但咨访之间的隔阂却难以消除,尽管对该戒毒人员可以按照心理咨询的工作程序,把他们当作一般“求助者”对待,进行心理咨询,但心理咨询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少戒毒人员因心理问题或违反所规,或引发自杀、自残、伤害他人、毁坏公私财物等极端事件,他们对心理咨询或一无所知,或没有求治愿望,或干脆拒绝心理咨询以及心理干预,还有不少戒毒人员甚至假借其心理问题,故意违反所规或制造极端事件,来对抗管教,逃避监管。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完全按照心理咨询的工作程序,对这部分戒毒人员来进行心理咨询,其咨询效果几乎为零。

二、创新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做好心理咨询的事前工作

心理咨询的事前工作,是指心理咨询师综合运用心理咨询和监管工作方法,将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转变成为心理咨询对象的过程。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心理咨询师应在管教和咨询工作实践中,紧紧围绕该监管场所的特点,将心理咨询理论与强制隔离戒毒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并根据这些特殊群体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好管教民警角色、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和管教民警与心理咨询师相互融合的交越重合角色,视情灵活转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意扩大这两种角色的交越重合面,避免角色冲突,综合运用心理咨询和监管工作方法,促使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的戒毒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萌发主动求治欲望,产生主动求治的心理,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对这类心理咨询对象可称为“类求助者”。之所以称已经成为心理咨询对象的戒毒人员为“类求助者”,是因为其和社会上的一般求助者唯一不同的是前者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处于被监管状态,而后者是社会上人身自由的自然人。此时,该心理咨询师就完全可以按照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具体技术,对该“类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干预。

(一)扮演好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为心理咨询积累“人缘”资源

1.在处理违反所规或极端事件时,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与普通管教民警相互配合,分别扮演“红脸”、“白脸”角色,做好“红白脸”工作,为心里咨询打好“人缘”基础。

在处理戒毒人员违反所规行为或自杀、自残、打架斗殴等极端事件时,普通管教民警应与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相互配合,扮演好“白脸”、“红脸”角色,前者扮演“白脸”角色,后者扮演“红脸”角色;前者可以按照法律、法规以及监管场所的规章制度,对该戒毒人员进行严励管教,形成高压态势,促使其失去我行我束的自我秉性;后者则以情理交融、“和风细雨”的方式,应对违反所规或极端事件。在批评戒毒人员违反所规行为或其所制造的极端事件时,应尽量做到绵里藏针,柔中带刚,尽量做到严肃不失温情,冷峻威严寓于和蔼可亲之中,使该戒毒人员真切感到后者的真诚态度,感到后者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他好,都是为他着想。如此角色的巨大反差,会给该戒毒人员留下深刻印象,使该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与该戒毒人员的亲和力大大增加,为今后建立咨询关系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该管教民警与该戒毒人员一同剖析其违规事件,寻找根源,确定心理症结,为下一步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咨询打好“人缘”基础。

2.在平时监管工作中,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有意扩大心理咨询师和管教民警这两种角色交越重合面,做到相互融合,扮演好交越重合角色,缩小监管双方的心理距离,为心里咨询积累“人缘”资源。

交越重合角色,是指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在监管工作过程中,既扮演管教民警,又扮演心理咨询师,把管教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相互渗透,相互包容,促使该戒毒人员认清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疾患,激发其求治愿望,产生有求于我的心理。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将戒毒人员分成两种对象,其中第一种是有违反所规倾向,或制造极端事件倾向,或已经违反所规,或已经制造极端事件的对象,其适合其他管教民警单独应对,或适合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与其他管教民警以分别扮演“红脸”“白脸”角色来共同应对,或适合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以扮演交越重合角色独自应对;第二种是遵守所规,服从管理的对象,或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对象的混合型,其适合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所扮演的交越重合角色独自应对,而第二种对象 (包括混合型)是属于绝大多数,因此,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扮演自己的角色。

要扮演好这种交越重合角色,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可以充分利用组织戒毒人员到食堂就餐、阅读报刊杂志、与家属远程视频通话、文体活动、讲授心理卫生知识课、戒毒人员家属与戒毒人员座谈会、开展团体咨询等期间,主动向戒毒人员表明自己的双重身份,让他们知道自己既是管教民警,又是心理咨询师,主动与戒毒人员互动,并注重人文关怀,用心倾听他们各种情感倾诉,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谈,耐心解答他们的问题,运用知识和经验,化解他们的心理困惑和疑虑,努力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同时,该管教民警应对戒毒人员的一般或积极表现,尽量在其他戒毒人员面前,或报以微笑,或及时给予表扬,或以其他形式予以强化,使其感到受尊重,被接纳,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唤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戒毒人员对该管教民警的信任程度,进一步缩小监管双方的心理距离,使戒毒人员可以针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或情绪困扰,或不良行为有正确认识,产生求治愿望,主动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以解决其心理问题,或消除情绪困扰,或改善不良行为。

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扩大心理咨询师和管教民警这两种角色的交越重合面,既拉近监管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可以由此遏制可能产生违反所规或极端事件的萌芽,也可以为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今后做心理咨询工作,积累“人缘”资源。

(二)运用“分解组合法”,将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的戒毒人员“改造”成“类求助者”,以应对没有求治愿望或不愿接受心理咨询的戒毒人员

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做足做好管教民警角色、交越重合角色和心理咨询师角色,运用“分解组合法”,或综合运用“分解组合法”与求助者中心疗法,获取摄入性会谈所涉及的个人资料。同时,将戒毒人员“改造”成“类求助者”,再以认知行为疗法与精神分析疗法等,矫治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以应对没有求治愿望,或对心理咨询存有忌讳心理,不愿接受心理咨询。

1.单独运用“分解组合”法,以应对具有一般心理问题或严重心理问题的戒毒人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先将摄入性会谈所涉及的该戒毒人员个人资料有关问题,分解成若干“支问题”,然后以管教民警的身份出现,扮演管教民警角色,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不经意的方法,与该戒毒人员谈论一个或数个“支问题”。该管教民警根据戒毒人员态度和情感的变化过程,不断调整提问的语速、语调和“支问题”内容,并适时引发戒毒人员的共鸣,对其正性方面的言行给予积极关注。当该戒毒人员的情感被触动时,管教民警逐渐向心理咨询师角色过渡,扮演交越重合角色,与其剖析违反所规事件或制造极端事件,寻找其背后的根源,即其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讲清心理问题所造成的危害,纠正其对心理咨询的不正确认识,激发其求治愿望。待其产生有求于我的心理时,意味着该戒毒人员已经被“改造”成“类求助者”,此时,管教民警就可以完全扮演心理咨询师角色,进入心理咨询阶段。

2.综合运用“分解组合法”与求助者中心疗法,以应对有心理疾患,尤其是有人格障碍的戒毒人员。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当先找出该戒毒人员在某一时刻其内心深处所关心的问题,直接关注该问题,然后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提问一个或数个“支问题”,在与该戒毒人员会谈互动过程中,充分运用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三种技术 (即促进设身处地理解的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把握该戒毒人员在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中七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注意观察他们在每个不同阶段的态度、情感和体验性的活动过程,并相应调整提问的语速、语调和“支问题”内容,以保证会谈互动按照该疗法的程序顺利进行下去,直到该疗法咨询过程的第七个阶段,此时,该戒毒人员对关注、接纳不再看得那么重了,在此过程中,其人格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改变,其完全不再顾忌当时自己的处境,自由,放松地交流情感,谈论自我,将自己的病史、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和工作情况和盘托出。由此,我们既能收集到摄入性会谈涉及的个人资料,又能使有心理疾患的戒毒人员自然而然地将自己“改造”成“类求助者”。

其中,综合运用“分解组合”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涵盖了“分解组合”法。在使用上述两种方法过程中,由于每次所提的“支问题”数量少,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的戒毒人员在谈论或回答有关自己的“支问题”时,其心理压力不大,基本上乐意回答,伴随着运用“分解组合”法或综合运用“分解组合”法和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进程中,管教民警和该戒毒人员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该戒毒人员对“支问题”回答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提高,他们会逐渐放松戒备心理,放弃掩盖、掩饰心理,认真回答该管教民警所提的“支问题”,有些戒毒人员会主动谈论该管教民警起初没有列入提问计划的问题,甚至有些戒毒人员为疏泄情绪,倾诉情感,绞尽脑汁搜寻和回忆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事件、心理创伤等问题。最后,这些分解后的所有“支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就是我们摄入性会谈所涉及的戒毒人员个人资料。

在运用上述方法的过程中,戒毒人员会感觉到该管教民警关心他的个人和家庭,感到该管教民警对其尊重和接纳,感觉到该管教民警的真诚、宽容与热情,逐渐消除戒毒人员对监管场所的敌意和与管教民警的隔阂,极大地拉近监管双方的心理距离,同时,该管教民警还应注意收集该戒毒人员最牵挂、最害怕、最紧张或最尊重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人性的弱点,它们是该戒毒人员的心理上的“软肋”或“痛点”,是与该戒毒人员建立咨询关系的资源。

(三)采用“打倒、扶起、送一程”法,将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患的戒毒人员“改造”成“类求助者”

1.扮演管教民警角色,做好“打倒”工作。对戒毒人员假借其心理问题,故意违反所规,或因为心理问题而自杀、自残及伤害他人等极端事件,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先扮演管教民警的角色,建立起高压态势,先“打倒”当事戒毒人员,即击溃其抗拒管教心理或欲继续制造极端事件心理,然后,在“悔、利”二字上做足文章。

“悔”就是促使当事戒毒人员对其所做的违规或极端事件或对其过去的违法行为产生后悔,要产生这种效果,需要先“打倒”当事戒毒人员,简言之“打”;“利”就是遵守所规对其有利,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拉他一把,简言之“拉”。这样就构成了“以‘打’‘拉’为手段,以‘悔’‘利’为目的”的“打倒”工作策略。使用这一策略,既可以从“悔、利”二字入手,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单独从“悔”或“利”入手。所谓“打”,就是掐住其最牵挂、最关心、最担心和最紧张、最害怕以及其最尊重的人和事与其人性弱点等所谓“软肋”或“痛点”,利用情理交融法,分析其违规或极端事件所造成的后果,或者其过去违法犯罪所造成的后果,以及对其本人和家人不利影响,震撼当事戒毒人员心理基础,摧毁其精神支柱;所谓“拉”,就是把戒毒人员当时的思维拉到遵守所规有利的这一边。既“打”又“拉”,“打” “拉”结合,使其失去自我,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促使其产生两种心理,即悔过心理、遵守所规有利于己的心理。

2.扮演交越重合角色,做好“扶起”工作。当戒毒人员产生悔过心理时,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应当适当减弱高压态势,此时,逐渐将自己所扮演的管教民警角色,向心理咨询师角色方向过渡,这一阶段是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双重角色交越重合作用的阶段,该管教民警应扮演好交越重合角色,应以“和风细雨”的方式。首先,强化“打”的效果,而后仍要紧紧掐住其“软肋”、压住其“痛点”,使用情理交融法,着重向其讲清讲透不遵守所规或制造极端事件对其本人、他人以及其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种种危害,并让其想象这些危害的情景,体验这些危害的情感,彻底震撼其心理基础,促使其失去自控,不知所措,最后向其讲清讲透遵守所规,服从管理不仅对其本人有利,而且对其家庭、他人等均有利的种种情况,促使其产生遵守所规有利的心理。

3.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做好“送一程”工作。在戒毒人员产生悔过心理、遵守所规有利心理后,标志着其已经被“改造”成“类求助者”,成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具备了对一般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或心理矫治的条件,此时,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完全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出现,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鼓励其倾诉内心痛苦,宣泄疏导自己不满情绪,促使其道出隐情,后对其进行心理咨询工作,解决其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在监管场所中,对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做心理咨询,与在社会上,对求助者做心理咨询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具有心理咨询师身份的管教民警,紧紧围绕监管场所的特点,扮演好管教民警和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不断创新心理咨询工作,做足做好心理咨询的事前工作,把处在监管状态下,有心理问题或疾患的戒毒人员转化为“类求助者”,这时,监管民警才能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出现,扮演心理咨询师角色,运用心理咨询的程序和具体技术,对该“类求助者”做心理咨询工作,心理咨询工作得以开展。

(责任编辑 杨红屏)

Analyses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Drug Addicts Receiving Drug Treatment in Com pulsory Rehabilitation Centers

Lin Jinlo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of Sanming,Sanming,Fujian 365000)

It's different for provid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drug addictswithmental problems or diseases than providing same service to other socialmembers.It requires the police officer with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qualification to play double roles of both regulatory officer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or.Innovative methods shall be developed to insure adequate preparation,which is in order to help the drug addicts with mental problems or diseases to shift into semi- common supplicant.Then by applying proper procedur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ractical techniques,regulatory police officers who play the role of psychologists could provide help to these people and achieve desired effect.

Regulatory Police;Psychological Counseling;Drug Treatment Recipient;Semi-supplicant

B849.1

A

1672—6057(2014)01-46-05

2013-10-25

林金龙,男,福建福州人,福建省三明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主任科员,主要从事强制戒毒所管教工作和戒毒人员心理咨询工作。

猜你喜欢
疾患求助者管教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春季过敏性疾患高发防治有办法
拒绝的正确方式
秋风来时我已交付了温暖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小儿输尿管镜在成人输尿管疾患中的临床研究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