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2014-03-11 00:03林海音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琴心师友亲人

林海音

潘琦君女士出版了一本散文集子《烟愁》,书名和封面的设计,正符合了这位玉洁冰心的作者的那份情致。琦君的散文,乍看来,文字是朴实无华的,但仔细地玩味,就会觉得那种淡雅,也是经过作者细心琢磨的。

这本包括了三十八篇散文的集子,是作者十年来作品的精选。在这以前她出版过散文及短篇小说集《琴心》《菁姐》《百合羹》。大部分的散文作品都是怀忆往旧的,所以常常在那里面可以看到笑影中闪着泪光。去年曾有人把现在散文加以类别,使这位一向温柔的作家,也忍不住对她个人写作方向做坦白的倾诉,她说:

……许多童年的故事,写下我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也写下我在台湾的生活感想。这些,也许会被认为是个人廉价的感伤,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身边琐事,或老生常谈却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对于这些批评,我都坦然置之。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当我写到我的父母和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琦君生长在山明水秀的浙江杭州,先就爱上了大自然的钟秀。她的家境很好,父亲是叱咤风云的军官,在她的原籍温州和卜居多年的杭州,都有过煊赫的名声,但无论在风光如画的西子湖或是那十八湾头的水乡,琦君的童年却也充满了忧伤。她是之江大学中国文学系的,但是完成这段大学教育,却也经过了一段坎坷的命运。这便是造成她的作品的那股“愁”味的根源吧!

琦君服务于司法界,还兼在两间大学教授文学课程,她自认为教书的乐趣最高。她有坚强的意志,却有一个相反的身体,但是她常说,无论她在怎样的头痛欲裂的情形下,只要上了讲台,侃侃而谈,古今文学的比较,李杜诗章的讲述,病魔立刻就无影无踪了。她在大学读书时,是江南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弟子,因此她对诗词有特殊的爱好和造诣。对于写作的风格,她喜欢引用牡丹亭里的两句词:

“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却三春好处无人见。”

这也该是人生的最好境界了吧!

(选自《天下阅读》,有删改)endprint

猜你喜欢
琴心师友亲人
《体育师友》稿约简则
逝者师友二题
你是我的亲人
亲人
师友交往与黄燮清戏曲创作的变革
亲人(连载二)
写自己的亲人
梅花三弄,将军本色是琴心
古殿迷踪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