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中的意象化审美分析

2014-03-12 14:20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110122
大众文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天地雕塑意象

孙 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122)

中国雕塑中的意象化审美分析

孙 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110122)

一、天人合一与生命舞动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西方的“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并非指神灵、天神,而是指“天理”“真理”,类似西方哲学中的“理式”“理念”。“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指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与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最为突出,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汉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并深深融入中国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禅宗也以意象感悟的形式表达“天人合一”观:“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五灯会元•卷一》)坚信人与自然的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优秀传统,也在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雕塑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雕塑是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的艺术,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首先,“天人合一”反映在中国雕塑材质的选择上。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文明古国,人们对土地、泥土怀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周易•系辞上传》中提到“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中国雕塑也偏好以泥为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调。泥土是大地的肌肤,质地熟软、细腻,给人以温暖、柔和的感受,通过中国人特有的生命观念,被赋予了生命的意味;雕塑家又使无形变为有形,这种形象与人物、动物、大地山川共源。也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天人合一”的心理。

其次,“天人合一”反映在中国雕塑的位置选择上。中国雕塑常常把雕塑从幽闭的建筑中请出来,让他们头顶蓝天,脚踏大地,与自然山水相依偎。那些体量巨大的摩崖石刻、布放在山水林泉间的米勒和罗汉,无一不是默默例证。

再次,中国雕塑中的“天人合一”还体现在强调“意”与“象”的浑然一体,追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中国画强调“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到即到也。”中国雕塑在同样的思想支配下,通过感性的空间处理、直觉式联想与抒情和象征等方面来传达意象。与西方雕塑相比,中国雕塑更讲究象征、寓意、借代,由感性空间处理而形成雕塑,凭直觉抒情赋予雕塑丰富的情感,其含蓄性带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意蕴。

中国雕塑的意象化审美由“天人合一”出发,不像西方雕塑般注重外在动势的表现,而衍伸出对事物内在生命的探索,着重表现一种生命的舞动。

这种“生命舞动”的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人的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与人们感受到的现实的巨大束缚之间的矛盾, 更使人们渴望着人的力量和生命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气象混沌与大圭不雕

道家思想提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因为天地最少人为的成分所以大美,人们如以天地大美为审美对象,就可以“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人们从自然中发现大美,实际上就是从自然中发现了审美的本质。为了追求大美的境界,老庄反对人为的雕饰,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之极而众美从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沧浪诗话》中提到“汉魏古诗,气象混沌,不可句摘”,这句话不仅用来评价汉魏雕塑是合适的,拿来评价中国雕塑的整体意象化的美学追求,也非常合适。如秦皇陵兵马俑的特殊价值不在于单体造型,而在于整体气势。中国意象化雕塑的代表——汉代石刻的深沉雄大,也在于它能不拘细节,大而化之,以整体造型实现艺术表现,产生审美魅力,这种古拙风格是一种有意识的美学追求。霍去病墓石雕因石造型,花岗岩石料所雕的动物们尽管蜷伏着,却有着即将跃起的动势。这些陵墓石雕的珍贵,在于它独特的雕刻技巧和它雄浑博大的气魄。它们都是用整石雕成的,体积都较大。它们灵活运用圆雕、浮雕和线刻的手法,按天然石块的形势而施艺,特别是利用石块本身的质感和量感,以及石块本身的张力,赋予这些顽石以生命和活力。如《伏虎》,雕刻家在处理这块石料时,整体高于一切,虎的躯干部分以自由流动的线与扭曲的团块结合,整体感和节奏感都很强,真有一触即发之感。正是这一批整体造型稳定却又有强劲动感的意象艺术形象,形成了鲁迅先生所评价的“惟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的艺术风格。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雕塑在审美内涵上注重张扬精神力量,气象混沌,大圭不雕。在作品中渗透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注重物象内在生命的表现,秉承“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中庸哲学, 追求物象与意念的平衡。无论是手法的写意,还是作品意趣上的意象,都不亚于现当代艺术的抽象表现。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辉煌的雕塑文化,这种雕塑文化虽然未能成为中国古代正史文化的主流,却暗自流涌着走向了现代。中国雕塑中的意象化审美,“意”是与“象”连接在一起的,“意”的因素使雕塑与理想贴近,“象”的成分使雕塑与现实联系。“意象”处于似与不似之间,不会使人产生一览无余的简单,也不会使人感到望而却步的深奥。它引导出一种似曾相识的真挚、朴实,它所蕴含着的美的意味是与时代同步的,也是与民族精神整体契合的,在西方文明的映照中凸现出东方情结的感召力量。

猜你喜欢
天地雕塑意象
巨型雕塑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我的破烂雕塑
A Magic Train Trip
A Talking Pug
意象、形神
写实雕塑
拾天地之荒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