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123”科技支撑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2014-03-12 15:35
新媒体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盐湖资源生产

青海省自2009年开始组织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即实施10个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引进制约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支持企业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支撑全省优势产业的振兴和发展;实施20个联合攻关项目,着力解决省重点产业发展中的难点和技术瓶颈问题,为振兴经济提供重大科技支撑;实施30个企业自主创新项目,重点支持和加强企业研发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该科技支撑工程实施以来,在省“123”科技支撑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123”科技支撑工程的总体要求,精心组织,有效整合资源,调动积极要素资源向企业聚集,在循环经济、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等领域集中攻克了一批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在提高企业竞争力,调结构、转方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到目前,“123”科技支撑工程共实施项目269项,完成投资645亿元,其中78个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实现产值765亿元。申请和获得国家专利790件,其中发明专利364件,实用新型专利426件;制定各类技术标准160余项;引进和培养人才500余人。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攻克了多晶硅生产四氯化硅处理、单晶硅生长控制和多线切割等核心技术,基本形成了多晶硅冶炼、多晶硅铸锭、单晶硅拉晶、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青海光伏电站终端市场为一体的相对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光热发电方面,开展了槽式集热器、蓄热技术、跟踪及控制技术和塔式定日镜、蓄热器以及聚光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建成了10MW级太阳能热发电站并顺利并网,填补了我国没有太阳能光热电站并网发电的空白;动力及储能电池方面,攻克了高性能磷酸铁锂合成技术、镁基锂电池正极材料高低温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新材料技术领域,盐湖氢氧化镁延伸到硼酸镁晶须材料、镁合金锭、合金棒、合金铸锭、牺牲阳极、镁合金型材的生产;低附加值的普通钢材延伸生产出高附加值的高强度钢拉杆和锚杆、高速铁路轴承用钢、风力发电轴承用钢、高品质钎具钢、高速铁路机车用钢等产品;从电解铝的生产延伸到深加工出电子铝箔、铝型材、铝合金型材等产品;铜和废杂铜被开发生产出光亮铜杆、电解铜箔等专用高档产品。在矿产资源勘探开发领域,低品位有色资源得到综合开发利用,低品位红土镍铁矿生产硫酸镍、生铁产品,锡铁山铅锌矿稀贵金属铟、金、银等稀贵金属得到回收利用,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在盐湖化工领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循环经济产业链得到延伸,钾肥生产钾回收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现在的63%,使国产钾肥自给率提高10%以上;低品位钾、硼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固体钾矿开采工业品位由8%降低至2%,由单纯的氯化钾的生产延伸到高附加值的氢氧化钾、硫酸钾的生产;盐湖镁资源以氢氧化镁的工业化生产为标志,结束了盐湖氯化镁无法利用的局面;盐湖锂资源从碳酸锂的生产延伸到磷酸铁锂电池、镁基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动力电池的生产。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普通数控机床生产到高专业化的铁路数控车轮车床、大吨位400吨数控机床、飞机起落架专用机床的生产;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得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开发出国内最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实现了餐厨垃圾无公害处理。

在生物医药领域,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集成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攻克了白刺、沙棘、枸杞鲜果采收、预处理、贮藏及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高纯菊粉和低聚果糖产业化技术,冬虫夏草菌丝发酵基配方和培养液过滤技术;中藏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攻克了七味胃痛胶囊、丹珍头痛胶囊等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

在轻工纺织领域,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攻克了羊绒高效分梳自动控制关键技术,实现了羊绒高效分梳自动控制;攻克了高原地区纺5.8tex精梳无结纱的关键工艺技术,实现精梳高支纱各项指标达到乌斯特2007年公布25%水平;攻克了太阳能酶解洗毛工艺技术;掌握了阿克明斯特织机纺织藏毯工艺技术。

通过“123”科技支撑工程的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组建了4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家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并拥有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部矿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青藏高原冬虫夏草、沙棘开发、藏药工程等1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培育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资源开发及中藏药等2家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进行试点;组建了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其中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战略联盟和沙棘战略联盟被列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行重点培育;成立了弘川化工、康普生物、央宗药业3家院士企业工作站。以上创新平台对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123”科技支撑工程实施整体水平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人才、资金三位一体人才引进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创新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123”科技支撑工程提供智力保障;同时企业与省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攻克了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为企业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力。通过“123”科技支撑工程的实施,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500余人,其中博士27人,硕士138人。(来源:青海省科技厅)endprint

猜你喜欢
盐湖资源生产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盐湖又见火烈鸟
我给资源分分类
山西省运城市:春来盐湖美不胜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山西运城盐湖迎来火烈鸟栖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