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贞女是何许人

2014-03-12 02:57谢冬荣
中国收藏 2014年3期
关键词:刻本手写书写

谢冬荣

木刻之书本都是手写上板,之所以又有写刻本之称,往往是因为名家手写上板,或者书写精美、镌刻细腻,具有书法艺术价值。清代写刻颇为流行,魏隐儒先生在《中国古籍印刷史》中曾说:“清代写刻精本,肇于康熙,盛于乾、嘉,手写精椠,蔚然成风。”随着所谓的“同光中兴”,晚清之时也涌现了一批写刻精品,如光绪六年刻本《松壶先生集》,系徐琪手写上板。2013年国家图书馆通过拍卖新入藏一种普通古籍《吴贞女传》,因其镌刻精致,又独具版本与文献价值,可称得上是晚清写刻精品。

此《吴贞女传》一册系清光绪间刻本,书衣粘贴有“吴贞女传”的书签,末署“崇绮题签”,内封前半叶为篆字书名,后半叶为晚清重臣翁同和的题字“坚金石志、争日月光、得两大正气、振万古伦常”。前后无序跋、目录,正文为七篇《吴贞女传》。

依据每篇《吴贞女传》后所署之名,可以确认《吴贞女传》为清人李元度撰写的一篇传记文章。全文总计数百字,简要叙述了吴贞女的生平事迹。李元度(1821年至1877年),字次青,湖南平江人,曾随曾国藩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官至贵州布政使,著有《国朝先正事略》60卷、《天岳山馆文钞》40卷等。

这七篇《吴贞女传》内容完全相同,惟一的不同之处是各篇篇末所署的书写者不同。按照页码顺序及书写者,依次为:第1至3叶寿州孙家鼐、第4至6叶闽县陈宝琛、第7至9叶丹徒袁善、第10至12叶奉天赵尔巽、第19至21叶乌程冯文蔚、第22至24叶闽县陈懋侯、第25至27叶桐乡冯金鉴。依据页码,第13至18叶当为缺叶,颇为可惜。因为没有跋文,书后有没有缺叶不得而知。

按《吴贞女传》中的记载,吴贞女系安徽庐江人,其父吴廷香在咸丰四年与太平军的战斗中阵亡。吴贞女幼时已许配给同县卢佳复。咸丰十一年六月,卢佳复病逝。其母本拟给她另寻夫家,贞女得知后以死相拒。同治九年,其母去世,贞女又拟绝食殉葬,因家人一再劝阻,方才作罢。同治十一年二月,贞女归于夫家,因病拒不就诊,最终于六月病逝,年仅29岁。

清代写刻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篇为一人书写,如“林氏四写”、《板桥集》等;一种是多人书写,一人一叶,如《临文便览》、《字学举隅》等。而《吴贞女传》则是多位名家书写同一内容。此种现象似不多见。因此,《吴贞女传》可以视为写刻本的另一种类型,殊为难得。

从吴贞女的传记来看,她的事迹并不典型。《清史稿》、各种地方志中记载这类的贞女数不胜数,事迹往往雷同。之所以需要特别说明,是因为另有缘故。文中记载“当是时,兄长庆小轩方用战勋起家,洊擢至提督”,说明贞女的兄长是吴长庆。稽之史料,《清史稿》卷416中收录有《吴长庆传》,从内容来看应该就是吴贞女的兄长:“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父廷香,在籍治团练,咸丰四年,殉寇难,恤,予云骑尉世职,见《忠义传》。长庆袭世职,继父领乡团,先后从官军克庐江、舒城,擢守备。十一年,会攻克三河。淮军始创,领五百人,曰庆字营……”。吴长庆(1829年至1884年)是淮军重要将领,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累立战功,曾官浙江提督,光绪八年前往朝鲜平定内乱,后病逝于金州任上,谥武壮。目前关于吴长庆的资料并不多,该书无疑为其中的重要资料,特别是书中涉及的诸位书写者,对于吴长庆交游研究不无帮助。所以,《吴贞女传》一书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吴贞女传》一文收录在李元度所著、清光绪六年(1890年)刻本《天岳山馆文钞》卷十三中。笔者将两者进行比对,发现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第一,《天岳山馆文钞》本《吴贞女传》(以下简称文钞本)中称呼吴贞女除了个别地方为“贞女”外,一般为“女”,而写刻本《吴贞女传》(以下简称写刻本)中称呼吴贞女都是“贞女”;第二,文钞本“痛父死寇难,几不欲生”一句,写刻本作“痛父殉节,几不欲生”;第三,文钞本“母许成其志,乃已”一句,写刻本没有“乃已”二字;第四,文钞本“请如疆吏议”一句,写刻本作“应如疆吏请”;第五,写刻本末尾有“光绪二年秋七月平江李元度拜撰”一句,而文钞本付阙。这说明收入《天岳山馆文钞》中的《吴贞女传》并非李元度的原稿,而是修改稿。因此,写刻本《吴贞女传》还具有一定的版本校勘价值。

猜你喜欢
刻本手写书写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抓住身边事吾手写吾心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基于集成学习的MINIST手写数字识别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