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叫做“影像白象街”的相册

2014-03-13 03:31薅毛张明志胡成刘汪洋薅毛
城市地理 2014年8期
关键词:解放碑白象小面

文+薅毛 图+张明志 胡成 刘汪洋 薅毛

一本叫做“影像白象街”的相册

A Photo Album Called Baixiang Street Image

文+薅毛 图+张明志 胡成 刘汪洋 薅毛

英文导读: Baixiang Street also give the photographer inspiration. He will show something between himself and Baixiang Street.

薅毛。1989年出生于西北镍都金昌。2008年因为念书来到重庆,从此便舍不得离开了。薅毛曾是新闻人士,从事媒体杂志采编,业余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中出现过的人、物、景。作为一个北方人,却“奇葩”般地嗜好着重庆老火锅,可说是“两日不吃浑身痒”。

2012年的年末,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需要在距离朝天门不远的地方租间房子居住。在通过电话联系到一处房源的房东时,她告诉我:“房子就在白象街这里,可以来看看。”可我那时还不知道白象街在哪里。打探前行,终于问到了一位环卫工人,他扬手朝前一指:“喏,就在那里,有白象雕塑的地方就是。”房子令我很满意,当时就签了合同,直至今日仍然居住于此。

其实我早已忘了是从何处开始慢慢地了解这条街的名气,或许是从别人的口中,或许是从报刊杂志上,或许是从白象街街头展栏介绍内,又或许是从街边的浮雕上……只是从此我对它便多了一份关注。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外出拍照时,我也总会在这条街上顺手按下相机的快门,并将照片保存在电脑硬盘中一个以“影像白象街”命名的相册中。

某一天,不经意间,当我点开了电脑里的这个相册时,才发现“白象街”已经被我悄悄地存放在这里。图片的影像也是五花八门,有汉白玉雕塑石象,有欧式风格的大清邮局,有典型的巴洛克风格的美国大来公司……但更多的是随手拍下的有关这条有着悠久历史的老街中普通影像,一碗小面或者一份夜宵……还有一些特别的随拍,比如夜晚从白象街遥望到江对岸的南滨路景观,从白象街仰视解放碑林立的高楼……这些照片可能并不出彩,但对于我而言,它们就是白象街。

有人曾说,重庆人一天的生活是由一碗小面开始,若问居住在白象街的本地人,那么他们中多数人的一天就是从一碗“老虎灶鼎锅面”开始。“老虎灶鼎锅面”是面馆的名字,它在白象街开了二十多年,只从早上六点售卖到下午四点。老板是一对夫妻,只做小面、担担面和杂酱面,却靠着生计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国外留学。

我是这里的忠实顾客,我的相机也拍摄过很多关于这家面馆的照片:只容得下两三张桌子的面馆,现在跻身于一间售卖木质家具的店内;灰、白色土碗中,鲜红的辣海椒与喷香的麻酱交融,白色的干馏面条上撒着些许葱花;临街不足两米的人形道上,人们端着一碗碗小面做在小板凳上吃的津津有味……男老板带着一副眼镜,有顾客前来,会说:“眼镜,煮碗面。”男老板也客气地应着:“哟,老规矩,三两,少花椒哈。”一碗小面早已成为了老街上的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仿佛多年来从没有变过,原味而平凡,却处处透露着幸福。

若以解放碑的碑中心为起点,沿邹容路、新华路、公园路行走,下行穿过人民公园的梯坎,再走过西三中街、中大街、西四街、解放东路就可以到达白象街,这就是白象街与重庆中心的距离!这条线路也经常成为我拍照的地方。而当我们翻看着在这条路上随拍的各种照片时,便能深切地体会到重庆为何被称作“3D立体之城”。而今的白象街正在进行老街的改造与历史建筑的翻新修葺工作,如果你有耐心,甚至可以在这条路线上选取一个可以看到白象街大部分建筑的地点,每隔一段时间拍一张,从而见证这条老街的变迁。

相册中满满地堆积着有关白象街的照片,我曾经想将它们细分在不同的子相册中,却发现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划分可以全面地给它们进行分类。欣慰的是我可以清晰地记得每一张照片拍摄时的情景,也清晰地记得每一张照片所想传递的信息。比如那位出现在我的镜头中,穿着阿玛尼,在一户居民楼中开了个小卖部,却整天不顾生意与楼内的邻居打牌,逗弄一只名为“妹妹”的泰迪的老头,他曾经给我津津有味地聊起自己年轻时在白象街经历的各种往事。我想,这些往事或许也属于更多的重庆人,属于这条老街。

老街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纳入保护与维修中,期待回归与复兴。

猜你喜欢
解放碑白象小面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城市客厅”焕发新活力
钟声里的解放碑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
老家的小面
白象 红烧牛肉面
解放碑下
三个小面人
解放碑的往事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