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培:舞台背后亦有风光

2014-03-13 11:44麻雯
北京纪事 2014年2期
关键词:舞美化妆京剧

麻雯

艺海兰心 桃李芳华(十三)

对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来说,舞美系和影视表演系是两个新兴专业,但后起之秀同样开办得有声有色。本期向读者介绍舞美系主任黄元培和影视表演系杨瑞霞,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自从1975年学习舞美开始,黄元培一直“没动过窝”,无论是化妆、服装、绘景、设计,还是灯光、音响、装置……可谓无所不通。30余年的幕后生涯虽然不及台前光彩夺目,但黄元培始终无怨无悔,对他而言,一台节目的成功便是最佳褒奖。

身为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舞美系主任,黄元培一年到头忙个不休。除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还要负责北戏少儿戏剧场各项演出的舞美事宜。舞台美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展着,黄元培是见证者,一路紧随时代的同时,难能可贵地保留了独立思考的精神。在他心中,舞美是一项伟大的艺术,他真心热爱这份事业。

见证舞美发展变迁

1975年考上北戏中专时,黄元培最初学的是化妆专业。班里7个学生,只有他一个是男生,尽管当时担任主教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李秀雯老师对他无比关照,但他还是感觉在班里怪别扭的。毕业之后,他又系统地学习了绘景和舞台灯光,对舞台美术的了解越来越全面。毕业后,留校任教,1996~2006年,又担任了10年舞美科科长。在带队演出的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6年,黄元培深感舞美人才的匮乏。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提出议案,建议学校成立舞美系,大力培养新人。2007年,北戏舞美系开始招生;2008年,舞美系正式成立。如今,北戏的舞美系分为两个专业方向——“戏剧影视人物造型”和“戏剧影视灯光与音响”,目前在校生有三个年级将近100名学生。

就化妆专业而言,课程设置非常丰富。除了各项基础课,还安排了舞台化妆、影视化妆、时尚化妆、毛发制作、古代发式、现代发型、舞台美术史、中西方人物造型史等课程。灯光音响专业则开设了灯光基础、灯光技术、灯光设计、电工基础、音响基础、音响技术、数字音频工作站等课程。在硬件方面,北戏投入了大量财力,建立了设备先进的灯光实训室,甚至拥有MA调光台,这让许多专业院团的人士赞不绝口。

随着科技的发展,舞美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虽然高科技让舞台呈现出令人眩目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黄元培的心情挺复杂的,“其实,我最钟爱的专业就是绘景,但现在已经败落了,只是偶尔有些演出还需要做绘景。绘景的场地特别大,得把布铺在地上画,绘景人对大形象的把握必须到位。如今,绘景几乎被现代科技取代了,过渡阶段是电脑喷绘,再发展便是LED,不但有景还可以有动态画面。但在有些剧目的舞台呈现上,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等,如果用现代设备做出来效果反而不好。我认为,舞台美术体现出肌理的效果特别重要,绘画的质感和肌理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LED所达不到的。”

另一个例子是“电脑灯”。从前要调整光位,工作人员必须爬梯子上去把灯扭过来对光。如今则非常方便,“电脑灯是可以摇头的,并且可以自动换色”。但也有一个缺点,电脑灯色温高,色彩还原不真实。因此,黄元培还是更青睐传统灯具。

谈到如何对传统戏曲的舞美进行提升和创新,黄元培也有自己的见解:“说到京剧,传统戏讲究景在身上,挂守旧、龙套演员就是景。现代人的审美在改变,为了让老百姓走近京剧、欣赏京剧,把抽象的东西具象一些,京剧舞台逐渐加入了一些布景,比如装饰性的山片、房片等。”

培养京剧舞美人才迫在眉睫

尽管北戏是一所京剧传统学校,但在舞美系现有学生中,真正喜欢学习京剧化妆、服装等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这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黄元培对此不无担忧,“毕竟是戏校,舞美应当与学校的根儿有所结合。去年,刘侗院长提出要开办一个舞美技师班,我非常认同。目前的定位是,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专业院团培养戏曲服装、化妆、盔箱方面的专门人才。不应当光去迎合就业、迎合影视,更应当重视传统艺术。”

众所周知,京剧的服装、盔箱、道具和化妆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戏班讲究“宁穿破不穿错”。现在,很多年轻的京剧舞美是从演员改行过来的,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造型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弱,难免在演出中会出现误差。

针对京剧舞美人才匮乏的现象,2013年下半年,北戏召开了一次研讨会,邀请全国10所戏曲院、团的领导参加。与会者一致认为,开设戏曲舞美技师班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最终决定,舞美技师班设在京剧系之下,免收学费以吸纳更多人才,教学则由舞美系提供师资。

黄元培深知,培养戏曲舞美人才任重道远,“刘侗院长曾在北京京剧院担任副院长,能深切体会到京剧太需要舞美的专门人才了。舞美技师班的成长,需要众多专家的鼎力支持。我们要教就教最规范的,扎靠谁都能扎,但扎得特别‘边式(老北京话,规矩的意思)的寥寥无几。我曾经亲眼看见从前戏班过来的老先生王春泰,他负责管理京剧服装,叠服装时都带着声响,太利索了,跟变戏法似的,让人眼花缭乱。”

职业学院的教育重在实践

北戏有一个其他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北戏少儿戏剧场,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可贵的实践机会。就拿备受瞩目的新编少儿京剧《白雪公主》来说,从布景、灯光主控、追光、装置、服装管理、化妆等几乎全部由11级学生独立完成。看着孩子们快速地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黄元培备感欣慰。“从学校直接走向社会,很多孩子常常感到茫然无措。但我们的学生在少儿戏剧场里已经练得游刃有余,对舞台上的节奏也有感觉了,可以快速适应工作,走向社会很容易。我们舞美系大三的两个学生已经被国外剧组请走了,都是灯光主控。”

目前,少儿戏剧场的重头戏是三台《中华美德故事》,每台戏分为4个故事。第一台戏是“综艺专场”,由舞蹈系、影视表演系和音乐系共同完成。前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拯救丹顶鹤的女孩徐秀娟、东直门义务指路员谢亮和捐献骨髓的房山女法官厉莉,最后一个由舞蹈系表演《八女投江》。第二台戏是“京剧专场”,上演《荀灌娘》《苏武牧羊》《赤桑镇》《草原英雄小姐妹》。第三台戏则是“评剧专场”,剧目为《雷锋》《一杯茶》《任长霞》《孔融让梨》。

三台戏各有千秋,但在总体设计上必须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像穿起珍珠的金线。作为舞台设计总监,黄元培将开场设计为一帧书卷,采用LED动态影像效果,卷轴缓缓展开,用毛笔书写中华美德故事的主题。“这些基本上都是我们老师辅导学生去做的。做LED动态影像特别贵,2011年我们制作《红色经典》的演出前,中央电视台的下属公司曾给我们报过价,一秒钟就需要300~600元。我们舞美系的学生有这个能力,我要做的就是从审美、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宏观把握。总而言之,舞美系全体师生一起努力、各显其能,不但省了不少钱,还锻炼了学生,一举多得。”黄元培笑着说。

抛开专业技术,黄元培还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我做了一辈子舞美,风光的、出头露面的事情跟我没关系,永远在幕后。当一出戏圆满成功,我为这出戏作贡献了,这就够了。但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显山露水,渴望展示自我,总在幕后待着多少也会有些沮丧。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提升他们对舞美的认同度。”黄元培恳切地说。

毕业季,很多专业毕业汇报的戏都来找舞美系的学生帮忙,有学生跟黄元培开玩笑说:“黄老师,原来咱们的毕业汇报就是为别人做汇报啊!”黄元培笑笑,舞美就是幕后英雄,但沉淀下去、钻研下去,一样会发现更美的风光。

“对北戏来说,舞美系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将来我们完全可以做大、做深。其实还有很多方向可以开拓,比如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管理、服装设计、动态影像等。”舞美系的前景广阔、就业率高,黄元培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支队伍当中。相对于“成才”,他更看重“做人”,“做事先做人,作为一名舞美系学生,舞台上的粗活重活不能逃避,装灯、走线、搬运……都要做,目的是培养劳动态度。然后在专业中加强训练。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踏实肯干,成才是第二位的。只有成为一个好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采访接近尾声,黄元培绘声绘色地向记者介绍了化妆专业“搓胡茬”的方法,颇为有趣。“比如《雷雨》中鲁大海这个角色,有胡茬。我当学生的时候,胡茬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画出来的,先在需要的部位涂一层青色,然后用干丝瓜瓤子蘸上比较重的青蓝色,一层一层点,最后加上一点黑。有绘画基础点出来才好看。第二种方法是,先铺一层颜色,然后再抹上一层胡子胶,将事先染黑、晒干的锯末,对着演员的脸一吹,就自然而然地粘在脸上应该有胡茬的部位了,特别均匀。如今,多采用铰碎的毛发粘,更真实了,影视剧中经常用到。”

猜你喜欢
舞美化妆京剧
蔡春山舞台美术作品选
1.2019世界集邮展览开闭幕式舞美效果图 2.武汉天地世界音乐节效果图
京剧表演开始了
论张曼君导演的现代戏曲舞美观念
在空间中寻找戏曲的现代样式——专访上海京剧院舞美设计师徐鸣
给语言“化妆”
化妆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