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疗卫生行业引资政策博弈分析

2014-03-13 03:39徐宏慧
当代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资外资企业外资

○徐宏慧 王 球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一、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为外资进入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特别是从2000年到2001年,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一方面规范了外商投资者的行为,使它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同时也放宽了外商投资股权的某些规定。随之外资独资也开始进入我国医疗市场。医疗卫生行业是我国服务业中的一种特殊的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关乎人类的安全健康;同时也是准公共产品的一种。利用FDI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医院融资不足与行业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但是,某些市场监管规定、政府干预以及市场准入的限制等种种政策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外资医院在国内医疗市场的作为,外资企业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实际投资占比有下降趋势。表1反映了自加入WTO之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利用内外资的实际情况。在我国其他大多数行业利用FDI总体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引资却未见起色,其背后的原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外资和内资企业投资中的价值创造为核心,通过构造一个博弈分析的理论框架,对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在既定政策下的相互作用、利益得失进行剖析,以此揭示该行业引资政策的制度缺陷,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启示。这对我国优化引进外资、提高内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表1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利用内外资对比情况

二、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医院的体制改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融资顺利与否是医院建设和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其中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外资和内资进入这一特殊的准公共产品提供行业,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协同效应更是理论和实际部门无法回避的核心课题。为此,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些学者研究了FDI与行业融资的关系。Anyangah和Joshua Okeyo(2010)提出了一种研究可替代的私人资本来源和无害环境的技术投资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此模型,可以获知债务融资的决策及影响,从而可以有比较地选择外来直接投资。Miao Wang(2011)通过Borensztein影响力模型的研究结果,指出外来直接投资(FDI)与一个欠发达国家教育之间的互补性存在,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能保持素质教育的高水平,也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Liu Wan-Chun(2006)考察了台湾的制造公司利润增长的决定因素和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尤其是金融结构。外来直接投资对传统和基础产业的影响较弱,而一些金融行业却享受着FDI带来的较高增长率。同时发现,FDI对传统和基础产业的成长股权融资的净正效应显著提高。

一些学者研究了医院融资困难的现状和原因。学者嘎瓦(2003)提出各类非营利性医院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筹资问题。杜乐勋等(2005)指出公立医院在融资方面受到的限制:作为政府预算内的事业单位,医院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预算内国有资产不能作经济担保贷款;财政担保使医院在经营上进一步受制约;严格的还款计划要求和利息使医院望而却步;政府预算内的地位使医院无法吸收民间资本;预算会计制度使国有医院在收支结余的分配使用上缺乏自主权。岳春芬(2005)提出影响医院融资的主要因素:医院的预期收益水平、行业平均负债水平、医院的财务状况、利率水平变动趋势、资产结构、对医院的控制权和管理人员的态度等。

综上来看,国外文献缺乏对医疗卫生行业利用FDI的具体情况的研究,国内文献则就事论事,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够,特别是将医疗卫生行业引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外资、内资企业和政府等放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中,采用博弈的方法对各方的利益得失及其决策行为展开研究还是一个空白。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构建一个以东道国FDI政策的最优设计为宗旨的静态和动态博弈分析模型,来研究博弈过程中跨国企业的投资规模决定和我国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外资政策选择问题。

三、医疗卫生行业外资、内资企业的静态博弈分析

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医疗卫生行业的政府干预性较强,所以在对内外资企业的博弈分析时,首先要将政府的行为纳入先决条件。为了便于理解,本文在进行静态博弈分析时,只讨论卫生业政府部门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是否有优惠政策。假定只存在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两个博弈对象,且同等条件下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益要高于内资企业,则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有如下四种情形。

情形一:医疗主管部门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有政策优惠,此时形成中外合资医疗机构,如1997年中美合资组建的北京和睦家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内资企业利益分配分别为(a,b)。

情形二:医疗主管部门对外资企业有政策优惠,而对内资企业没有政策优惠,此时形成外商独资医疗机构,如2010年香港在大陆新建的广州万治内科门诊。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内资企业利益分配分别为(d,c)。

情形三:医疗主管部门对外资企业没有政策优惠,而对内资企业有政策优惠,此时形成内企独资医疗机构,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外资、内资企业利益分配分别为(c,e)。

情形四:医疗主管部门对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都没有政策优惠,此时形成中外合作医疗机构,如2010年中美合作在杭州设立的爱德医院。这种情况下,外资、内资企业利益分配分别为(f,g)。

那么,完全信息条件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静态博弈收益矩阵可见表2。

表2 完全信息条件下外资、内资企业的静态博弈收益矩阵

其中,c是指投资成本,在没有投资时,视为净收益;a、b、d、e、f、g指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成本之后的净值。假设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为:d>e>a>f>b>g>c。

由表2可以看出,若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在投资决策时遵循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则博弈的纳什子均衡战略是(无政策优惠,无政策优惠),此时形成的是中外合作医疗机构。这种情况是理想中的均衡战略,即政府对外资和内资均没有任何优惠政策的情况下,两者选择中外合作的方式进入到医疗卫生行业。事实上,医疗卫生行业中政府管制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对于外资企业,因此即使外资企业想凭借其强大的资本优势选择合作的路径,也是难以进入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当中的。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中外合资和内企独资的占比超过87%,内企独资更是超过了半数。结果与现实的差别说明,在这种各方的静态博弈中,政府的作用很关键,由于我国对该行业特殊的管制政策使得该行业的引资未能实现纳什均衡。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更好发展,在医疗卫生这种准公共产品行业进一步放开引入外资合作势在必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引外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促进了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这与政府在招商引资活动中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我国的招商引资活动一般都是政府主导行为,在市场化经济的背景下,各个行业的政府已经成为拥有相对独立地方利益和横向竞争压力的开放式政府。对于招商引资这一行为来说,政府已作为经济主体的角色直接进入了市场。招商引资活动已经由市场竞争行为转变为各行业政府间的竞争行为。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转变为一个经营者,以人民“代理者”的身份,经营着具体行业的土地、劳动力、政策等资源,与其他行业的政府建立起一种新的竞争局面——行业政府间的竞争。政府行为作用不好,极有可能产生类似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出现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从而损害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四、医疗卫生行业外资、内资企业的动态博弈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政府办的医院占全部非营利性医院的60%以上。面对如此长的战线,政府的财政投入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卫生事业是政府实施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益事业”就意味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虽然要讲政府主导,但政府的责任也应当是有限责任,社会、个人也应当积极参与,共同谋求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应该在确保非营利性的国有医院在医院行业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医疗行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允许和逐步扩大社会资本投资医疗行业,依法经营并获取利润。合理引进外资(FDI)到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明智之举。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外资力量是无法与以政府为主导的内资相抗衡的。本文将斯坦博尔格模型的动态博弈的方法应用于研究医疗卫生行业内处于不对称地位的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决策行为。假设寡头医疗市场上有两个企业,即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这两个企业决策的内容是医疗产出,但这两个企业中,一方较强,处于先行主导地位,一方较弱,处于伴随地位。因此,他们的决策是由较强的一方先进行选择,较弱的一方则根据较强一方的医疗产出选择自己的进入时机以及医疗产出。由于双方的选择不仅有先后之分,且后选择的一方在选择时知道前一个企业的选择,据此选择利于自己的最优解,因此这是一个动态博弈问题。

本文假设医疗市场上有两个企业,强势地位的内资企业(设为企业1)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在行业中占有优势地位,处于行业的先行主导地位。而该行业的外资企业,即FDI(设为企业2),在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中被边缘化,处于行业中弱势地位。设模型中医疗卫生行业内强势内资企业(企业1)的医疗产出是q1,边际生产成本为c1,该行业弱势外资企业(企业2)医疗产出是q2,边际生产成本为c2;他们的策略空间是q1和q2的集合。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如何进行医疗卫生行业产出核算:随着各国行业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行业产出核算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用于综合评价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工具。中国开展医疗卫生行业产出核算研究的时间较晚,最初所使用的概念和方法多来源于OECD国家较为成熟的成果。但随着近年来中国的研究者对该问题认识的逐渐深入,目前,中国也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应中国国情并融入了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特殊性的核算体系。对于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产出核算而言,现行核算方法在遵照SNA(1993)惯例的基础上(即采用投入法进行其产出的核算,投入项目是指其活动成本的加总,即劳动者报酬、中间消耗、固定资产折旧及其他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生产税净额)等项之和),采用特定计算法中的“经常性支出法”,则:医疗卫生行业的总产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业务费用支出。在本文中,具体的医疗产出计算略。

设价格函数为 P=P(Q)=a-bQ,其中 Q=q1+q2,a>0,b>0(为简化下面运算不妨令b=1),设两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为c1=c2=c且a>c>0,不存在固定成本。企业的得益为各自的销售收益减去各自的成本。

根据上述假设,强势内资企业的得益(利润)函数为:

同理可得弱势外资企业的得益(利润)函数为:

用逆推归纳法分析这个博弈,找它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根据逆推归纳法的思路,先分析第二个阶段外资企业的决策。在第二个阶段外资企业决策时,强势内资企业选择的产量q1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因为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对外资设置的门槛要高于其他行业,即使是对国内企业的投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对外资医疗机构来说,相当于是在给定国内医疗机构产量q1的情况下求使外资医疗机构的利润u2实现最大值的q2,这样q2必须满足,则 ac=0,即:

这实际上就是外资医疗机构对国内医疗机构产量的一个反应函数。国内医疗机构知道外资医疗机构的这种决策思路,因此国内医疗机构在选择产量q1时就知道弱势外资医疗机构的产量q2*会根据国内医疗机构的选择进行理性选择,所以直接将(3)式代入国内医疗机构的利润函数(1)式,这样国内医疗机构的利润函数实际上转化成了其产量的一元函数:

当把外资医疗机构的反应方式考虑进来以后,国内医疗机构的利润就完全可以由其控制决定了,也就是说占行业主导地位的内资企业的得益完全由自己掌握。因此可以直接根据(4)式求出使国内医疗机构利润最大化的

国内医疗机构在第一阶段选择的产量,外资医疗机构在第二阶段选择的产量,是运用逆推归纳法分析得出的策略组合,是这个动态博弈的惟一的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

由上比较得出:u1>u2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外资医疗机构的最佳产量远大于外资医疗机构的最佳产量;占行业主导强势地位的外资医疗机构的利润完全由自己掌握,行业中强势国内医疗机构的利润u1远大于弱势外资医疗机构的利润u2,这反映了该模型中的国内医疗机构和外资医疗机构所处地位不对称性的作用。因为国内医疗机构在该行业中处于强势地位,采取政策先行的主动,且又把握了弱势外资医疗机构会根据强势国内医疗机构的选择进行理性选择,从而国内医疗机构能获得很高的市场占有率,赢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着内外两种资本之间的利益矛盾,实力强大政策偏袒的国内医疗机构通过长期的动态博弈将弱势外资医疗机构的权益锁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界限内,使外资医疗机构在利益链上处于低端位置。跨国公司挟多年来进行全球竞争的经验、技术和强大的资本支持,在我国一些行业内实行跨国并购,控股、独资化,进一步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在行业中形成强势地位,占领大量市场分额,然而,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外资企业在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出现外资医疗机构被排挤效应,在内外资企业的动态博弈中,我国部分医疗卫生行业的外资医疗机构正日趋“边缘化”。随着我国深层次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在我国进行投资,这是一场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相互博弈的动态决策过程。要想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取最大的收益,内资企业要强化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维护产业的自主性,争取行业中的主导强势地位,才能在内外资企业的动态博弈中持续长久的取胜。

五、结论及政策启示

本文在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外资企业与东道国内资企业之间的博弈关系,并比较了双方在这种特殊行业政策干预下的利益得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着内外两种资本之间的利益矛盾,受政策偏袒的内资企业通过长期的动态博弈将弱势外资企业的权益锁定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界限内,使外资企业在利益链上处于低端位置。多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其他很多行业中挟全球竞争的经验、技术和强大的资本支持,实行跨国并购,控股、独资化,进一步占领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在行业中形成强势地位,占领大量市场分额。然而,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外资企业在与内资企业的竞争中却处于弱势,出现外资医疗机构被排挤的效应,在内外资企业的动态博弈中,我国部分行业的外资医疗机构正日趋“边缘化”。究其原因,它与政府对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干预不无关系。然后,正是这种不正常的内资保护,使得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融资不足,体制机制僵化,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社会服务职能未能充分体现,医疗卫生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到了非改不可的关头。而通过借鉴公私合作PPP模式,有效利用FDI进行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投资模式建设,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医疗卫生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外资进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投资溢出效应也不能即见成效。正确面对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把握好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并加以充分利用,同时在观念和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外开放、对内改革”是一项要始终坚持的政策。另外,我们也不能片面去追求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增长的质量,不能盲目地引进外资。

短期来看,类似于医疗卫生行业这样的准公共部门,在引资重点方面应该与其他部门和行业有所区别。我们可以将外资分为高质量外资和低质量外资。高质量外资指具有产权垄断优势、明显“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带动效应的外资,其看重的投资因素主要是行业因素。而低质量外资看中短期效应,倾向于优惠激励政策。当前,一般行业在行业因素上占优,而准公共产品部门在优惠激励政策方面占优。

长期来看,应尽快完善各行业特别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影响FDI流入的行业因素,以良好的行业条件来弱化和替代激励政策,使国家的引资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路径。一般行业利用自身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条件、科学管理等方面积累起来的行业优势,在引进FDI上应更多考虑技术、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来进一步提升行业优势,从而来弱化乃至替代激励优惠政策。作为准公共产品部门要借鉴一般行业丰富的经验,来不断完善准公共产品部门FDI的投资环境。在政策上寻求联合与合作,充分利用中央对该部门的政策倾斜,抓住机遇,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改善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条件、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在内的行业因素上来。总之,行业之间要弱化优惠激励政策,强化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开放、集聚程度等行业影响因素,促进引资良性循环。

中央政府应该对行业间引资进行协调,因为外商在选择投资战略时,对优惠激励政策的反应是相对的。当行业间的激励政策差异很大,而行业影响因素相差不大的时候,外商可能会看中激励政策强度大的区域。当激励政策差异较小的时候,外商就会考虑诸如人力资源、市场开放度、集聚程度等行业因素。因此,中央政府在不使FDI流出(流入其他国家)的前提下,尽可能限制行业间优惠激励政策的竞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各行业在FDI的激励政策上选择合作,共同努力不断调低激励政策力度,从而保证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相关行业及部门的合理竞争,促进包括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在内的各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注:基金项目:2011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省医院投资建设中引进外资完善公私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B201121);201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社科类重点项目《云南省利用FDI优化医院投资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601110210208)。 )

[1]杜乐勋:关于国有医院产权制度转化与治理结构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2003(7).

[2]嘎瓦:非营利性医院吸收社会投资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03(5).

[3]岳春芬:国有医院筹资管理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5(5).

[4]Anyangah&Joshua Okeyo:Financing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ly sound technologi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versus foreign debt finance[J].Resource&Energy Economics,Aug2010.

[5]Liu,Wan-Chun.Financial Structure,Corporate Finance and Grow th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Firms[J].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Policies,Mar2006.

[6]Miao Wang.FDI,Education,and Economic Grow th:Quality Matters[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Jun2011.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企业外资
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内价值链中的采购结构及产出用途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穿透虚假外资企业的“包装外衣”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浅谈外资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成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