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带雨润巴南
——重庆市巴南区『党建红云』建设纪实

2014-03-15 07:44姜明广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红云巴南巴南区

□万传飞本刊记者姜明广

『红云』带雨润巴南
——重庆市巴南区『党建红云』建设纪实

□万传飞本刊记者姜明广

“党建红云”开通仪式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梢行。”唐代王维途经古巴南,面对两岸风光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重庆市巴南区古属巴县,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过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今天,巴南各界有识之士承古时风骨,开当代风气,也创造了令人赞羡的当代繁荣。在繁花似锦的巴南党建工作格局中,巴南区远程办在区委指导下打造的“党建红云”平台,更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巧借东风,一朵“红云”天际来

2010年,巴南区远程办在区委部署下筹建巴南党建云平台。为了解决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工程所必然面临的技术、资金和资源上的压力,巴南区远程办确定了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思维,以资源整合、自由竞争的形式展开了一场“资源攻坚战”。

以项目引“外脑”,先天不足后天补。区里取得“国家教育基础云平台”的技术支撑,初步建成配有71台服务器的一期机房;依托“国家教育新媒体双向网”项目,在50个偏远山区安装了免费使用的双向卫星小站。对于巴南区的云平台建设,中国教育电视台原党委书记、副台长黄百炼给出了如此评价:“‘党建红云’信息平台创新的党建理念、领先的云计算支撑、开放且安全的管理体系、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架构,将党员远程教育模式、党内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以市场换合作,节约成本减压力。2011年10月,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代表齐聚一堂,在云平台启动仪式上同时签署了合作协议,突破行业壁垒,同时为“党建红云”服务器接入1G带宽。其后,免费为农村党员发放了1500部手机。这是巴南区远程办启动市场博弈的成果,以市场份额换来三大运营商的有条件支持,一举节省了近百万元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巴南区远程办主任袁荣说:“通过市场化运作,我们节省了原规划中近三分之二的资金。”

以联合得资源,打造长效运行软环境。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力建设云计算产业园。在合作基础上,区远程办争得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解决了场地、运行维护等问题,使云平台得以长期稳定运行。同时,与中国电信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光纤宽带万兆到小区、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的发展目标。

“党建红云”于2011年10月启动建设,历经两次改版升级,目前已在全区22个镇(街道)、289个村(社区)推广使用,4.8万余名党员参与其中。

机制开路,向管理中要效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平台要长期运行下去,缺不了科学的管理机制。在这方面,巴南区远程办内部外部两手抓,一手抓平台运行管理,一手抓党员群众登录管理,为平台发挥作用开辟坦途。

统筹资源上平台,同步谐振。巴南区将七一网、红岩网、12371、重庆群工、电子书屋、远教视频互动、干部网络学院等原有“两网五平台”整体纳入“党建云”系统,统一入口,一键操作,避免了多级渠道、多头管理,减轻了基层负担,方便了群众使用。巴南区南彭街道鸳鸯村党委书记刘晓红管理着村上的远教站点,以前手上拿了4个管理员U-key,同时管理着工作中的9个各类信息平台,登完这个上那个,经常忙得头晕脑涨。云平台将各类二级平台整合后,刘晓红的烦恼消失了:“现在是一键登录,以前那些U-key早压箱底去了。”

需求也要管理,畅通信息反馈回应渠道。“您最想看到哪些方面的教学内容?”“您喜欢的课件节目有哪些?”“您愿意每月参加几次远教互动教学?”……2013年8月,巴南区首次在“党建红云”平台上开展远程教育学用需求调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6大类28个小项,就视频互动次数、时长等问题向基层党员群众征求意见。经过对11780份有效问卷的汇总分析,形成了一份《远程教育学用需求调查报告》,并组织18家合作单位参与研讨制定师资库建设方案。这是巴南区远程办对需求管理的有益尝试。自2013年夏季以来,巴南区远程办制定了定期调研、问需基层的制度,并定下了对基层建议的回应时限。

积分考核,登不登录有说道。今年4月21日,星期一,巴南区委组织部远教科的郑华上班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进入“党建红云”管理后台。“将近月底了,要掌握下平台的整体使用情况,有些单位得督促一下。”他说。屏幕上,平台应登录数、实登录数,信息应发布数、实发布数,视频互动教学的学习次数、时长,考核完成加减分等数据分门别类,一目了然。“我们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模式,采取积分制考核,由系统自动评判。”作为区级管理员,郑华每天都会查询这些动态数据,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向问题单位问责。

以用为本,春雨无声润万家

平台建设好只是个开端,用好平台、使之切实服务党建工作大局才是正题。巴南区远程办将云平台定位为信息海洋、服务平台和空中课堂,切实发挥了云平台超强计算、超强存储的天然优势。

党建信息化好助手,万里传“飞信”。2012年1月4日,巴南区召开第十二次党代会,远在国外出差的列席人员赵自成通过手机“参加”了会议。赵自成激动不已:“本来以为这次会议我要错过了,没想到人在国外,通过平台也能‘参加’。我感到激动,我为巴南自豪!”云平台的超强计算功能使多终端网上视频会议成为现实,即使人在天涯海角,只要有部手机,就可以与家乡实现长距实时互动。2012年4月20日,石滩镇流动党员王军等10人在务工所在地南岸区通过网络投票进行了“云支部”的选举。选举结束后,王军和支部成员互通电话,大家都很激动:“入党这么多年,一直‘漂’在外面,今天总算‘回家’了!”

打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太不可思议了!”当巴南区接龙镇荷花村农民党员李红在自家田地里通过远程教育WIFI网络,用手机同步观看到教学直播时,惊叹不已。“党建红云”将医疗、劳务、培训、生活资讯等服务项目融为一体,为党员群众提供了自选式、个性化服务。鱼洞街道金竹村通过“云”上科技培训和专家在线交流,改良番茄种植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优质番茄基地。龙洲湾街道龙海社区在信息平台上创设“一键通”服务,先后为273名下岗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些难点问题,党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几乎都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解决。

学习有了新天地,这个天地更广阔。“今天没有下田,专门在站点看唐老师讲解。”2013年10月29日,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的群众在网上留言说。当天下午,高级农艺师唐明华通过“党建红云”开展果树秋季管理视频互动教学,全市各区县一百多个站点接入网上会议室观看了直播,合川区涞滩镇三教村、丰都县虎威镇红岩社区等二十多个站点参与了视频互动和在线提问。“党建红云”融合网络视频互动、电话互通答疑和短信双向交流功能,成功建立了“现场教学、网上观看、当面提问、视频解答”的党员教育信息化新模式。

巴南“党建红云”建成以来,先后直播视频会议71场,开展视频互动教学33次,办理群众反映事项422件,日更新信息量一百余条,辐射影响全区城乡一百多万人口。这朵“红云”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冉冉飞来,将丝丝甘霖洒向人们的心田!

党员干部利用多种终端设备登录“红云”

猜你喜欢
红云巴南巴南区
巴南:党建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引擎”
巴南区科协专题研究区农技协联合会工作
再论卡尔董詹巴南喀石雕像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乐享四季 生态巴南
采春茶 学茶艺
广州:吹响“红云”集结号
矿女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
暑假乐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