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2014-03-17 10:53琳郭生红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脂肪瘤浅表丘疹

尹 琳郭生红

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

尹 琳1郭生红2∗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右臀部皮色丘疹、结节20年,增大伴疼痛半年。20年前患者右侧臀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数个粟粒大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进行性增多增大,形成结节,局部融合,未予诊治。半年前皮损迅速增大,偶有压痛,遂来我科就诊。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均佳,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外伤及其他疾病史,家族成员中无相同或类似发病者。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右侧臀部可见群集粟粒至甲板大扁平皮色丘疹、结节,形状不规则,触之柔软(图1)。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胶原束间可见大量团块或条索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图2)。诊断:浅表脂肪瘤样痣。

图1 右侧臀部可见群集粟粒至甲板大扁平皮色丘疹、结节,形状不规则图2 a、b:表皮大致正常,真皮胶原束间可见大量团块或条索状分布的成熟脂肪细胞(HE,×40;×200)

讨论 浅表脂肪瘤样痣临床上罕见,最早由Hoffmann和Zurhlle在1921年报道。1其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本病源自真皮内血管周围间质细胞,起初为原始成脂肪细胞,逐渐演变为成熟的脂肪细胞。2,3好发于臀部及骨盆部位,多发生于出生时或儿童期,无性别差异。3临床上可分为多发型和单发型两型。多发型一般出生即有或30岁以前发病,皮损表现为群集的柔软扁平丘疹或结节,正常肤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滑或有褶皱,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腰臀部;单发型更为少见,皮损表现为孤立的丘疹或结节,没有一定好发部位,往往30岁以后发病。3本病两型的组织病理改变一致,主要表现为真皮内异位的脂肪组织,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临床上需与软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病、弹性纤维性假黄瘤及结缔组织痣相鉴别。本病一般无需治疗,必要时可手术、激光、电离子等。

1唐隽,杨希川,叶庆佾,等.浅表性脂肪瘤样痣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9):729.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627.

3赵亮,刘辉,方方,等.浅表脂肪瘤样痣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26-28.

4孟志超,汪新义.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22(12):1023.

(收稿:2012-07-20)

1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6710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四川成都,610041

∗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脂肪瘤浅表丘疹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三七总皂苷调节PDGF-BB/PDGFR-β的表达促进大鼠浅表Ⅱ°烧伤创面愈合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珍珠样丘疹:我很丑,但我很温柔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恶性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自发破裂出血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