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爹和娘

2014-03-17 02:33王淑娟
岁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走时爹娘老人家

王淑娟

我爹我娘是普普通通的工人,爹娘养育了我们六个儿女。我最小,大我两岁的哥哥双目失明,这也是爹娘最操心牵挂的了。爹娘一生以本分、朴实、勤劳、认真、热心而在当地闻名。爹读过几天私塾,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水平。母亲勤俭持家、要强、能干。爹娘都是裁缝。修理缝纫机是爹的绝门手艺,工作之外有求必应,经他修过的机器不计其数,人们都亲切地称他“王师傅”、“王老师”。爹娘都是过日子的好手,他们经常从单位拿些手工活起早贪黑地赶制,挣点工钱以贴补家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搞副业”,我们也时常跟着干,至今我们兄妹都会缝纫活。

爹在工作中认真敬业,无私心。记得爹当车间主任期间,经管着纽扣、针线等消耗品无数,爹真的是从未往家拿过一针一线,口碑特好。年终单位评选劳模一定有他的份儿。爹最大的特点是干得多,说得少,不善言谈。直到1983年的一件事情让我懂得了爹的心:那是我上班的第二年,周日放假回家,由于当时交通车每天只有两趟,我没买到返程的车票很闹心,爹说了句:“我骑车送你到四部吧。”这句话至今回想起我都心酸。那时爹61岁,四部就是现在的采油四厂,因为那儿的交通车多,这样我就可以不耽误上班了。爹是心疼我,可却没为自己想过来回骑车一百来里的辛苦。当时的我只是内疚与惭愧,觉得自己工作平平,何德何能让老爹如此付出,他真的爱我们!那种爱原来是藏在深处的。

娘很累,上班干的是缝纫机上的活,经常加工油田职工发放的“大垄沟”棉袄。车间实行计件分酬,娘好强不甘于落后,不舍得时间休息,经常累得大汗淋漓,四肢酸痛。回到家操持家务几乎是娘一人在忙,落了一身的病。年迈后常盼我们回去。见到我们,她的病明显见轻,这是一种心理安慰。因家务和孩子小的缘故,我只有硬挤时间往家跑,当天去,当天回。娘很明白,她和邻居说:“老姑娘回来了,孩子搁在家学习,一会还得回去,看一眼少一眼啊……”

爹娘可谓是辛劳一生。他们退休后在家乡的工贸市场干起了卖小百货的生意。爹自己去外地上货,晚上不舍得住宿,在火车站票房过夜,曾被疑是盲流而带走审讯。那时的市场条件落后,冬天杯中的水都结冰,爹娘的手都被冻伤,每天早晚都是爹用自行车驮着娘从东头到西头,风雨不误。那时爹62岁,这样一干就六七年。解决了盲哥读大专和娶妻的一切费用。娘走时74岁,爹走时90岁。他们走前没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选的均是假日。爹娘的心思就是到老不连累孩子们,他们真的做到了。

娘走时爹已83岁了,思维仍敏捷,爹从未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任何的忧愁,他是不想让儿女为他分心。爹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起得很早,坚持做自己创作的早操,活动筋骨。自己准备早餐,然后正点接送盲哥上下班,其余时间散步、休息都按照程序进行。爹说:“这辈子最内疚的就是没看好老儿子,让他成了盲人,对不住他呀,我要多活几年帮帮他……”

在老家大同,一提起老爷子接送盲儿上下班的事儿,人人皆知,这样的一对父子,已成为大同街里的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了。接送儿子的“工作”一直干到老人家离开的前2个月,还是我盲哥提出的,考虑爹已90岁,腿脚也不利落了,不放心爹一人来回走的缘故。

娘去后我有诸多的懊悔与愧疚。于是心中暗暗发愿一定尽己所能来孝顺我的爹。以后我回家的次数增多了,有空就跑回去陪老人家唠嗑儿,弄些可口的食物,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安抚爹失去老伴的孤独。2006年夏,我请了假,爱人给我们买好票,我和儿子一同陪老爹去了大连、威海,这是老人家第一次坐轮船去海边、观看海底世界。老人家特刚强,腿脚肿了都不吭声,那时爹84岁,但那次没坐上飞机。又过了大概两年吧,我第二次陪爹去威海,这次是专程为满足老人家想坐飞机的心愿,同时更是圆了我做女儿的愿望。

爹是乐观满足的人,遇有家族聚会,爹都会骄傲地说:我有福啊,我知足啦,子孙满堂,重孙儿也见到了,你们也都生活得好,飞机、轮船我也都坐过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爹娘对儿女们的要求太少了,太容易满足了。我们即使尽己所能、倾其所有,也仅是海中之一滴,虚空之一微尘,正所谓“父母之恩永难报”。在此我只想说:行孝不可等,“子欲养而亲不待”啊。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时爹娘老人家
人间最亲是爹娘
铭记于心的残缺
老爹娘
来了晃一圈,走时已镀金 有些挂职干部“假装在基层”
爹娘
我想去看望上帝
感谢爷爷给我带来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