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奶牛“两病”检测,确保奶源安全

2014-03-18 07:19顾冬花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810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奶源布病试管

顾冬花 (青海省大通县畜牧兽医站 810100)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两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将“两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近几年,随着国家“放心奶”工程的实施,奶产品消费迅速上升,牛奶价格不断上涨,一批奶牛养殖业相继兴起,成为市场的主要奶源供应者,并得到了国家大力扶持,但随着全国市场的开放和流通,奶牛交易更加频繁,在不断提供奶源的同时,奶牛“两病“也成为了潜在的隐患。因此,为了全面掌握全县奶牛“两病”的感染和发病情况,分析发病特点和传播风险因素,本县近几年加大、加强奶牛“两病“的监测检测工作,防止”两病“的扩散和传播,促进奶牛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确保奶源安全、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加强奶牛“两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1 奶牛两病的主要症状及危害

1.1 奶牛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在肺部组织中寄生形成结节,随后变为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患牛渐进性消瘦、衰弱,病牛除肺部外,还有乳房结核、淋巴结核、肠结核等。结核杆菌按其治病性可分为人型、牛性、禽型,但各型之间可相互感染,人可通过空气及使用被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品而感染。

1.2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急性或慢行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临床上以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暂时或永久性不育及产奶量下降为主要特征。本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2 “两病”检测材料

2.1 结核病 结核菌素奶牛皮内注射。

2.2 布病被检血清 采自农户、规模场(户)、贩运户的奶牛血清,分离血清,-20℃保存备用。2010年监测奶牛布病4726 份、结核4726 份,其中规模场(户) 2459份、散户1160份、贩运户1107份;2011年监测奶牛布病6538份、结核6538份,其中散户4186份、规模场(户) 1459份、贩运户893份;2012年监测奶牛布病7151份、结核7151 份,其中规模场3266 份、散户2383份、贩运户1502份。三年监测奶牛数量占大通县奶牛的63.7%。详见附表。

附表 不同年份不同养殖户奶牛两病捡测数据表

2.3 检测试剂 (1)结核菌素,购自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2)布病。虎红平板诊断抗原、试管凝集抗原、阴、阳性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抗原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管凝集实验(SAT)抗原购自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3 检测方法

3.1 结核病 在牛颈中部上1/3处剪毛,用酒精棉消毒后,皮内注射0.1ml,3月龄以内的犊牛,可在肩胛部作试验。注射菌素前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的厚度,作好记录,注射后72h时判定,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测量术部皮皱的厚度,作好记录。

3.2 布病 (1)虎红平板试验方法。参照国标(GB/T 18646-2002)执行[1]。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受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每次试验应设阴阳性血清对照。(2)试管凝集实验方法。按照操作规程进行[1,2]。(3)检测程序。奶牛血清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进行初筛,阳性者用试管凝集实验复检、确诊。

4 判定标准

4.1 皮内变态反应 阳性:局部有明显炎性反应,皮厚查等于或大于4mm以上;可疑:局部炎性反应较轻,皮厚查2.1~3.9mm;阴性:无炎性反应,皮厚查在2mm以下。凡判为可疑的牛,即在另一颈侧以一批菌素同一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再经过72h观察反应,仍为可疑则判为阳性。

4.2 虎红平板试验 等量的被检血清和虎红平板抗原混匀后2~3min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颗粒,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判为阴性。

4.3 试管凝集试验 被检血清1:100稀释,通过与比浊管对比,标记出现“+ +”以上的凝集现象时判为阳性血清,1:50稀释,标记出现“+ +” 以上的凝集现象时判为可疑,可疑反应的奶牛经3~4周后,重新采血检验,如仍为可疑,在判为阳性。

5 结果分析

3年共检测奶牛结核、奶牛布病22915(头)份,检测奶牛数量逐年增加,而患畜阳性率逐年下降,2011年比2010年多检测奶牛1808份,而阳性率下降0.07%,2012年比2011年多检测奶牛618份,阳性率下降0.04%。这说明大通县在奶牛两病防控上,通过采取监测检测、及时淘汰阳性奶牛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后,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根本上保证了奶源的安全。主要做到了如下几点:(1)对检出”两病”阳性奶牛进行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密封发酵,场地、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可疑牛群跟踪调查,就地隔离,分区饲养进行复检,加强消毒,固定工具,防止疫病传播。(2)对有污染的地区加大检疫、检测力度;对奶牛集中,主要奶源供应地区的奶牛进行定点监测,及时了解疫病,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还对可疑畜群的流动实行了严格的限制措施,确保健康牛群远离病源。

6 奶牛“两病”防治对策

“两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大通县狠抓奶牛“两病”监测,采取检测、检疫、扑杀、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逐步净化,为确保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现就奶牛“两病”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引导养殖场沿着正规化、合理化、科学化的轨道发展;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奶牛调运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实行奶牛调运检疫审批和“准调”制度。(2)对有污染的地区采取以检测处理阳性畜为主的净化措施,对可疑牛和检测阳性牛扑杀前的牛奶,均需高温等无害化处理。可疑牛及检测阳性牛的胎儿、胎衣、排泄物均需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为了巩固“两病”防治效果,防止疫情回升,还要做好疫情监测工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对种畜实行检疫淘汰制度 ,减少传染源,稳定控制疫情。(3)县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奶牛的检疫,发放健康证,养牛户凭健康证出售牛奶,乳品加工场凭健康证收购牛奶,起到追溯调查和“净化”奶源的作用。(4)加大赔偿力度,经费落实到位,及时扑杀。由于奶牛价格高、流动性大,如不及时处理,易造成疫源的扩散。如果畜群中传染源不彻底清除,病畜长期保菌、排毒,将会严重威胁健康畜群和人。(5)“两病”防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工作中要坚持采取,以监测、检测、检疫、隔离、封锁、消毒、阳性畜扑杀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只要每年严格检疫,按省级下达的布病监测任务,合理采样、规范监测,阳性畜严格扑杀深埋,做到加强联防、畜间检疫,注意疫情动态,及时发现并扑杀病畜,将疫情消灭在萌芽中,达到预警预报、净化畜群的目的,直至成为无病畜群,确保奶源安全。

[1]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s for animal brucellosis)GB/T 18646-2002[S].北京.2009.

[2]中国农业标准汇编.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SN/T 1090-2002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规程[m].北京, 2003.

猜你喜欢
奶源布病试管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试管难题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
光明海外收购 蒙牛挺进西南 乳企开打奶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