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大众化现状

2014-03-18 02:51辛思远
关键词:大众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辛思远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马克思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创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理论。伴随着我国逐渐深入并推广退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研究,走出了一条适合于中国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于是马克思主义也开始广泛运用,变得跟群众一致,适合群众的需要,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了。本文笔者就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容,浅要分析了其中国化之后的大众化现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01-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要把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作为了一项新的历史任务。所谓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一个广受群众欢迎、受群众喜欢的文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理论通过具体化、生活化等方式,使之更好的被群众所接受,所理解,并在满足大众需求下,能够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解答群众解惑,解决群众问题,从而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彰显中国话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亲和力以及号召力。

促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是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是彰显时代品质、时代精神的重要途径,还体现了我国不断改革创新,切合人民群众的内涵要求。随着我国逐渐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我国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大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并在不断地推广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表现

中国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党艰苦探索的历史成果,是全党、全人民的共同财富,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照耀我国前进道路的指路明灯,它是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它是促使我国走上一条中国特色化道路的原理经验,它也为我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了巨大贡献。

(一)毛泽东思想

最早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他在总结我国革命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科学、哲理的思想理论,就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上了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以星星之火,传唱了革命的号角,使我国革命走上了自己的道路。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二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创,它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自1978年以后,我国就开始改革开放,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就逐渐的以实事求是的为精神指导的建设道路,不断地修正了一些教条主义与左派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发展的经济背景下提出的,它要求解放思想、要求理论结合实际、要求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飞跃性的进展。

(三)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是我国党对自身建设的要求,它也是突破性的进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它不仅回答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还回答了建设党的一些方法论,并用以指导党的建设。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是我国伟大复兴的探索者,因此,只有在中国化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党的路线领导,才能够使得我国现代化建设更为完善,并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四)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开创了在坚持以人为本人的基础上,促进人与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它是立足我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化社会主义而提出的。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并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二、推进特色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原因

既然我国有了一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并在不断地深入发展中,完善成熟,所以,就需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加强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从而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更好地指引国家建设方向。下面笔者就推进特色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要求

推进中国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群众的普遍认识,是促使人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要求。当今世界是一个思潮混杂的世界,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所以,就需要使人们能够具有正确的三观世界,避免错误的思潮影响。另外,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是科学化的、进步性的思想观念,从它在历史实践中的运用,就全然的彰显了其科学性与进步性,还能够在结合具体国情的情况下,开辟出一条属于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还能够修正自己。正源于这种意义,就需要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我国人民的人生方向,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人生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

正由于在各种历史实践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领会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所以,就需要把这种优越性进行全民共享,实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语大众化。

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在不断的革命战争中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候,通过开创符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开创了我国崭新的篇章。

当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时候,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通过总结以前的错误经验,开创了我国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源于这种正确性、科学化理论的指导,使得我国人们向更富有的生活前进,创造了我国现代化的繁荣景象,正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理论自身的优越性,就需要不断的推进理论的大众化,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更好的认识自我形势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要求物质决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要求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念中,不断的创造新观念、新思想。正由于这种思想的引导,开创了我国特色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导,使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能够端正态度、看清方面、认清形势,找到一条属于自己正确的道路。所以,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就是通过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从而更好的使人们能够认识自己,然后修正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完善。endprint

三、促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在实践过程中彰显了自身的先进性,不断的促使了我国革命事业、建设事业以及改革事业的飞跃进步。因此,为了促使我国人民能够共享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越性,就需要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国民教育的作用

正所谓科教兴国,所以,通过教育的作用,灌输学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下,成为一个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人才。教育是促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首先,教育都是从小开始,这个时候在孩子心中种下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就能够深深地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扎根于孩子心中,并能够使孩子不断地受其先进性的影响,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先进性的人才。

(二)有效发挥党的指引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先进性的代表,它不仅代表着先进文化、先进的生产力,还代表着它本身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是在党的先进性带领下,走向了现代化的繁荣昌盛,又由于党的先进性正是受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同时,党又是我国特色化道路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先锋队,所以,就需要发挥党的作用,有效发挥党的指引性作用,以党促民,以党带动人民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从而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手段

由于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崛起之路,正在走向我国伟大复兴的阳光大道,所以,我国实现了社会的现代化建设。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在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推进中,就可以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人们心中。所以,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积极宣传,让人们意识到我国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下,开创了新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可以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从而使得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大众化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近有一段较长时间了,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彰显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是时代化的重要体现,所以,一下笔者就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状进行浅要分析。

(一)从大众化程度来讲

随着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推广,并在持续推广的环境下,其大众化程度已近十分高了,且正在不断地扩大。学生从小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青年人充分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老一代人是目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意义,所以,就目前来看,从年龄结构上初步实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二)从教育方面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选入了科教内容,就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领域大众化。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文化,自己的教育模式,虽然仍在不断的对教育模式进行优化,但这仍彰显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从文化方面讲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所以,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就需要不断的保持自己的优良性,充分尊重自己的文化差异,充分认识自己文化的优越性,从而使我国在文化领域中具有自己独特的气息。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指导意义。

(四)从人民思想来讲

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就是充分的让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先进的指导意义,从而在中国建设中更好的发光发热。伴随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我国人民的思想也开始与时俱进,发挥创新了,并全然转变了以往单纯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大众化现状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色化运用,为中国的合理、健康、长远发展发挥了重要的跨越性意义,减少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力。所以,就需要在进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深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得我国在推进全面发展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继承、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最终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凤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出场——重读十七大报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杨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意义何在?[J].红旗文稿,2009(23).

〔3〕朱华斌.现代视域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众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