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014-03-18 10:17闫陶琳张静
关键词:伦理道德和谐社会

闫陶琳 张静

摘 要:当今之乱象,社会已形成共识,其主要原因在于近200年来对传统文化的疏忽和破坏。都大声疾呼要恢复传统教育和圣贤教育,能有这样的共识是中国之幸、民族之幸,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当前最紧迫的应从何处入手?应从中国文化的根入手,但是根又是什么呢?古大德早就告诉我们了,中国文化的根是孝。《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①当前,学习和落实中国的传统孝道思想对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孝道;伦理道德;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148-02

一、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孝道影响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生活到政治生活,无一不体现了孝文化的影响。

(一)孝文化对古代家庭生活的影响

孔子曰:“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②《礼记·祭统》有云:“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养)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子之事亲者,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孔子认为,孝悌作为道德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做到善始,百善孝为先。儒家的家庭孝道主要有有生养、死葬、时祭。儒家将祭祀作为祖先生命得以延续的象征,并强调养观其顺、丧观其哀、祭观其敬的孝道形态。《孝经·开宗明义》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论语·为政》中说:“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里仁》中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由此可见孝敬父母首先从修身开始,时时刻刻不让父母担心自己。总之,传统的孝文化强化了家庭宗亲观念,在维护家庭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孝道对古代政治的影响

《论语》有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孔子也说:“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孔夫子将“孝悌”与一个人在政治生活的表现联系在一起,也将孝悌看作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道德力量。曾子则是将庭闱之孝推演为对君忠诚的集大成者,将孝道直接注入到政治生活之中。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意思是说:君子倡行孝道,具有忠君、重礼的用处,人臣忠奉其君为臣之根本。曾子又云:“孝子善事君”,即孝敬父母的人一定善于侍奉君主。由此可见,曾子将“孝道”与“忠君”联系起来,给家庭孝道文化打上了浓厚的“忠君”烙印。孝文化影响政治生活,反过来,政治制度也在维护者孝的传承,比如刑罚里有一条叫“侵权处分”即父母说把这个儿子判三年,马上就批准。父母说我这儿子不孝,你把他拿去杀了吧,法官马上判,什么都不要审了,所以子女都怕父母。为什么?那是“父母之命”大家都认为这是正确的,哪个做父母的不爱自己的子女?父母若是不爱你,那自身真正的出了问题了。有这样一条法律,儿子确实不敢不孝。反过来,子女是无权起诉父母的。

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重要内容

(一)孝的基础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孝的基础的认识极具价值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这么多忤逆之事,与子女的亲情淡漠不无关系。父母的恩情可以归纳为十种:

第一是母亲怀胎的时候对胎儿守卫爱护的恩德;第二是临盆生产受尽苦楚的恩德;第三是生下孩子就忘记所有痛苦的恩德;第四是自己咽下苦涩,吐出甘甜给与爱儿的恩德;第五是回施干净给与孩儿而自己将就污湿的恩德;第六是哺喂乳奶和抚养教育的恩德;第七是替孩儿洗濯屎尿不净的恩德;第八是孩儿外出远行,慈母在家挂心忆念的恩德;第九是对孩儿深深加以体谅抚恤的恩德;第十是终生直到究竟都没有穷尽对孩儿怜爱愍念的恩德。

(二)孝的三种形式——孝身、心、性

古大德王凤仪老先生在其学讲到“孝亲,必得孝亲三界”。三界指性、心和身。孝身要从父母衣食住行上留心,使父母的口福不缺,按四季更换衣服,卧宿使其安适,行动有人扶持。孝身虽然很重要,但是只有孝身还远远不够。还要孝老人的心和性。在《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也问孔子孝,子曰“色难。”孝心要处处顺从父母的心。父母所爱之物,我必爱之,父母所爱之人,我当敬之,父母所愿意的事,我当奉行之。《弟子规》中也提到“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③理解老人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人老了,心有余力不足,心中牵挂的事情更多了,总是放心不下。如果对老人的难处不理解、不体贴,只是嫌老人多管闲事,说话啰嗦,因而生起反感,动不动便刺伤老人的心。这样,很容易使老人产生伤感,即使给老人做再好的饮食,老人也不感到香甜,心情也不愉快,这便是不能孝心的缘故。孝性尤关重要,要时时顺着父母的性,使父母心中欢喜,按着父母的性,随快随慢,务要使老人天性和乐,面无愁容,不使老人动性,含饴弄孙,以乐天年,那么这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让父母当下就享受天堂的生活。④

人在社会上工作,不论离家远近,能够尽职尽责,出色的完成任务,不令父母挂念和操心,就是孝子。尤其是一提到儿女,父母感到心满意足、十分欣慰,比较庭闱之孝,其份量还要重要的多!然父母做事,也不免有错处,若一味的顺从,难免会陷亲于不义那也不算真孝,老人有错,做儿女的必须给补上,这才叫真尽孝。《弟子规》中也讲“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⑤在《孟子》中有三不孝之事也可以说明,如果父母有过失,还一味的顺从,那也是不孝。

子女要孝敬父母,必须要有好的性格,光心好而性不好,孝道也行不圆满。子女知孝容易行孝难,在行孝的过程中,易受气秉所拘,物欲所蔽,秉性难化,虽然心里上想尽孝,可是老觉得父母有哪方面不合自己的心,动不动就发脾气,使父母伤心,难道是老人有问题吗?不是,而是当代社会人的德未修、感未至!只有自己先正心、化性,才能达到孝老人的目的。endprint

三、中国传统孝道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一)孝是修身、齐家之根本

中国过去的教育,讲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天地的关系,每个人会常常想,自己在社会上,道德、学问、事业能为社会所尊重,是祖宗之光荣。今天社会努力精进的动力是什么?是名利,大家拼命的去做。为什么?钱财在那里鼓励,在那里推动。如果没有钱财,谁肯去做?从前人努力工作,他的动力是孝道,他想到祖宗,想到父母,我一定要努力修养积德,使我们的父母有面子,我的祖宗很光荣,这个动力比名利高尚的多。这是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道统,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之上,所以对于祖宗的祭祀,祠堂的建立,都是非常重视,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大根大本。人能够孝亲,能够不忘本,自然能够心正行正,不会做坏事。

孝字是百行之源,孝就是为人子之道,子女的本分是一个孝字,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首。水必有源,树必有根,根深者叶茂,源远则流长。人的根就是父母。父母在五行中属土,土能养万物。只有孝敬父母才能家庭和睦;只有家庭和睦才能社会安定,只有社会安定,才能经济繁荣,只有经济繁荣,才能富国强民。很多事例也表明,孝敬父母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养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开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

百孝篇中有几句话令人深思“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孝顺能生孝顺子 诸事不顺因不孝 福禄皆因孝字得 天将孝子另眼观 生前孝子声价贵 死后孝子万古传 孝能感动天和地 能孝就是好儿男 为人能把父母孝 下辈孝子照样还 孝子齐家家能好 孝子治国国能安 五谷丰登皆因孝 为人若是不知孝 不如禽兽实可怜”。古大德也说过: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笔者认为,不要把古大德的话再看成糟粕了,我们一定要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二)孝是构建和谐社会力量之源

在古代,孝是整个社会的基础,从语言学上来看“教”字,其左半部是一孝字,表明教学的目的是让人懂得孝道,将孝字拆开来看,上半部是一老字,下半部是一子字,表明孝的核心是老与子的和谐,父母与子女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弟子规是儒学的精华之所在,开篇就谈到孝,将孝放在整篇文章最重要的位置,从小就要培养其恭敬之心,长大后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可以看出古大德对小孩教育的良苦用心。夫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⑥爱人从离我们最近的人,对我们功德最大的人身上开始,由近及远,从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实行远孝,孝于万古,立身行道,扬名显亲,为千古人子孝道做楷模,留孝名于青史,遗孝风以化人,才是真孝子!人能把孝道行到圆满处,便能救国救世界,就是由小孝扩充到大孝,近孝推及到远孝,将身化行全球,使欧美的老人,也得享有子之乐,中国的父母,全得欢喜之心,那才是算以孝治天下,达到孝道圆满的目的!⑦

注 释:

①孝经[M].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24.

②曾子·子思[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10.

③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26.

④家庭伦理演讲录[M].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6.8.

⑤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6.

⑥论语[M].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52.

⑦家庭伦理演讲录[M].北京: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2006.8.

(责任编辑 张海鹏)endprint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和谐社会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论管仲的利益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