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新问题·新路径

2014-03-18 10:47毛梅芳于苏建
关键词:问题环境

毛梅芳 于苏建

摘 要:新环境里出现新问题,新问题需要新的解决路径,在进入新世纪,进入全媒体时代,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其中在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舆情环境这几个方面高等教育的管理方面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相应的路径,以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环境;问题;路径;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58-03

根据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按照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已经迎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正在逐步加快,并稳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轨迹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诸多的变化,百余年来,尤其是建国60余年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之相伴相生的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方面出现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新环境

(一)自然环境

高等教育管理的自然环境即高校所处的物理环境、地理环境。这是高等教育赖以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在目前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管理出现的新环境中较为突出的是新校区现象。很多高校为了扩大规模纵深发展进一步扩招,于是很多大学开始修建新校区,一般新校区修建在地方的“大学城”里。这种新老校区同时存在,但并不在同一空间里的环境变化是高等教育管理所面临的的新的自然环境。

(二)政治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初期,中央有较高的集权,到了改革开放时期,这种环境得到了扭转。改革开放三十几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从50年代末的“放权”、60年代初的“收权”到文革中的“放权”,再到70年代末再一次“收权”[1]。到了8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文写到“改变政府对高等教育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自主权”[2]。说明了专制型的政治环境已经被民主型所取代。

(三)经济环境

教育一方面具有自身独立存在的特性,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定层度上来说经济决定着教育,因为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对当时的教育状况会产生深刻的烙印。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因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与高等教育管理的大环境是有着休戚与共的关系的。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后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势必与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产生亲密的碰撞。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至今,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等教育的发展遇到了新困难,高等教育管理面临新挑战。

(四)舆情环境

舆情是“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3]。高等教育管理的对象是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里的大学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作为一种场域,它是依托我们所处的大的社会的,因而作为高校,它无法摆脱这个社会的“包围”,同理,高校所处的舆情环境是依托于这个社会大的舆情环境的。舆情不是单纯个体的意见和表达,而是涉及群体的感情和态度。而“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4]。群体的情感表现得较为明显的地方在于网络,在当先当下这个全媒体时代,网络占据了舆情传的先机,高校里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往往成为了舆论漩涡的中心,高校里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往往很快能在网络中,通过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成为焦点。比如在校园BBS上或者人人网、QQ、微博上形成的舆情。影响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而且可控性差,在大学生群里形成了不小的影响力。所以,这是高等教育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新的环境。

二、新问题

(一)多校区间管理难协调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其不同校区之间可以相互毗邻,也可分处异地。本文所论及的多校区是指不相毗邻的不同校区。高校多校区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资源难以协调,一些大学建了新校区,新校区一旦成为主校区,老校区则逐渐退至附属位置,被“边缘化”。当如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实验室等,但由于地理位置或教学内容差异较大而难以共享。尤其在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室互通方面,一直未能实现资源整合,图书利用率低且增加了办学成本。多校区高校的校园文化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些高校是由原来几所不同的、校园文化差异较大的高校形成,有些高校由于新校区搬迁与老校区校园文化断裂脱节,有些高校校区处于周边经济发展较滞后地区缺乏文化气息,还有些校区是由于各年级学生较分散、教师不常驻缺乏高低年级学生间、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这些种种,都是校园文化融合的障碍。这些因素导致的高等教育管理着在校区间难以协调。

(二)决策权力总体开始上移

高校决策权力总体开始上移是相对于决策权力总体开始下移而言的。大学的垂直管理模式下,权力的下移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我国,高校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原有的功能慢慢演变到身兼数职(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等)的局面,这种局面让高等教育机构逐渐的显示出被控制的倾向,其突出的表现是决策权力总体开始上移。从权力结构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机构,它们是属于中央集权或单一的刚性科层式行政管理权力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明显参照行政机关的管理模式的,机构运行的核心准则就是等级制度的强化和绝对的服从的办事风格。当下,我国高校是校长负责制,但是这个管理权力结构有个大的前提: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于校长人选的产生,目前还是采用政府任命的形式。校长作为高校管理的最高领导者,代表高校来行使具体的权力。而能够把握学校的大政方针和办学方向,起着最高领导作用的仍然是校党委,具体到代表就是党委书记。以此类推,在二级学院的层面上,院长或行政主管由党委任命,并对党委负责。由此可见,在校、学院和系之间有一个严密的权利结构,在这个结构当中权力的中心在最高层,越往下越小。endprint

(三)高等教育管理难以照顾市场需求

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人数多,高校招生规模加大,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此同时,社会现实需要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需求量大且供不应求;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方面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输出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甚至可以说是脱节。高校的管理体制也不尽合理。管理制度主要针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性,很少关注个人兴趣和爱好方面。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滞后。就业指导体系缺乏系统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来支撑,很多高校甚至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忽视与毕业生的沟通。这些因素导致高等教育管理难以照顾市场需求。

(四)全媒体时代舆情环境如洪水猛兽

从舆情的生产、消费、传播主体和载体环境这几个要素来考察高校舆情的时候,我们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特殊性、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当下媒体环境发射管理很大的变化,传播渠道越来越便捷与多元,网络论坛、网络社区、贴吧、博客、微博、等多种可供自由言论生存与传播的平台,以及QQ、MSN、微信等互联网即时通信方式,这不仅是一种技术的变革。从而把每个学生都变成了一个自媒体。此外,高校网络舆情的生产主体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方便的上网环境,相对集中的地理范围,又因为年轻,他们的言论也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从众性。与此同时,高校网络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变革之下,高校的舆情变得越来越具有鲜明的特征,其突出的表现为渗透性强、影响深远。因此,网络舆情对高校管理者的决策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很多大学,在校园内外,有关课堂内外衣食住行等各种事件,一旦发生再经由网络的传播就形成了的强大的舆情,这些原本不大不小的事件最终一部分演变成了学生群体事件,给高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新路径

(一)优化高校多校区管理

面对高校发展的新局面、新形势,要制定合理的学校长远发展目标和短期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布局各校区功能,以学科或办学层次等划分各校区,准确定位各校区的发展方向。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各校区教育资源,处理好各校区之间的关系。转变理念、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营造氛围、重构校园文化。综合考虑自身的历史发展、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所处地域等,形成全校师生统一的价值观,形成对校园文化新的共识。多校区高校要通过建立新的组文化运行机制,活跃校园文化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减少校园文化差异,加快校园文化的融合。同时,利用网络、推进资源共享。在多校区办学的形势下,全面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架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校区间办公现代化,管理信息化,数据文件电子化。

(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结构的调适

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结构的调适是一种权利关系调试的过程。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内处理所有事务(主要分两种:学术性事务以及非学术性事务)的管理能力。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的合理调适,让权力相互调配和良性运行,是高校有序运行的基础和条件。目前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权力过于集中。权力中心适度下移,适当扩大高等教育管理机构中中下层管理者的自主权,增强基层人员的自主适应和调节能力、广泛调动所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再高校有必要进一步调适管理权力分配结构,适当扩大高校中下层管理自主权,共同建构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优化结构。高校管理的权力结构要一方面防止四分五裂的局面,同时也要杜绝过分集权的局面。合理的权力结构应该是:分散、均衡、多元、系统、没有垄断、互相制衡。

(三)教育管理者充分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

在中国,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今天的高等教育管理者,要认清形势,紧跟潮流,在改革已经完全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的当下,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全面推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高校应要走出只培养“知识型”人才的圈子,试图培养出“能力型”的人才,要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教育管理方面。在学生入学时,就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就业以及人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与教育,使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有一个良好的职业规划的心理准备与具体规划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高校应当积极营造好的环境,一方面是积极的就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搜集就业信息,并积极沟通为高校毕业生与就业市场之间营造好的桥梁。通过一系列的举措,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四)利用全媒体对舆情进行因势利导

舆情工作的核心要点在于引导。在高校,要做好舆情引导工作就是要做到正面知识的共享以及正面价值的引导,要做到这两点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好一个好的渠道——校内网络,很多高校很重视网站建设,尤其是校内网络的建设,以为校内网提供的不仅仅是快捷方便的平台,还是大学生成长与交流的阵地。在校内网里,他们可以相互沟通交流,分享评价,以此传达价值观、影响学生思想。近年来,很多学校很注重校园官方微博的建设,这也是校内网建设的延伸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在今天多元化的大众传播环境里,已经没有多少秘密可言,信息的通畅性达到了空间的高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已经跨成为了一个小的家庭——地球村。因此,在当下,信息不透明、不公开只会造成更大的误解,一旦误解产生就会在网络上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事件。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者要及时畅通学校信息,要保持各种信息传达的渠道畅通,使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坚持信息透明、公开的原则,及时发布,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只有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传达信息,才能有利于突发事件的解决和化解。从而有效地稳定局面,安定人心。所以要利用全媒体对舆情进行因势利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高等教育管理在新的形势下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4.

〔2〕教育部官方网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2.html.

〔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2.

〔4〕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7.(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