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操作过程中意义

2014-03-19 10:29曲洋
山东青年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

曲洋

摘 要:结合存在主义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在社会工作实务操作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更对整个社会工作从基础思想到操作方法都有具体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存在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社会工作

一、人本主义理论的含义和切入点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起的一场心理学的革新运动,在心理学中,它是继精神分析和认知行为后的“第三个流派”。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看做万物的尺度,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相信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主要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斯和马斯洛。

作为一种哲学思想衍伸提炼的产物,它并无规范的操作格式,只是强调人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任何人都可通过对自身潜能的挖掘和发挥而走出心理困境。在使用人本主义疗法时,心理医生就像是欢迎一个久违的朋友,张开双臂,为来访者(对咨询者一般不用“患者”,而称“来访者”)提供一个无拘无束的、安全自由的环境,全身心地倾听,对他们的言行不作任何批评,不作指导员,使来访者在自由的倾诉中重新发现自己,重新体验曾经有的情感,从而为自己今后的行为作出符合自己愿意的选择。

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内涵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必然联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比较重视人的发展、成长,成熟(之前的心理学派,过多的重视技术,过于机械,缺乏情感互动)。马斯洛开创的“咨客中心疗法”对技术较为轻视,认为人有自己痊愈的潜力,只是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来激发,比如真诚和接纳,这已经现在成为了心理咨询方面,心理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的态度。

相比西方哲学迷失在“寻找抽象的价值”或者“沉沦于机械唯物”,存在主义更关心“当下”“现在”的拓展。这对于当前社会工作的开展意义巨大。

人本主义成为一种助人模式是从心理治疗开始的,主要是从存在出发,分析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帮助服务对象发现和发挥自身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帮助服务对象通过体验爱、苦难来发现生活的意义,促进服务对象更具有责任和理性。

存在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有5个基本概念

1.存在:核心概念,萨特主要区分了两种存在,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即是纯粹的存在,无所谓好坏、分化。自为的存在是我们意识到的存在,是动态变化的过程。从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对个人是一个重要过程,社会工作可以作用于这个过程,帮助案主认识到改变是必要且可能的。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肯定来实现的。

2.觉醒:个人意识的觉醒。指的是人的自我意识要经历一个对自我不真实生活的幻灭,进入到对真实生活的正视过程。打破“自欺”—很多人相信自己不能做出选择或者没有责任,把自己的选择及其后果说成是不可避免命中注定的,迫不得已顺其自然的,这就是自欺。存在主义认为,觉醒的过程是要经历幻灭的过程,个人的成长必然要经过这种负责任的行动,才能达到个人的独特性

3.痛苦和焦虑是生命的一部分。痛苦是必然的,可以被视为成长的潜在来源或成长的刺激,痛苦对人的生命具有指导性。焦虑来自于生存的抗争,从而确保个体的存在,他是死亡、自由、隔绝和无意义导致的结果。因此干预的目标并不是消除痛苦或焦虑,而是鼓励案主直面生活、坚定立场、做出选择,从而体验到新的生活方式的满足感。

4.选择的自由和责任。自由和责任是一对辩证的关系。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和选择的自由,强调人在主观上具有选择和改变的能力。但是这没有使我们免于回应环境施加给我们压力和责任的自由。人们应该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承认责任是变化的基本条件。

5.对话的必要性。存在主义认为,人是无法独立生活的,人们努力取得认同和与他人的关系。个人必须通过他人的反应来彰显自己的意义,并根据这个意义来选择行动。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他与别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与他人建立一种共同成长的关系是重要的,同时找回自我也是变化的重要条件。

三、结合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理论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人本主义、存在主义对于社会工作的意义并不在于它们对于大多数机构中使用的社会工作理论的正式影响,他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社会工作理念和实务的基础性的影响,表现如下

对社会工作理论的影响:它不仅为社会工作提供了一个认识人和问题的新视角,而且人本主义与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社会工作理论的中心原则是相契合的的,这些指导着社会工作全过程。

对社会工作具体实务模式的影响主要包括个案手法中的罗杰斯的人本治疗模式、罗洛梅的存在主义治疗模式、小组工作中格拉斯曼和凯茨的人本主义小组以及对非洲等地区开展的社区工作等。

当然,其局限性存在于适用范围有限,适合有主动性、能交流、有治疗动机的病人如:各种神经症、情绪障碍、适应不良行为,家庭与婚姻问题等,并不适合重症精神病人、沉默和有抵抗力的病人。

四、社会工作中结合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

1、扩大了社会工作的外延,是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和对象不再局限于弱势群体和病患者,也可以面向常人;

2、价值观是社工的灵魂,人本主义影响着社会工作者的人性观、对案主的态度、对助人的目的等,确立了社工以积极的人性观作为助人自助的出发点,以案主为中心的助人关系的主轴,以促进自我发展为助人活动的最高准则,能促进社工更好更真诚的为案主服务;

3、实务中的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精神性要素对理性主义带给社工实务的冲击起到了有力的平衡作用,有力的冲击着社工理论和观点太过专门化、医学化和官僚化的倾向。

4、对于社会不同角色的体验、尊重与接纳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少数群体特别是他们的亚文化很有帮助——他们可能在社会中处于被压迫和排斥的角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10962)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
优势视角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以系统观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教学
结构性嵌入:社会治理视域下强制隔离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