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啦……

2014-03-19 09:04
大众标准化 2014年1期
关键词:爆竹烟花爆竹压岁钱

● 本刊记者 李 琳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的味道也渐渐飘来,弥漫着。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忙忙碌碌。大扫除,买新衣,备年货……

虽说年的味道不像小时候那么“浓烈”了,但过年了,亲人团聚在一起挂红灯、放鞭炮、吃饺子……还是那么令人期待,让我们与这种种的美好慢慢靠近吧!

趣味传说

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其叫“年”。其形貌恐怖,生性凶残,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人们谈“年”色变。这种怪兽每隔365 天就要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百姓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思,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天色渐渐黑了下来,这时“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年”转了大半个晚上,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兽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

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但就在有一年三十儿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即是“爆竹”的由来。

放鞭炮

提示语:虽说喜庆,安全为上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认为火可以拔除不祥;火花,是喜事降临的预兆;声响,能惮吓鬼魅,驱散戾气;烟,能使阳气上升。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的说法,也有“开门爆竹”的习俗,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除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老百姓似乎在过年时惟有放上那一挂挂火红的鞭炮才能抒发内心的吉庆欢乐之情,表达祈求平安福祉的心愿。

国标中烟花爆竹的分类

国家强制标准GB 10631-2013《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中,根据烟花爆竹产品的结构和燃放后的运动形式将烟花爆竹分为以下9类。

爆竹类:燃放时主体爆炸(主体筒体破碎或者爆裂)但不升空,产生爆炸声音、闪光等效果,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

喷花类:燃放时以喷射火苗、火花、响声(响珠)为主的产品。

旋转类:燃放时主体自身旋转但不升空的产品。

升空类:燃放时主体定向升空或旋转升空的产品。

吐珠类:燃放时从同一筒体内有规律地发射出(药粒或药柱)彩珠、彩花、声响等效果的产品。

玩具类:形式多样、运动范围相对较小的低空产品,燃放时产生火花、烟雾、爆响等效果,有玩具造型、线香、摩擦、烟雾产品等。

礼花类:燃放时,弹体、效果件从发射筒(单筒含专用发射筒)发射到高空或水域后能爆发出各种光色、花型图案或其他效果的产品。

架子烟花类:以悬挂形式固定在架子装置上燃放的产品,燃放时以喷射(直向、侧向、双向)火苗、火花,编织形成字幕、图案、瀑布、人物、山水等画面。

组合烟花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小礼花、喷花、吐珠同类或不同类烟花组合而成的产品。

国标中的等级划分

依照国家强制标准GB 10631-2013《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按照药量及所能构成的危险性大小,烟花爆竹被划分为4个级别,危险性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上市的所有烟花爆竹产品应在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等级。

A级:由专业燃放人员在特定的室外空旷地点燃放、危险性很大的产品。

B级:由专业燃放人员在特定的室外空旷地点燃放、危险性较大的产品。

C级:适于室外开放空间燃放、危险性较小的产品。

D级:适于近距离燃放,危险性很小的产品。

国标中烟花爆竹的消费类别

按照对燃放人员要求的不同,烟花爆竹产品分为个人燃放类和专业燃放类。

个人燃放类:不需加工安装,普通消费者可以燃放C级、D级产品。

专业燃放类:应由取得燃放专业资质人员燃放的A级、B级产品和需加工安装的C级、D级产品。

选购小贴士

选择供应商建议消费者去有销售许可证的专营公司或店铺购买。

选择产品类别消费者一般应选购药量相对较少的B、C、D级产品,对于A级产品需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燃放,或有证燃放。

选购产品外观应选购整洁、无霉变、完整未变型,无漏药、无浮药的产品。筒标纸粘贴物应吻合平整,无遮盖、无露头露脚、无包头包脚、无露白现象。筒体应黏合牢固,不开裂、不散筒。

选购产品标志应完整、清晰,即有正规的厂名、厂址。中文燃放说明应清楚,如是否有警示语、燃放方法(如何选择地点、时间、操作方法等)、燃放过程中注意事项等。

选购的烟花爆竹产品引火线除摩擦类和部分线香类烟花爆竹外,应有无霉变、无损坏、无藕节的安全引线(结鞭爆竹产品为纸引,但要注意有一定的带引,以防伤及手和眼睛等),引火线一般为绿色。

燃放小提醒

酒精和烟花不可以混合;

一次不能同时点燃两支以上的烟花;

不准自己制作烟花或者在制作好的烟花里面添加任何东西;

不要在禁放区和禁止燃放的时间燃放烟花爆竹;

点燃烟花时,要用香支点燃,不要用明火点燃;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选择符合要求的户外场地燃放烟花爆竹。除特殊说明外,不要手持烟花爆竹燃放;

点燃烟花爆竹后要立即离开,返回到安全位置;

燃放中万一出现异常情况,不要马上靠拢产品,等明确原因,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处理;

不要向行人、车辆、建筑物等投掷点燃的烟花爆竹;

儿童在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有成人监护;

烟花燃放20~30分钟后,最好戴上手套用铁夹将烟花空筒和残渣清理掉,以确保安全。

趣味传说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除夕夜里出来,专门摸睡熟的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烧后也就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伤害孩子,整夜点灯不睡,就叫“守祟”。

据说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对其十分珍爱。在除夕夜晚,为防止“祟”来侵扰,大人便一直逗孩子玩。小孩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以后,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在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于是这件事传扬开来,大家纷纷效仿,在大年夜用红纸包上钱给孩子,祟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汉代:出现了专门用于佩戴玩赏的钱币状避邪品;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

宋元以后:过年给孩子“压岁钱”已成为民俗;

明清: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

民国以后:压岁钱衍变为用红纸包一百文铜元,其寓意为“长命百岁”,给已经成年的晚辈压岁钱,红包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着“财源茂盛”、“一本万利”。货币改为钞票后,家长们喜欢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赐给孩子们,预示着后代“连连发财”、“连连高升”。

压岁钱

提示语:“巧”打理才是硬道理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压岁钱自古就有,过大年孩子们若能领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那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啊!拿着这笔属于自己的钱,孩子们常常是盘算着是买点文具还是买点好吃的什么……总之压岁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孩子们对过年的一份美好憧憬。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压岁钱的数目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为该如何打理这笔不小的压岁钱而茫然。

压岁钱“巧”打理

对于孩子们来说,过春节能收到崭新的压岁钱是最开心的事了。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压岁钱的数目也是水涨船高。“年收入”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的孩子不在少数。面对这笔不小的财富,如何打理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理财专家建议,通过组合不同的投资理财方式,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财商,又能让孩子的压岁钱“专款专用”。因为小孩子尚不具备理财的掌控能力,家长应合理引导规划,对压岁钱进行多元化管理。

银行储蓄:简单直接又稳健

现在一些银行推出了儿童专属卡,帮助儿童管理钱财,培养孩子的财商,甚至为孩子配备专门的收支账簿。父母可以设置儿童卡的单笔、每日累计消费或取现限额,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意识,还可通过短信服务随时了解孩子的账户动态。

基金定投:长期收益比存款利息高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一般至少为50000元起存,而且想要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客户必须在18周岁以上,另外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还必须进行风险测评。所以说如果孩子未成年,是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购买理财产品的。除非以家长的名义为孩子购买,帮孩子将压岁钱进行增值保值,所以理财师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基金定投。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积少成多的产品都是家长可以考虑的,零存整取、基金定投、教育保险基金,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远胜于形式。理财专家建议,与普通基金定投一样,儿童基金定投开办后,家长也需要坚持长期投资,避免短期操作,从而获取市场平均收益。

保险保障:重在疾病与教育储备

其实用压岁钱来给孩子买上一份少儿保险是个不错的选择。每年定期的投入,不仅能够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同时还能获得周全的保障。

目前市面上针对少儿的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保障型的产品,另一种是教育型产品。业内人士建议,在给孩子选择保险的时候,最好是先选健康保障类的保险,然后再考虑教育类的保险,毕竟健康的需求更为迫切。

黄金投资:既有面子,又能保值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的提高,贵金属产品近年来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作为压岁钱,不仅有面子还能保值升值。针对市场需求,商家们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儿童理财的贵金属产品。据商家介绍,他们为孩子的压岁钱打理专门开发了金娃娃、金条,在外观上采用了祥云彩带图案,金娃娃怀抱鲤鱼,更符合小朋友的审美需求。

在西方国家,人们十分重视儿童的理财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了儿童与钱财发生关系的一切环节之中。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接受经济意识教育,因为他们已经萌发了花钱的念头;5岁弄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意识。在美国,大人号召孩子从小就开始储蓄;在英国,1/3的儿童拥有银行账户;在德国,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在法国,从幼年就开启了“家庭理财课程”。

吃饺子

提示语:只为那一份不变的心愿——“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饺子对于崇尚亲情的中国人来说,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特色食品。在除夕夜里,窗外雪落无声,屋内灯光暖人,锅里热气腾腾。把所有的思念与祝福,都包进那薄薄的饺子皮里。红红的火苗,滚开的水,越煮越觉得有滋味,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盛上饺子,也盛出了对来年美好的期望。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气与好运。

关于饺子的俗语

饺子,早已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的每一个部分,无不蕴涵着中华民族文化,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是日子越过越好)。

喝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

出门饺子进门面。

饺子开口——露馅了。

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

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趣味传说

从前有一个昏庸的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有一天,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欢喜,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一个名叫苏巧生的人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正在苦恼之际,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还穿着睡衣便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随后看着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苏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憎恨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这扁食就是我们今天吃的饺子。

猜你喜欢
爆竹烟花爆竹压岁钱
空气爆竹
丰县建立四项机制 强化烟花爆竹监管
谁来保管压岁钱
压岁钱
压岁钱驾到
压岁钱争夺战
北流市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
除夕夜
湘乡市销毁非法烟花爆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