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0例

2014-03-20 09:08王政刚姜雪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黄疸型转氨酶肝炎

王政刚 姜雪华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医务科,辽源 1362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当今社会餐饮业的发展导致酗酒人数日益上升,从而致使乙型肝炎急性发作的发病率提高,大量服用对肝功能刺激大的药物是导致此类病人增多的原因之一。笔者对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10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对比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科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诊断标准参照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1],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平均年龄 (25±9)岁;平均病程 (11.5±5.5)天;甲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42例。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平均年龄 (24±8)岁;平均病程 (12.5±6.5)天;甲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40例。两组的总胆红素均在34.2~171.0μm ol/L之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受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治疗方法

1.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具体如下:根据病情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类、肌苷、

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复方益肝灵、热量以及其他护肝、抗病毒药等,监测血浆白蛋白,必要时可静点适量血浆和白蛋白。同时注意清淡饮食,适当卧床休息。

1.2 .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治疗,基本方为茵陈蒿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茵陈 20g,生栀子 10g,大黄 6g(后下),黄芩20g,滑石10g,车前子10g(包煎),甘草10g。若患者腹痛,心情抑郁者加延胡索,郁金行气解郁;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降逆止呕;纳呆,大便稀者加白术,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寒热往来者加柴胡和解少阳。水煎服400ml,每日1剂,早晚分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区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无肝脾肿大,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或消失,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变,肝功能指标异常,黄疸无明显消退。

2.2 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结果改变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比较

注:两组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经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P<0.05,两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总胆红素 (μmol/L)治疗组 50治疗前 治疗后156±82 23±9对照组 50 155±79 21±7谷丙转氨酶(U/L)治疗前 治疗后590±18 33±7 605±19 30±8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治疗组的疗效比较 [n(%)]

3 讨论

病毒性肝炎在中国的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分析如下: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三烯、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毒性因子,导致内毒素大量积聚,造成原发性肝功能损伤。另一方面,毒性代谢产物 (过氧化氢、氧自由基等)使肝细胞膜过氧化,细胞内Ca2+积聚,致钙负荷性细胞坏死,严重的会损伤线粒体、细胞核,从而引起细胞坏死和凋亡[2]。中医认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属于“黄疸-阳黄”范畴,缘于患者外感湿热邪毒、饮食不节,加上素体有内热,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疏泄失司,胆汁外溢,泛滥皮肤,另一方面,湿热下注膀胱,故面目、小便俱黄[3]。治疗的总则以清热利湿为主,方用茵陈蒿汤加减。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君药,臣以栀子清热泻火,通利三焦,助茵陈引湿热从小便而去;佐以大黄泻热通便,黄芩清中焦湿热,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之效,从而使湿热得清,黄疸消退。本研究证实,运用中药汤剂后的疗效有所提高。从西医角度说,此方在降低转氨酶和胆红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减轻肝细胞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但在改变实验室指标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在今后的科学研究中有所改善。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刘耕陶.双环醇的抗病毒及肝细胞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10,10(5):325-327.

[3]张宝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J].中国中医急诊,2008,2:247-248.

猜你喜欢
黄疸型转氨酶肝炎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世界肝炎日》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茵陈蒿汤治无黄疸型肝炎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转氨酶高与肝炎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发热黄疸型牛疾病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