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电影的发展趋势

2014-03-20 20:58杨方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创作游戏

杨方琦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推动了电影制作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也增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段和呈现形式,在此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集影视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于一体的电影艺术新形态,即游戏电影。近年来,国外影视创作领域的部分从业人员一直致力于游戏电影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成果。而国内影视创作领域有关游戏电影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理论研究基础十分薄弱,创作实践也相对落后,大多停留在游戏场景动画设计和游戏视频开发的初级阶段。笔者认为,游戏电影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电影表现元素的多样化发展,增强电影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表现力,同时游戏电影还可以将丰富的电影表现元素应用到电子游戏产品和游戏视频作品的创作上,使电子游戏和游戏视频更具艺术性、审美性、观赏性和互动性。

一、游戏电影概述

游戏电影是指电影创作者将特定的游戏背景、角色设定、游戏任务及技能作为电影脚本,全面综合地运用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作品新形态[1]。游戏电影是以引擎电影为基础,充分利用3D游戏引擎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游戏中人物和角色的控制,把真实世界的电影制作技术与技巧应用到一个互动的三维实时虚拟环境而制作出来的电影作品。吉尔·德勒兹认为,电影的力量在于电影过程与知觉思想之间的紧密结合,电影不仅把运动置入影像中,也把运动置入头脑中。[2]比较而言,游戏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态,其优势和受众群体更加明确和具体。

(一)游戏电影的形式

游戏电影作为数字产业发展的衍生物,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将现有成功游戏中的剧情和人物作为电影剧情发展的整体线索,并能够引起观影者的青睐;二是在游戏引擎基础上融入电影元素,制作成融娱乐性、审美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游戏电影。游戏电影以游戏结构为主要体现方向,或者利用游戏本身的引擎通过实时渲染而产生电影画面。它既是拥有故事情节的电影,又是观影者脑海中熟悉的操作游戏,实现了电影体验和游戏体验的无缝交叉与对接。

(二)游戏电影的受众

电影为了满足观众需要,给那些走进电影院的观众提供了逃避或释放狂欢的方式,感情宣泄所能带来的快感可能是最好的舒缓方式。[3]与其他的类型电影相比,游戏电影有自己的固有特点:观看对象相对小众,年龄偏向中青年群体,对象时尚化。即使面对的是小众的观影群体,游戏电影也能够在占领市场先机方面充分体现其优势。这样一群时尚化的中青年铁杆粉丝,具备很强的消费能力,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新事物,还愿意在生活中体验游戏电影带来的视觉盛宴与情感体验。

(三)游戏电影的作用

随着电影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与发展,当前的电影市场大环境正在发生艺术与形式的裂变。游戏题材的新鲜感和游戏玩家的广泛分布,已经成为游戏电影票房获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游戏编排成的电影,带给受众的不仅仅局限于视觉映像与音响效果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引起游戏爱好者的心理共鸣。就鱼目混杂的电影市场而言,游戏电影无疑是一种商业上的保证。游戏电影作为整个行业炙手可热的创新类别,有利于更好地表现电影元素的多样性,它能够突破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和类型电影的框架,使电影更具艺术生命力和表现力。可以说,游戏与电影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二、游戏电影发展现状分析

游戏电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资料显示,《街头霸王》是第一部改编于电子游戏的游戏电影。国内早期的游戏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不成熟的三维技术仅仅表现了游戏电影的娱乐性,与电影作品的艺术性严重脱节,没有得到多数观影者的认同。而国际电影市场上的游戏电影,不仅具备了自己的艺术审美模式,还逐渐塑造了一大批属于自己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如《哈利·波特》和《古墓丽影》等影片中的主人公。[4]

(一)成功影片解读

依据游戏电影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笔者选取了两部经典的游戏电影进行分析。一部是《寂静岭》,该影片是编剧对已经取得成功的游戏进行改编,依据原游戏的角色和情节等要素发展故事线索;另一部是《最终幻想》,该影片将游戏中的角色作为电影人物原型,在剧情安排上加以补充而制作出的游戏电影。

1.影片《寂静岭》解读

系列游戏《寂静岭》是由科乐美公司于1999年3月4日制作发售的一款3D恐怖冒险类游戏,至今已发行了8部。《寂静岭》系列游戏注重角色塑造、气氛营造和心理暗示,以电影手法开展剧情,并以营造的压抑和恐怖氛围作为游戏卖点[5]。2006年4月,由克里斯多夫·甘斯执导的影片《寂静岭》在美国、英国和荷兰等6个国家同时上映,第1周的票房收入就达到2 020万美元,成为北美票房最新的周冠军。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影片在北美地区的最终票房收入高达5 000万美元,实现了游戏电影的空前成功[6]。影片在背景设置上完全依赖于游戏本身,以罗斯、阿雷莎等游戏角色为主角,依据游戏设置的剧情发展营造了整部影片的情节线索。该影片不仅再现了游戏的原来风貌,也表达了游戏蕴含的世界观、哲学观和导演本人的价值观,还揭露了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深度挖掘了游戏电影长期以来被大众忽视的艺术价值。在《寂静岭》上映前,游戏电影一直难以逃脱批评的声音,主流电影认为游戏电影是不入流的娱乐影片,无法与其相提并论。在这种大环境中,《寂静岭》取得如此出色的票房记录,让所有人都跌破眼镜,也激发电影创作人员重新审视和思考游戏电影。

2.影片《最终幻想》解读

《最终幻想》是一款由日本Square软件公司设计开发的角色扮演游戏,从任天堂游戏机上的《最终幻想》一代开始,至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史,开发的主要游戏作品多达30余部。由《最终幻想》转变衍生出来的电影只有两部,本文以《最终幻想Ⅶ》为原型创作的影片《最终幻想:圣子降临》为研究个案。史克威尔于1996年1月宣布在PlayStation游戏机上发售《最终幻想Ⅶ》,为了迎合当时游戏业转战PC的行情,其后又在Windows平台上发布了这个版本。《最终幻想Ⅶ:圣子降临》描述的是《最终幻想Ⅶ》结局后两年内发生的故事,制作公司在创作开始时便宣称这是一部为“最”Fans服务的影片。对于“最”Fans来说,这部影片的意义是无法超越的。另外,面对一些没有游戏经验的观影人,该影片的人物形象、绚烂画面、丰富剧情和唯美声音,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刺激,为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电影整体制作角度看,CG技术的应用,让所有的观看者惊艳,每一根发丝和每一片树叶都显得栩栩如生,每一场打斗和每一个表情都展现得精雕细琢,每一次镜头的推移和每一种光影的效果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精美绝伦的场景让这部影片完美无暇。据史克威尔公司发布,此片的制作费高达4 000万美元,对于CG影片而言,永远是Fans心中的经典之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游戏电影虽已渐露头角,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它仍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资金压力大

以游戏角色为主要表现手法来创作游戏电影,首先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运用CG特效技术制作的游戏电影面临着高昂的制作成本,为了能够给观众带来最绚烂、最直观的视觉效果,短短一分钟的制作费用往往高达数百万美元。同时,游戏电影的创作对电影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在掌握电影制作技术与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游戏制作的基本功底。另外,游戏电影创作者要勇于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在关注这些批评的同时,要更加完善支撑其发展的技术。

2.受众群体小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影,游戏电影的观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来讲,大众倾向于接受传统电影,而在内心深处对游戏电影或多或少存在抵触情绪。游戏电影的受众群体,更多倾向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群体,与此同时可能会把另外一部分群体拒之门外。虽然有大量的游戏发烧友偏爱游戏电影,但是始终无法避免受众群体小的客观现实。

3.题材范围窄

游戏电影由于受到游戏脚本自身或者游戏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限制,往往只能在特定的游戏情节中发展电影的剧情,或古典风,或战斗风,无法像其他传统类电影一样拥有天马行空的剧情结构。例如,古风类型的游戏,无法创作成剧情紧凑、场面激烈的游戏电影。

4.市场不规范

游戏电影市场不规范,主要归结于游戏电影创作者一味追求票房收入和技术创新,而忽略游戏电影传递的游戏或剧情的核心价值。同时,由于国内游戏电影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导致游戏电影的理论缺乏和技术落后。虽然游戏玩家利用游戏拍摄插件和游戏引擎制作了非常多的游戏短片,但绝大多数作品是娱乐性强而专业性不足。整体来说,游戏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从而导致游戏电影的认可度偏低。

三、游戏电影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国内外游戏电影的发展,虽然存在资金压力大、受众群体小、题材范围窄、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但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游戏电影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商业发展互赢、技术艺术融合、技术力量变革和创作深度挖掘四个方面。

(一)商业发展的互赢

电子游戏产业和电影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对技术极度依赖、发展势头强劲以及在艺术形式、制作方式、娱乐兴奋点等方面都有共通性,同时两者还存在较高的互补性。与电影相比,电子游戏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而发展日趋成熟的电影艺术可以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为电子游戏创作提供更多的养分[7]。这些相似性和互补性,为两者融合后的商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影观众群和游戏玩家群,都是彼此潜在的消费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提升空间。毋庸置疑,电子游戏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内容,也增强了电影的感观。电子游戏是推动和促进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游戏电影成为电影新形式后,也能够丰富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电影市场的产品形态。

(二)技术艺术的融合

电子游戏中大量技术元素的应用和视觉色彩的极度绚烂,充斥了观影者的文化想象。这也是游戏电影长久以来一直招人诟病的重要原因,电子游戏与电影融合发展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艺术色彩无法融合的现象,让受众群体和影评人无法接受和理解。随着理念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游戏电影的艺术特色融合必然会更加成熟。同时,电子游戏本来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同样会产生一些技术含量低与趣味性不强的作品。另外,从两者的融合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电子游戏还是游戏电影都不再一味地追求高端的技术,而是注重两者在艺术领域的融合与突破。场面的调度实现了游戏与电影的完美链接,多元化配音带来了听觉享受,以及剪辑重组后的画面带来了视觉震撼等,游戏电影的发展聚焦逐渐向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转移。电子游戏同样也为电影发展带来了多元化的题材表现,让电子游戏的艺术形式有机融合到电影艺术作品中,为电影艺术作品的创作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游戏电影会更加注重艺术形式的体现,把电子游戏的正面艺术价值表现得更为丰富。

(三)技术力量的变革

游戏电影的影像本体,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运用,该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传感器技术等多种技术[8]。国内很多教育培训机构将3D技术、CG电影技术培训作为自己的主打产品,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行业精英投身到电影创作领域,有效拓展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宽度。电子游戏丰富的画面语言,为游戏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也无法避免专业性太强、耗资巨大的客观现实。因此,很多网络游戏自身就附带有视频拍摄插件,以便游戏爱好者和电影创作者更好地利用游戏引擎对游戏内原有的角色和场景进行重组,这样也大大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性。在此过程中,录制和剪辑软件逐渐被普通受众接受和掌握,这些简单易学的制作软件,为游戏电影的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社会上诞生了许多平民化的影视艺术作品创作团体,吸引了大量的游戏爱好者参与电影作品创作,让更多的普通人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从此让游戏电影创作逐步走向大众化和普及化。

(四)创作深度的挖掘

游戏电影在影视创作方面的发展将更多地体现在内容创作上。游戏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电子游戏与电影的有机融合,既要有电影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又要有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目前国内游戏电影市场并不成熟,游戏视频种类繁多但缺乏深度,没有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提升。可以说,游戏视频的简短化和一味地追求绚丽技术,并不是游戏电影发展的主流,也不能代表游戏电影的发展趋势。国内游戏视频的未来发展,不仅要注重艺术基础理论研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层面的技术进步。游戏电影既是技术的范畴,更应该是艺术的范畴,内容创作不能肤浅地停留在游戏的表层,也不能只为游戏开发商服务。游戏电影更应该像电影一样,以影视创作理论为基础,紧密结合电子游戏和现实生活,挖掘题材的创作深度,并运用专业的电影表现手法赋予游戏电影生命,使之成为一件艺术作品并能够最终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结语

通过对游戏电影的概述、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发展现状的研究,本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分析和预测游戏电影的发展趋势,以期引起业界的关注与重视。从整体来看,游戏电影的出现培养了一大批新的受众群体,同时也激发了观影者对游戏电影的更多关注,有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我国游戏电影虽然起步晚、发展慢,但是植根于普通大众,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进而促进游戏电影的发展。因此,国内电影从业人员应该转变对游戏电影的认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拓展游戏电影未来发展的无限空间。

[1]李晋林.游戏电影给游戏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J].当代电影,2009,(7):126-128.

[2][美]道格拉斯·布朗,[英]谭雅·克里兹温斯卡.电影—游戏与游戏—电影:走向一种跨媒介的美学[J].范倍,译.电影艺术,2011,(3):100-107.

[3]杨曙.电影受众的娱乐与狂欢[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6-59.

[4]王晓晶,詹秦川.电影游戏——当代艺术新形态[J].电影评介,2010,(6):87.

[5]黎风,施小萍.“游戏化”电影改编与“后现代”思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171-173.

[6]陈家洋.游戏改编电影:数字技术背景下的电影“奇观”[J].艺海,2010,(11):82-84.

[7]袁联波.电子游戏与电影产业在融合中的冲突[J].电影艺术,2007,(2):115-117.

[8]向曼.游戏电影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1,(8):171-172.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创作游戏
数学电子游戏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一墙之隔》创作谈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创作随笔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