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2014-03-20 06:08马龙冯超臣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亚区咸水开采量

马龙,冯超臣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 兖州 272100)

菏泽黄泛平原地区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是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经济布局中居中部过渡地带,具有承东启西、引南联北的战略地位。菏泽黄泛平原地区主要是包括东明、鄄城、定陶、曹县、郓城、牡丹区、成武、单县和巨野县中西部地区。近年来,随着全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工农业用水日趋增加,地下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此,摸清区内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有利于实现区域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1 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

1.1 浅层含水岩组及富水特征[注]①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资源潜力研究报告,2007年。

黄泛平原浅层含水岩组是由黄河多次泛滥沉积而成,底板埋深一般40m左右,按砂层分布及富水性等差异,分为3种地段:

1.1.1 古河道密集带——淡水丰富地段

含水层岩性以粉细砂、粉砂为主,粗砂和中砂次之,其中心部位以细砂和中砂为主,砂层累计厚度一般大于15m。涌水量大于40m3/h,西部及沿黄一带大于1440m3/d,以重碳酸盐型水为主。古河道带具明显的条带状分布。

(1)沿黄古河道带:位于区域西部,分布在东明、鄄城和郓城以西的沿黄地带,宽约4km。

(2)中部古河道带:位于区域中部,由东明县南部马头起,经马岭岗、菏泽向东北至郓城黄堆集,宽约10km。

(3)中南部古河道带:位于区域中南部,分布范围小,西起曹县城西北,向东北经普连集、古营至成武伯乐,宽约6km。

1.1.2 过渡带——淡水较丰富地段

分布在古河道带的外围,含水层岩性仍以粉砂、细砂为主,但层数增多,单层厚度变簿,砂层累计厚度10~15m,涌水量一般在480~960m3/d。

1.1.3 河间带——淡水贫乏地段

含水层岩性由粉砂、细砂及粉质砂土组成,砂层累计厚度5~10m,一般涌水量小于480m3/d。

浅层含水岩组所赋存的地下水,参与三水转化,以垂向运动为主,埋藏浅,水质良好,易采易补,水资源再生能力强,是比较理想的水源地。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分区见图1。

图1 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富水性分区图

1.2 浅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2.1 补给条件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

降水入渗:区内浅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占总补给量的85%。区内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另由于饱气带岩性为粉砂—粉质粘土及粉砂组成,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

河流侧渗补给:区内浅层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黄河从区内西北通过,流长约7.5km。据资料,黄河水位高出两岸地下水位3~5m,能不断地补给两侧浅层地下水。侧渗补给的河流主要是黄河,其补给量占沿黄区总补给量的36%,影响宽度大于6km。

农田灌溉回渗:区内沿黄河一带,引黄灌区、渠道渗漏补给浅层地下水。区内大面积进行农田灌溉,其回渗部分也是浅层地下水补给的重要来源[1-4]。

1.2.2 径流条件

区内浅层地下水径流条件受地形、地貌和补给源的影响比较明显,区内为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浅层地下水总流向自西向东,水力坡度平均0.2×10-3,西部沿黄及南部古河流带水力坡度稍大。虽然区内浅层地下水径流方向明显,但径流迟缓,浅层地下水是以垂向运动为主。

1.2.3 排泄条件

区内浅层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2种:一是蒸发排泄,二是开采排泄。其中蒸发排泄占总排泄量的45%,开采排泄占总排泄量的55%。

2 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浅层地下水是区内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之一,其中以农业开采量最大,其次是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工矿企业生产用水。2009年全区浅层地下水总开采量81854.00万m3,其中农业用水开采量占全区浅层地下水总开采量的78.99%;工业用水占10.47%;居民生活用水占10.54%[注]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查院,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及地质环境监测报告,2009年。。

浅层地下水是全区农业灌溉用水主要用水水源。区内农业灌溉发展不平衡,沿黄一带有引黄之利,少有机井,以引黄灌溉为主,地下水开采量较小。而郓城南部、曹县东南部、单县西南及东部,农田灌溉几乎全部开采浅层地下水,占全市浅层地下水开采量70%左右。其余为井、渠结合灌溉地段,在引黄无保障情况下,降水量大,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就小,反之则大。

工矿企业生产用水以开采地下水为主,主要集中在城镇附近,其余乡镇零星分布。各工矿企业用水大部分没与集中供水管网联网,往往根据自身用水需要就近打井取水,以开采浅层地下水为主,辅助开采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开采井深一般小于50m,与农业灌溉开采相似,这就逐渐形成了开采过分集中和开采层单一的格局。

浅层地下水是区内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之一。除城区居民饮用城市自来水供水水源外,其他乡镇村根据自身用水需要打有自备水井。据调查,乡镇村的自备水井主要开采埋深小于20m的浅层地下水,绝大多数是压水井。

3 浅层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3.1 地下水开采潜力判定方法

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包括2个方面:一是指现状开采条件下剩余的那部分资源量,也称为剩余资源量;另一方面主要是指激发补充量或通过人工调蓄扩大的降水补给量等。因此可以把上述剩余资源量和激发资源量(补充资源),包括其他可能扩大的资源量,统一称为地下水潜力资源。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按下式计算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

P=Q允/Q采

式中:P—潜力指数(无量纲);Q允—允许开采量(万m3/a);Q采—实际开采量(万m3/a)。

表1 地下水开采潜力分区标准

依据P值的大小,相应地圈定地下水有开采潜力区、采补平衡区和开采潜力不足区。对开采潜力不足区和有开采潜力区,再根据开采程度和地下水剩余开采资源模数M进一步划分亚区(表1)。

3.2 浅层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

采用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法来分析各县、区的开采程度的强弱,判定其开采潜力(表2)。从计算结果来看,全区浅层地下水尚处于正均衡状态。全区平均开采潜力指数为2.46,属有开采潜力区。但由于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强度不均,开采布局不合理,使得地下水资源分布与开采潜力各地不同。如鄄城县、郓城县、东明县、牡丹区沿黄县区开采潜力较大,巨野县、定陶县、成武县、曹县、单县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开采潜力中等或较小。

表2 浅层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计算结果及开采潜力分区

4 开发利用区划分区及对策

4.1 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区划分区

通过对全区地下水资源的潜力分析,全区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增强开采区。再根据开采潜力的大小,将该区划为大量增强开采亚区、中等增强开采亚区和少量增强开采亚区(图2)。

图2 菏泽黄泛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区划分区图

4.1.1 大量增强开采亚区

浅层地下水大量增强开采亚区主要分布在沿黄的东明、鄄城、郓城、牡丹区四县(区)的引黄区及井渠结合灌区。

4.1.2 中等增强开采亚区

浅层地下水少量增强开采亚区分布于曹县、定陶、成武和巨野县井灌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高,可扩大开采潜力中等,可中等增强开采。若局部地段井群布置不合理,形成季节性漏斗,可视漏斗发展情况调节开采量达到采补平衡。

4.1.3 少量增强开采亚区

浅层地下水少量增强开采亚区主要分布于单县。该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扩大开采潜力较小,可少量增强开采。由于该区远离黄河,大气降水为该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丰水年区内浅层地下水可得到有利的补充,枯水年份可能出现超采现象。因此,该区允许适量增加一部分开采量,以分散开采为宜。

4.2 浅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

通过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本着科学合理的采、补、控、改等原则进行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4.2.1 增源区

沿黄的东明、牡丹、鄄城、郓城属于增源区,位于该区上游,黄河测渗和引黄灌溉回渗水可大量补给浅层地下水,是该区浅层地下水补源条件最好的地区。该区要搞好绿化,扩大黄灌区,增加浅层地下水的补给量。

4.2.2 增采区

研究区南部的定陶、巨野、成武、曹县、单县为增采区。该区浅层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开采潜力较大。在不致引起环境地质问题的前提下,今后要在充分引用黄河水的基础上,加大对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4.2.3 节水区

节水区主要分布在各县城区附近和井灌区。这些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形成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如牡丹城区、鄄城城区以及单县城区以东地区。从多年监测资料显示,虽然在雨季和丰水年份这些地区地下水能得到有效补充,但由于多处于城区附近,易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应减少地下水开采。

4.2.4 咸水改造利用区

主要分布于巨野县区域内。该区浅层地下水为微咸水和咸水,应改造和利用这些咸水资源,咸水改造是对浅层咸水通过抽排咸水,自然和人为补淡的手段,逐步使咸水淡化的过程,由于投资大、成本高,在目前全面开展咸水改造工作是不现实的。据以往咸水灌溉试验表明,在良好的排水条件下,利用5g/L的咸水在作物关键时刻浇灌,有显著增产效果。因此,在干旱缺水季节,大量提取微咸水灌溉,或与河水、浅层淡水混灌,不但能扩大水资源,而且在利用中能有效的腾出地下库容,为雨季补淡创造条件,这对咸水改造,以及综合治理旱、涝、咸、碱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徐军祥,康凤新.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1:242-254.

[2] 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37.

[3] 徐建国,卫政润,张涛,等.环渤海山东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分析及利用对策[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27(3):203-207.

[4] 李常锁,王少娟,张海林,等.黄泛平原区(1∶25万济南幅)浅层孔隙水多年动态变化特征[J].山东国土资源,2011,27(1):17-21.

猜你喜欢
亚区咸水开采量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京津风沙源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对防风固沙服务功能的影响
浅析福建深部高温岩体地震异常响应
阿尔茨海默病前扣带回亚区体积与认知损伤相关性
基于海马亚区的阿尔茨海默病磁共振结构和功能连接研究
聊城市地下咸水地质特征与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惊险!大胆蜗牛鳄口脱险
利用统计分析法预测地热水可开采量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新疆石油开采量总额增长
微咸水滴灌能提高红枣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