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及其给我国的启示探讨

2014-03-20 23:36袁立蓉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启示模式

袁立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经济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经济发展带来了各项事业的进步,我国的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大。但是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也越来越大。要解决我国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仅仅从国内的视角出发,势必会比较狭窄,需要更加宽阔的视野,能够更加理性的利用国外改革的成果也是一种比较好方式。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调整模式之后,提出了对于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启示。

关键词:国外产业结构调整 模式 启示

一、引言及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前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人口红利,发展简单的加工业;以后逐渐转变为发展重工业,并保持人口红利;但是现在,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退,投资的经济效益也受到影响,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一个不得不探讨的话题。

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初期是第一产业(即传统的农业)比重较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工业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第一、三产业的比重相对比较落后。后工业化时代,要求第三产业能够独挡一面,占据较高比例,工业比例其次,农业比例最低。

按这种规律的划分,第一种是农业比重独大的模式,一般属于农业社会。这种经济模式主要依靠自然力进行生产,没有足够生产力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是一些落后的、未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第二种是工业比重最大的模式。虽然与农业比重独大的模式相比较,第二种模式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模式产生的问题最多,各种矛盾也是最为突出的,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因而调整结构的呼声最为强烈。第三产业占较大比重是较为理想的模式,是一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追求的方向。

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模式属于第二种,即工业占据比重较高,面临的改革矛盾十分突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第三种模式。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来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仍然有13%左右的比重,而比较成熟模式的农业产业结构只占5%以下;工业所占比重46%左右,而比较成熟模式的工业所占比重在30%左右;服务业所占比重41%左右,而比较成熟模式的服务业比重一般为60%以上。其中,现代化的经济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高端产业占据比重大,带动效应明显,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时潮。

从上述比较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产业结构无论从整体还是从单方面来说,都与比较成熟模式有很大差距;无论从量的角度还是从质的方面,都显得相对不足。我国的改革距离目标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相对缓慢,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的我国工业比重一直不合理,对外的简单加工工业发展过剩,对外依赖度高,投资相对过剩,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高;现代服务也发展较为滞后,金融、信息技术行业引领作用难以实现。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近两年经济发展不景气,国内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内经济发展预期增长率难以实现,国际贸易比重严重失调,影响国际国内安定的因素日益增加。

基于以上分析,协调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一种必然。要解决我国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仅仅从国内的视角出发,势必会比较狭窄,需要更加宽阔的视野,能够更加理性的利用国外改革的成果也是一种比较好方式。本文在探讨国外一些比较成功的调整模式之后,提出了对于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启示。

二、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介绍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美欧等发达国家、日韩等新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已经相对成熟,其发展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先了解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一)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强国,必然是探讨的话题。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美国在其传统优势产业方面与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产业发展出现冲突,其优势日益被其他国家的价格优势所取代,传统制造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美国的其他产业也还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改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一种必然要求。美国所采取的方式是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一种发展的内动力和活力,从而摆脱了制造业和经济危机带来的困境。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再次受到打击,发展速度减速。美国通过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调动高技术产业发展;通过金融创新,让经济持续保持活跃。美国通过多种方式,把重心放在高技术产业发展和金融产业创新,摆脱了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二)欧洲部分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欧洲国家中产业调整较为合理的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德国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制造行业的改善,其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制造业做出了品牌。制造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产业:一是汽车产业。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支撑在于良好的汽车性能和稳定的技术保障;二是机械制造。能够生产生产机械的企业,一般被认为是生产能力的象征。德国就拥有这种生产能力,其机器制造的本领和能力一流,成为该行业的支柱;三是化工行业。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化工行业的门槛稍低,使得德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受到很大冲击。因此,德国目前产业的支柱在制造业,制造业的核心在于汽车和机械制造,其通过有效的订单式生产,有效地避免了经济一体化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法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较多地表现在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到传统产业的复兴中。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思路来看,发展高科技是一种大的趋势,而法国却没有遵循此路,主要原因是其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经济泡沫,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因而,法国将高技术产业的成果应用到传统产业中,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产能,也给传统的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中,法国做得比较好的是鼓励跨国公司的发展,通过跨国集团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数,有利的推动了经济的发展。endprint

(三)部分新兴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韩国作为新兴国家,原来的依靠劳动力及价格优势已经难以持续,经济出现了不景气的形势。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一些劳动密集的产业,例如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较多的影响,支撑作用难以体现。韩国产业调整的出路在于造船业以及汽车产业的发展。韩国根据经济形势主动改变产品和策略,适应市场需要,有效地推动了造船和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振兴。

日本产业结构调整始于2002年的“活跃战略”。调整的主要切入点为高尖端的产业,包括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信息通讯等行业,并保障这些产业的投入,积极支持这些产业的成果转化,开展与其他经济体的竞争。这项策略的保障措施就是教育的支持计划。通过给予教育极大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教员的待遇,提升教员的学历基础,倡导全社会尊重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氛围。这样就为“活跃战略”提供了足够的人才基础和人才保障。同时,健全公司养老等社会体制,人才一旦进入这些公司,公司就积极保障其拥有养老和医疗的权利,给予其丰厚的退休待遇,从而有效的保障了人才基础,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其他的国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也形成了比较丰富的成果,找到了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在这里就不一一进行列举。

三、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日益显现,经济发展中要求进行产业调整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借鉴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我国产业困境的方案,是很有意义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主要是:

进一步明确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体系,有重点的有意为之。可以说,当前我国经济的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目标体系就应该进一步明确,可以确定为:通过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提高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使我国整个产业结构不仅实现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推动产业结构的质的变化,即从低级化状态向高级化状态转变。

按照这一种目标体系的指导,就应该做到有重点的开展工作。所谓重点,就是做到有突出的地方。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可以通过有重点的调节,适当的带动,保障这种效益达到最大化。

重视高科技的作用,强化其在传统产业的中的再创造作用,提供相应的保障体系。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我国而言,应根据我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新型环保技术,大力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通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重点投入,以培植新的产业群。

高技术的发展也应该融入到传统产业发展中去。比较而言,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发展有着多种优势,但是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才可能为发展带来新的生产力。把高技术投入的新产业中,形成一种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就更加能够起到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能够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相应的保障。

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重视配套的政策和措施的扶持。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一种导向,只有政策的导向才能够很好的引导我国产业调整的资源合理流向,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产业体系,将会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不断的活力。

四、结束语

一些发达国家结合本国实际经历了适合本国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道路,其部分经验也可以为我国所吸收。制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体系,发展高技术产业,注重融合我国的传统产业正是一种新的举措和法则,必将有利于更好的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也必须明确,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持续不断的坚持才有可能达到调整效果。

参考文献:

[1]金碚,吕铁,李晓华.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0,( 8)

[2]李柯辛.西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及对我们的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1997,( 5)

[3]蒋智华,郑玉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及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5,( 10)

[4]郑北雁.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N].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6)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模式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