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4-03-21 11:43
体育科学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类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唐 华

(海南大学应用科技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

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的进一步深化,体育产业成为海南省经济上新兴增长点的趋势越发突出,商业体育类、休闲体育类以及大众体育类运动项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较快发展。各种运动项目训练基地,新兴运动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散布在海南岛各个角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海南省高校体育的现状发展如何,能否满足现代教育和体育发展的要求,是高校管理部门、学校领导以及体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实施科教兴琼战略,分析海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现状,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以及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海南省高校的体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研究海南高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现实状况,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海南省高校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1 研究方法

调查法:对海南省海南大学、琼州学院、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4所普通全日制本科院校的体育基本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截止日期2013年7月)。调查内容主要有:学校体育设施经费来源、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体育场地利用情况、体育场地管理情况、新兴体育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在校学生人数等。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访谈法:对海南4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主管领导、体育部负责任以及资深体育教师进行了访问,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2 调查结果(见表1—3)3 分析与讨论

3.1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现状

3.1.1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情况

海南省4所高校室内外体育场地的总面积为285 627 m2,各学校场地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海南大学51.6 %、琼州学院30.4 %、海南师范大学14.8 %、海南医学院仅占3.15 %。海南高校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为3.44 m2。根据国家教育部体育工作条例规定,普通高校1~2万规模的高校,其体育场地生均使用面积为4.7 m2,说明海南省高校体育场地的标准善未达到国家最低标准,尤其是生均最低水平的高校与国家生均标准相差4.06 m2。由此可见,体育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亟待加强。

表1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表

表2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利用与管理情况表

表3 海南高校校区分布情况表

3.1.2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海南高校有1所高校不满足体育教学,其余3所是基本满足。在面向社会开放方面,实施有偿与无偿开放的各占一定比例。在面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少部分学校同时在课余时间开放。

3.1.3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筹资与管理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在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的经费来源方面,4所学校都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场地管理方面是学校体育部自主管理。

3.1.4 海南高校新兴体育项目场地设施开发情况

近年来,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的进一步深化,体育产业成为海南省经济上新兴增长点的趋势越发突出,商业体育类、休闲体育类以及大众体育类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较快发展,各种运动项目训练基地与新兴运动项目的训练基地在海南岛扎根落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南省高校体育项目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如海南大学积极引入木球、棒球以及垒球,和各高校沙滩排球的开展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当前木球项目的国家队落户海大,学校先后修建了多个木球场地和棒垒球场地,为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提升学校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仅仅是局限于此是完全不够的,海南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怡人的气候环境,为开展众多新兴体育项目提供了地利,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新兴项目的引进,办出具有海南岛特色的高校。

3.2 海南高校体育场地存在的问题

3.2.1 体育场地利用效率不高

由于学校领导对于体育场地是否对社会开放所持观点不一,使得体育场地负责人把握不好开放的度,从而出现体育场地使用效率不高,部分场地闲置的情况。一般而言,高校体育场地应在满足学生教学与训练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地向大众开放,是完全可以的,只要管理者把时间协调好,使开放与体育教学和训练互不冲突。

3.2.2 体育场地资源结构性失调

根据调查了解到,海南省4所全日制本科高校都存在着多校区办学的情况,其原因源于高校合并以及新校区的开发。高校合并对于教育资源整合与提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校区的存在,同样也有可能导致原有固定资产疏于管理或者浪费的现象。由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分散,如果各校区体育场地设施与学生人数不匹配,则必然会导致场地资源紧缺和浪费,原本总体合理的局面,场地的使用也必然变得紧缺。如在海南大学的3个校区中,海淀校区几乎容纳了全校学生的78 %左右,儋州校区为15 %,城西校区仅为7 %。这些因素导致体育场地设施仅仅是基本满足教学与学生锻炼。因此,海南各高校对校区体育场地结构的整合有待进一步提升。

3.2.3 体育设施建设经费来源单一

近年来,海南省作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一环,在兼备了国际旅游岛、海南特区等诸多具有国家政策倾斜的荣耀头衔冠名之下,体育产业成为海南省经济上新兴增长点的趋势越发突出,商业体育类、休闲体育类以及大众体育类运动项目,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较快发展。然而,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下的前沿阵地,市场化特征在海南省高校中并没有凸显出来,海南高校教育设施的建设依然建立在国家财政的基础上,没有较好的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例如,可以建立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筹资模式,确立以高校与市场经济接轨为基础,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成为筹资主体,建立政府、私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此外,顺应市场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来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3.2.4 体育场地资源产业化、管理市场化意识淡薄

调查了解到,海南大学儋州校区与当地政府合作,定期为儋州市各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人员提供体育场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既有效提高了场地利用效率,又促进了高校与地方的交流与联系。众所周知,体育场地本身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折旧和老化的周期,国家花巨资建造的场馆,如果只当作摆设,任其自然老化直至报废,将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根据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80 %左右是由于体育资源的缺乏。而高效的体育资源最集中、最齐全、最充分,能否有效地满足社会大众体育锻炼的需求,与高校体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整合程度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大众对高校体育场地的需求是很强劲的,因此,高校在满足教学的前提下,应当积极面向社会开放,使体育场地资源产业化、管理市场化,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为体育场地维护与更新的费用得到一定补充,而不是一味的依赖学校拨款。

3.2.5 新兴体育项目场地设施开展不足

新兴体育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开展时间短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如攀岩、轮滑、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素质拓展等等。调查显示,海南高校绝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展新兴体育项目持支持态度,目前校园内开展最多的新兴项目主要有网球、跆拳道、自卫防身、棒球、门球等。其中海南大学的门球与棒球开展的较好,几乎每年都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性赛事。而对学生身心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如攀岩、素质拓展、校园定向、电子竞技等几乎没有。近年来,海南省的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横渡琼州海峡、环岛自行车、沙滩节、登山以及漂流等品牌项目发展迅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海南省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应当受到一些启示,结合海南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怡人的气候环境,积极尝试新兴体育项目推广,办出具有海南岛特色的高校是实现海南高校体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

4 体育场地资源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我省高校多校区办学模式必将是长期走向,在此情况下,合理规划各校区的教学资源和各校区学生人数分布,既是解决场地紧缺的有效途径,也是避免闲置和浪费的重要手段。

4.2 转变体育场地经费筹资模式

虽然国家财政在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逐年递增,但是面对庞大的高校群体,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况且这种计划经济式的发展模式,与高度市场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对于经费来源,不能一味的建立在国家财政的投入,可以尝试建立高校体育设施建设筹资模式,确立以高校与市场经济接轨为基础,独立法人实体的高校成为筹资主体,建立政府、私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此外,顺应市场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趋势,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融资手段来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4.3 逐步推进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高校体育场地社会共享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海南省高校体育场地的管理体制必然要逐渐打破。使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能够按正常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加快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顺利发展,促进学校体育产业化,为学校体育资源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4 积极引入新兴体育项目

海南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展应当借鉴本身体育品牌的成功打造,结合海南岛自然优势与学校实际,积极尝试新兴体育项目推广,办出具有海南岛特色的高校是实现海南高校体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

[1]潘懋元,邬大光.介入资本市场:高等学校融投资体制的一种尝试[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8):5-8.

[2]洪成文.国外大学经费筹措的主要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0(3):110-111.

[3]施彬.上海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运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论文专辑):270-272.

[4]张杰.我国体育场馆冠名权经营管理模式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5,25(7):49-52.

[5]朱家位.拓展与延伸高等教育融资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4):191.

[6]苏训诚.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3(3):8-9.

[7]管庆丽,王海源.试析德国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7(2):60-61.

[8]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2005(12):12-27.

[9]李晓红,何强.高校体育设施有偿使用的可行性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89-491.

猜你喜欢
体育类场地设施体育场地
浅析体育类短视频的传播策略——以抖音为例
2020年在晋招生高校体育类专业录取统计表
体育类高校学生党支部优化建设研究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2018年部分院校体育类专业在晋招录信息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石狮市城市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的研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