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

2014-03-21 22:28喻晓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青春情境活动

喻晓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课程形态。新的课程形态需要新的学习方式与之相适应,而在初中教学实际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却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学生参与性与体验性的缺失,限制了这一极具生命力的课程发挥作用。很多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合作学习,但或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或很少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导致合作学习运用效率不高,其作用未能较好发挥。

基于以上情况,笔者尝试将角色模拟与合作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相结合,运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贯彻活动课程的理念与要求。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些角色引入校园,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感觉、体验、鉴别和评议。组内成员在活动中模拟一定社会角色及其所包含的行为,合作互助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模拟一定的社会角色,通过对角色所应承担的行为的模拟来完成个体的任务;小组内每个角色都应该是相互关联的,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伴随着与其他角色间积极的沟通、合作,学生通过协作来完成任务,同时以角色模拟的方式让每个学生获得个体体验。通过教师的细心指导,最终实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下面基于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运用策略谈几点看法,以期引玉。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活思维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通过让学生模拟社会角色,在模拟情境中开展一系列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由于认识水平和条件所限,学生不可能亲身参与到所有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情境中,创设有效的活动情境便成为影响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该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关注活动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就必须让学生的社会实践、体验获取、经验分享等活动都在一定情境中进行。同时,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通过寻求解决方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比照文本环境,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文本环境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往往有着一定的差别,为让学生能真切感受,引起探究兴趣,在教学中笔者常抓住文本中重要的场面,让学生从自己的相似体验说起。如在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时,从自己出来工作的孤独体验,进而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孤独感受,再比照《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一段孤独体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孤独的内涵,明白孤独是一种磨砺,要在孤独中成长,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激荡学生情感。现代媒体中声音、影像资料等的综合运用,极易感染学生情绪。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将多媒体手段广泛运用于教学,引导学生由视觉到听觉,由联想到再创造,由寂默无语到心有千言万语。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通过模拟诵读,更是让学生感受到了自然的壮观,更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课后练笔让学生写一段文字谈谈自己对风雪的认识,并交流进行角色体验,让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抓住文章旨意,创设冲突情境,激活学生见解。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对立观点,并提供表达感受的机会,从而迅速激活学生思维,进行积极思考。在学习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后,针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大对立观点,让学生分成两方进行辩论。矛盾带来了对立,对立带来了张力,双方的对峙激发了学生的斗志,在辩论中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的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种特定的生活情景剧中喷涌交汇。

二、模拟多元角色获取体验

著名的心理剧理论家莫雷诺认为,如果让个体扮演某些角色,不仅能表现创造性自我,更能因为心灵的开放而发展积极的情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心概念。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过程,而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获得多方面体验的机会。它恰当引入各种社会角色,让学生在自身特点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体验。学生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模拟,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认识到角色应尽的社会义务,从而在与其他角色的合作互动过程中,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同时也获得个人的发展。在各种角色的体验中积累经验、感悟人生,更迅速全面地认识社会、体验社会。

模拟文本角色,真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在学习《心声》时,学生开始很难进入角色。笔者让学生模拟李京京深情诵读《心声》中能表达自己心声的片断,配上特定的音乐,营造了一种氛围,学生真正走入了李京京的内心世界,其中有几位学生也主动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如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老师对自己的误会等,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重视活动角色有效参与

很多时候,综合实践课堂看上去上得热闹,然而用个别汇报代替小组交流,用单纯观看表演代替观看思考,真正动起来的只有十来个学生甚至更少,很多学生采取一种剧院观众的态度游离于教师的设计之外。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不可能有实践活动的真正实效。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如学习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时,组织了一次主题为“畅谈青春”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搜集赞美青春的诗文和音乐及有关青春的格言,活动中四位学生分别诵读名家作品中的青春颂歌,如席慕容的《青春》、王蒙的《青春万岁》等,随后学生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青春理想及青春座右铭。学生通过对角色的模拟,去感悟青春、体验生活,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验到自己的责任,感受到了青春的激情、青春的朝气,获得了整体发展。

同时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中,角色之间相互配合,任何角色的缺失都可能造成小组任务完成的延后和失败。在小组中,每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培养良好的人际交流技能,而这正是当前许多独生子女所缺乏的。在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这个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都有自己明确的任务,都受到一定奖罚措施的限制。当学生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生成活动资源拓展主题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和生成的过程。每个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正是遵从了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殊需求。学生角色不同,则活动过程各异,学生在一个开放的情境中满足各自的需要,获得不同的发展。在这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模拟的角色不同,遇到的困难不同,也生成不同的解决方式,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宝贵教学资源。

另外,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情境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要不断根据教学情况的变化加以完善,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动态生成的资源,灵活地为我所用。

主题在“生成”中凸显价值。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冥思苦想了一些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主题,却往往遭到学生的冷遇。如果把学生在学科学习、各类活动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合,确定为活动的主题,对学生而言,自然就成为了他们认为最值得研究,最有价值的主题。如学生对《范进中举》中范进“喜极而疯”的原因极为感兴趣,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从封建科举制度中的范进角色模拟中分析原因,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也让他们进一步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过程在“生成”中延伸扩张。活动实施过程中通常会有意外发生,面对学生的这些生成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不断地将活动引向深入。在学习第一单元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及《外国诗两首》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朦胧诗及美文,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

成果在“生成”中充实丰富。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的认可与指导,将会成为新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与起点。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角色模拟式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追求的体验性与参与性,能较好走进文本,体验生活,同时能有效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信赖与合作,相信也会成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学方式的极好借鉴。

参考资料:

1.靳玉乐主编《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

2.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开明出版社。

3.靳玉乐主编《合作学习》,四川教育出版社。

4.左昌伦《促进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青春情境活动
不同情境中的水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护患情境会话
青春献礼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