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4-03-21 13:59沈维增张海艇陈晓峰谢峥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痞满泻心汤排空

孙 莺,沈维增,张海艇,陈晓峰,谢峥伟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10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疾病,是具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烧灼感或上腹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以消化不良为主诉的患者占普通内科门诊的11.05%,占消化专科门诊的52.85%[1]。根据罗马Ⅲ标准将FD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2]。尽管F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是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内脏功能敏感性增强、胃肠动力学障碍、心理障碍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3]。目前治疗FD主要是对症治疗,以促进胃肠动力为主,同时采取制酸护胃、调节内脏感觉、抗焦虑抑郁等方法。但因其易反复发作,涉及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4]。传统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调节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FD属中医“痞满”范畴,笔者采用《伤寒论》四逆散和半夏泻心汤合方加味治疗F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病例选择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中医科门诊或病房70例FD患者。西医诊断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5]中的相关标准:病程至少6月,近3月满足以下诊断标准且至少具备下列1个症状: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同时无器质性原因可解释上述症状(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中医肝脾气滞证痞满的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拟定。主症:胃脘痞闷,餐后饱胀。次症:早饱厌食,腹痛,嗳气泛酸,心烦易怒,喜叹息,恶心呕吐,便秘。舌苔薄白,脉弦。具备主症及兼症2项,舌苔脉象基本符合。

1.2 一般资料 选择中医诊断为肝脾气滞证痞满,西医诊断为FD餐后不适综合征的年龄在18~65岁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四逆泻心汤加味:柴胡10 g,白芍20 g,枳实15 g,半夏10 g,干姜5 g,黄芩10 g,黄连5 g,党参20 g,炙甘草5 g,大枣20 g,佛手10 g,布渣叶15 g。1剂/d,水煎2次,早晚分2次温服。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予多潘立酮片口服,1片/次,3次/d。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分级标准[7]对症状分别进行评分。疗效指数≥60%者为显效;30%~60%为有效;<30%为无效。

1.4.2 胃胆囊排空功能检测 采用ACUSON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检测前1天20:00起禁食禁饮,检查当天8:00先测空腹胆囊容积并确认胃呈排空状态,然后在2~3 min内饮完标准试验餐300 mL,再测定进餐后即刻胃胆囊舒张相面积和胆囊容积,以后每隔30 min测定胃胆囊面积1次。胃胆囊排空率=(进食后即刻胃胆囊面积-各时相胃胆囊面积)/进食后胃胆囊面积×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2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法或列联表作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35) 例

2.2 2组治疗前后胃胆囊排空率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胆囊排空率比较(±s,n=35)%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胆囊排空率比较(±s,n=3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2.3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1例(腹泻),占2.9%;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眩晕1例,便秘3例,皮疹2例),占17.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关系密切。《景岳全书·痞满》:“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胃脘或痛或胀。故肝郁(情志失调)是FD发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脾胃虚弱是FD发病的重要病机[8]。治疗上益气健脾是治痞之本,疏肝解郁,治痞之枢。

本研究采用《伤寒论》中四逆散和半夏泻心汤合方加味治疗,四逆散是经典的理气方,能缓解许多心理压力所导致的躯体症状;半夏泻心汤是治疗痞满的专方,有消痞除满之功效。加味四逆泻心汤中柴胡疏肝升清,调气散结;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枳实行气消痞,理脾导滞;干姜、半夏温以散寒,黄芩、黄连寒以胜热,寒温并调,干姜、半夏辛温散结而升清阳,黄芩、黄连苦寒清热而降浊使脾胃升降协调;干姜、半夏、黄芩、黄连属攻邪之法,而党参、大枣、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顾护脾胃体现攻补兼备之意。岭南潮湿之地FD患者多夹湿滞,故加布渣叶化湿消滞;加佛手疏肝理气不伤阴。全方辛开苦降、寒温并调、补泻兼施,以疏肝和中,升清降浊,使肝气疏泄,脾胃气机调畅,则诸症可愈。

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能显著促进胃排空和提高血浆胃动素水平,其中半夏对全方促胃排空及促胃动素分泌的作用最大[9];可以调节胃分泌功能,显著提高胃液游离酸、总酸度及胃蛋白酶活性[10];并可减少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中大鼠的不动时间,显示出抗抑郁效应[11]。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发现,现,四逆散通过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激素,使肝胆疏泄及脾胃升降恢复正常,气机调畅[12];能增加昆明种小鼠胃排空流体和固体的能力,提高SD大鼠离体胃条的兴奋性和整体动物IGG胃运动的频率,升高血浆胃动素的水平,促进胃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从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目的[13]。以上研究为加味四逆泻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了基础支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逆泻心汤加味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提高胃胆囊排空率方面均优于多潘立酮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少,提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明显优势。

[1]柯美云.中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指南(2007)[J].胃肠病学,2008(2):114-117.

[2]Camilleri M,Tack J F.Current medical treatments of dyspepsia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0,39(3):481-493.

[3]Thumshirn M,Camilleri M,Saslow S B,et al.Gastric accommodation in non-ulcer dyspepsia and the role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vagal function[J].Gut,1999,44(1):55-64.

[4]Soo S,Forman D,Delaney B C,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therapies for nonulcer dyspepsia[J].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4,99(9):1817-1822.

[5]Drossman D 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 1377-1390.

[6]张声生,陈贞,许文君,等.基于“寒、热、虚、实”二次辨证的5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证候分布特点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9):833-835.

[7]张声生,汪红兵,李乾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194.

[8]安丽,曹国强,张照兰.张照兰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经验[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24):278-281.

[9]谭华梁,王小娟.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9):93.

[10]李宇航,王庆国,牛欣,等.半夏泻心汤配伍意义的拆方研究——调节胃分泌作用的实验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49-52.

[11]李志强,常红娟.半夏泻心汤抗抑郁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4):280-282.

[12]邓青秀.四逆散治疗肝郁证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13]彭成,张磊,张利,等.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1):40-42.

猜你喜欢
痞满泻心汤排空
基于数据挖掘的《普济方》治疗痞满用药规律分析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哺乳完宝宝,乳房还要排空吗?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苏玉伦主任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
超声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