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2014-03-22 06:28韩,王
关键词:武术校园体育

韩,王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25)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25)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加工厂”,是青年人集中的地方,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对人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基于“中国知网(Cnki)”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显示,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聚类群:1.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2.奥林匹克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3.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心理品质;4.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围绕主题聚类群,广大学者对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普遍认为,应该大力推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必将会改变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对体育的热爱又必将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共现分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里,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业余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发扬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这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是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校风校纪、生活方式等内容相联系的[1]。加强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智力水平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工作学习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疲劳,而且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主题文献索引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力求较为客观地描述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而探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前沿热点。

一、原始数据来源

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索引数据库。检索策略:进入Cnki学术文献总库,检索题名为“校园体育文化”或含“学校体育文化”,学科类别选择“体育”,检索日期2011年6月21日,共检索到题名包含“校园体育文化”或“学校体育文化”的文献索引记录816条。

二、研究方法

关键词共现或共词分析是基于文献内容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对文献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两两统计,计算出任意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的频次,构成关键词同现矩阵,进而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反映出这些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关键词分析工具CiteSpace软件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平台开发的文献计量应用分析软件,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相互关系。

三、结果与分析

关键词共现频次越多,表示它们研究的主题越接近,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可以揭示某一领域学

术研究现状、发展过程以及研究热点趋势等。运行CiteSpace软件筛选出共现频次大于20的热点关键词(表1)。

通过分析显示,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聚类群:1.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2.奥林匹克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3.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心理品质;4.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表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热点关键词(频次>20)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体现学生意志的客观精神,反映出用体育拼搏精神去刻苦追求科学真知的目的,充分体现追求、良知、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3]。“以人为本”的体育精神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构建良好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最高发展目标是形成大学生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形成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关怀的人文精神[4]。

(一)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

著名学者卢元镇将体育文化界定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大体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5]校园体育文化是发生在学校范围以内的与体育有关的文化现象,是体育精神的和物质的总合。

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是校园体育文化研究的核心。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大力提倡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体现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利用身心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有利条件,培养学生将来担任社会角色所具备的修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学校发挥教育作用的主要使命。在高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不断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6]。

竞技体育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部分。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学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硬件建设,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对于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7]。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活动,有利于高校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学校知名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有活力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高校校园中应该大力推广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社团协会,学生在体育社团协会中活动,不仅能增长体育文化知识,提高体育修养水平,更能增强人际交往、相互配合、共同协作的团队品德,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修养的有效途径。对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体育氛围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8]。例如,开展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的精神,提升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涵,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体育文化应该是开放的,而加强校际间的交往能促进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培养参与意识有利于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

(二)奥林匹克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奠基人顾拜旦认为:体育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是人类追求完美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教育是奥林匹克的核心内容,是奥林匹克的出发点和归宿,百年来,奥林匹克运动始终致力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世界文化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9]。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有着最好的结合点,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产生很大的影响,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与中国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形成互动,交融并进,近一步提高了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品质和精神内涵。奥林匹克运动所体现的精神代表着现代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当成为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组成部分,应当用奥林匹克精神来引导和构建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10]。

奥林匹克精神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都具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性,二者都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奥林匹克所倡导的锐意进取的体育精神,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尺度。奥林匹克精神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着强有力地促进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又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与传播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11]。

(三)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心理品质

今天的普通中国人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一般都不深,体育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国人的生活之中。因此,提

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理解和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心理品质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肩负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应该把体育从传统观念的单纯增强体质转变为将体育视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手段[12]。体育是人“全面发展”的指标,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需要摒弃以功利为取舍的价值取向,重新认识体育对人的健康精神的养成作用,是最重要的人文精神。

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社会对大学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则是现代人格的重要标志之一。钟秉枢在《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一文中指出,现代人格的形成和培养,从根本上讲还要归结到人的自我意识培养上,即提高自己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这正是体育教育所强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13]。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良好的健康心理品质也正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应该围绕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改善得到提高[14]。调查显示,构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会产生巨大的心理感染气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15]。

(四)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中华武术是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运动风格,博大的内容体系以及复杂的功能结构已经超越了强身健体,是西方体育文化所不具有的[16]。

学者们研究认为,应该构建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武术文化氛围,培育和建设校园武术文化精神,形成武术文化的精神凝聚,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武术运动的锻炼中,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向丰富、健康、积极方向发展[17]。大学生是对文化特别敏感的群体,对中华武术文化的崇尚是武术在高校开展的优势。武术可以培养坚毅、豁达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武术更讲究修身养性,也就是道德的修养[18]。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很强的竞技性、娱乐性、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所没有的特质,丰富的文化内涵,决定了它的社会作用。宣传中华武术,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把武术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必将有力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四、结语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是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加工厂”,是青年人集中的地方,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环境有利于人才培养。共词分析显示: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前沿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主题聚类群:构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和谐环境、奥林匹克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心理品质、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围绕主题聚类群,广大学者对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普遍认为,大力推进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进程是高等教育所必需的,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必将会改变大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对体育的热爱又必将会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1]杨德银,龚德贵.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学刊,2001,8(3): 86-87.

[2]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0-13.

[3]龚德贵,毛治和,吴步阳.论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70-172.

[4]邱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5]卢元稹.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25.

[6]甄一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9(4):202.

[7]樊申元.高校竞技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369-370.

[8]纠延红.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 (6):79-80.

[9]常婷.试论北京奥运会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0,31(2):6-9.

[10]夏晓陵.奥林匹克精神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73-75.

[11]高洪教.奥林匹克精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12]韩伟,周涛.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6):182-184.

[13]钟秉枢.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0):1-5.

[14]王海波,杨剑.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5):52-54.

[15]张道荣,赵继明.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3(2):32-33.

[16]郑华,李伯渊.弘扬武术教育发展体育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版,2010(1):300-301.

[17]陈昱.浅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8,5(2):26-27.

[18]黄可可.试论中华武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10,7(3):19-20.

【责任编辑 李 菁】

G811.6

A

1674-5450(2014)05-0177-03

2014-05-21

韩,男,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武术校园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