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浅谈

2014-03-23 03:02康立新
海河水利 2014年5期
关键词:各省市海河水系

康立新,戴 乙,郭 林

(1.天津市碧波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170;2.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天津 300170;3.天津市华朔水利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天津 300170)

1 引言

海河流域是我国七大江河流域之一,地处华北地区,北靠内蒙古高原,西邻山西高原与黄河流域接界,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流域总面积32.06 万km2。海河流域包括滦河、海河和徒骇马颊河3 个水系。滦河水系包括滦河及冀东沿海诸河;海河水系包括北三河(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黑龙港及运东地区(南排河、北排河)诸河、漳卫河等河系;徒骇马颊河水系包括徒骇河、马颊河和德惠新河等平原河流。近些年,海河流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当地可用水资源已不足以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需求,导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趋严重、水生态恶化,严重影响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系统总结流域内水生态综合治理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今后制定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进行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2 海河流域主要水生态问题

海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水生态问题[1-2],具体体现在:

2.1 河流人工化,自然水文节律消失

海河流域受人类干扰极为强烈,水系结构经历了多次改变。古代治黄工程以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对海河水系的形成都产生较大影响。近代以来尤其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上千座水库的修建、地下水大规模开采、大量沟渠水利工程的修建以及引滦入津入唐、引黄济冀、引青济秦等调水工程的建设导致流域内各水系河网密度明显降低,河流曲率逐渐减小,河流物理连续性消失。上游山区水库密布,中下游平原闸坝林立,河道严重片段化;中下游水系灌区密集,河流高度渠道化。流域水体生态系统退化,水生态功能基本丧失。

2.2 河流断流干涸沙化,湿地萎缩,入海水量锐减

根据《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分类系统,我国的湿地共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人工湿地5 大类。海河流域山区以水库型湿地(人工湿地)为主,中部平原区以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为主,下游滨海区以滨海湿地为主。随着水库的大量兴建,海河流域山区湿地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平原地区由于河流冲击和洪积形成洼淀群以及大量河流岸带,构成了中游和下游各种湿地类型。由于平原水系人工干扰强烈,水资源匮乏,湿地严重退化,入海水量锐减。

2.3 水污染严重,水污染复合特点突出

海河流域水污染特征以耗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COD 和NH3-N。流域40%以上的水功能区COD 和NH3-N 排放入河量超出相应纳污能力。子牙河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北三河水系污染最严重。子牙河NH3-N(2.8 倍)和CODCr(1.6 倍)同时超标,北三河和徒骇马颊河主要是NH3-N(1.8~2.2倍)超标。流域河流污染负荷复合性特点突出,其中北部水系(滦河、北三河、大清河、永定河)以非点源污染为主,南部水系(徒骇马颊河、漳卫河、子牙河、黑龙港运东地区诸河)以点源污染为主。

2.4 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丧失,河流生物贫化

海河流域河流水生态总体退化严重,河流生态地貌不完整、连续性差,河流环境质量恶化,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均不断衰减。检测结果显示,流域浮游动物仅196属426种;浮游植物仅121属451种;底栖动物仅31种;水生植物仅18属25种,且流域内不同水系水生生物种类数量差异显著。其中,流域上游河流(山区水库段)水生态系统相对健康,仅局部退化,水生生物完整或轻度贫化;中游平原河流(中部平原段)普遍断流,水生态系统结构完全破坏,河流死亡,水生生物极度贫化;下游河流(滨海段)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水生生物中度贫化。

3 海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经验

针对流域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严重恶化的问题,流域机构和流域内各省市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水生态保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治理成效。

3.1 规划先行,明确目标

在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流域机构和流域内各省市坚持规划先行,突出规划的龙头和基础作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编制水生态综合治理方面的单项规划。并且在水生态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相关规划方案的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综合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做到与之相互衔接。一批典型的规划为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环境明确了方向,提供了依据:2000年海河水利委员会在全国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开展了《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首次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纳入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海河流域综合规划》提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方案,明确了加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措施;2009年编制的《山西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围绕国家和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提出不同时期山西省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目标。

3.2 制度跟进,提供保障

制度在水生态综合治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流域内各省市不断创新制度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条例、规定、办法等,通过制度的健全完善和贯彻实施,为逐步恢复河湖生态功能、减少污染及破坏,提高水务管理水平、保护水务工程及水环境,打击破坏水生态非法行为等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以确保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落到实处。如,《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第27条规定:向河湖排水的,入河水体水质应当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实行雨水、污水分流。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向河湖排放未经处理或者经处理未达到规定标准的污水,不得向路边雨水口、雨水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或者倾倒污水、污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定》第19 条规定:向自然湿地排污或者改变湿地自然状态,以及建设项目占用自然湿地的,行政审批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3.3 注重科研,技术支撑

在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工作时,流域机构和各省市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重要支撑作用,开展了一批重要的科研项目。通过进行针对性强的调查研究,利用多种科学手段对相关水生态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采用多种评价体系评估确定最优治理方案等,为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明确了治理路线、提供了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如,2010年开展的《海河流域平原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模式研究》在建立平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河流生态需水量以及构建河流生态修复模式3方面均有创新,对流域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2011年开展的《海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发现河湖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保护对策措施,为河湖生态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撑。

3.4 重点突出,全面治理

针对流域众多水生态问题,在治理过程中流域内各省市一方面坚持全方位治理,工程治理项目涵盖河道治理、湿地(泉域)保护与修复、水源地保护、生态补调水、污染水体修复5 大类。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美化了城市河道景观,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带动了沿河经济带的开发,重点泉域得到恢复,湿地生机重现。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市生态治理工程汇总情况见表1。

表1 海河流域各省市生态治理工程汇总 个

另一方面,各省市在治理过程中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出的原则,将资金、技术、人员等集中在生态问题突出、群众反应强烈、影响后果严重的治理项目,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亮点工程。工程的开展改善了水环境,积累了治理经验,并为开展同类的水生态治理工程提供了样板。如,滏阳河衡水市区段河道整治工程通过对河道清淤整治、堤防加固、两岸生态环境改造、建设湿地公园等方式,使城区面貌大为改观,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聊城市通过开展东昌湖治理工程,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风貌,提升了城市的品位。

4 建议

海河流域近年来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开展的大量水生态保护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一定治理成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推进了水生态文明建设,但实现人水和谐仍任重而道远。通过对治理实践分析和总结,对今后开展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生态治理理念。今后在进行水利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在满足水利工程防洪、除涝、供水等传统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出发,以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

(2)注重发挥合力。水生态综合治理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理顺机制,形成水利、规划、国土、环保、市政等多部门合力。

(3)扩大投融资渠道。为河道、湖泊、湿地等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与城市建设、房地产及旅游开发等项目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民营资本和社会资金,扩大水生态综合治理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4)更多倾听民众意见。水生态环境怎么样,周围群众最有发言权。因此,在今后的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前要更加广泛征求沿河流域居民的意见,给予沿河流域居民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治理项目结束后应建立群众满意度反馈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指标。

[1]王志民.恢复海河流域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海河水利,2003,(1):1-3.

[2]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研究(初步报告)[R].天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2002.

猜你喜欢
各省市海河水系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海河水利》2021年总目次
一种临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体系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