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4-03-24 06:03莫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护理干预

莫敏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 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围生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0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但是由于该分娩方法将会给产妇带来较多的并发症[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2]。本研究为了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将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184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围生期的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5例,年龄21~33岁,平均(27.35±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5±1.13)周,孕次1~4次,平均(1.86±0.67)次;护理组98例,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1岁,平均(27.04±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8±1.21)周,孕次1~5次,平均(1.92±0.74)次。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孕次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且无妊娠并发症;②所有产妇均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护理工作人员在怀孕期间向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嘱咐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孕期并发症,尽可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②当产妇达到预产期入院后,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对其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危因素、危害以及如何治疗等,以引起产妇的重视,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③行剖宫产顺利分娩后,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尽量给予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下肢输液而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密切观察产妇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否良好,下肢皮肤颜色、皮温等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下肢水肿,若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24 h后能下床活动的产妇尽量鼓励其在床边适当活动,同时要给予热水泡脚、下肢肌肉按摩等促进其末梢血液循环的措施,注意规范产妇的饮食,尽量进食流质食物。

1.4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4]

①详细统计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②产妇出院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出现血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水肿、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其危害性巨大,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合并肺栓塞,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造成死亡[5-6]。剖宫产对产妇伤害大,许多产妇因为害怕疼痛而导致不敢下床活动,再加上产褥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同时由于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时进行反复的穿刺等诸多原因,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因此,有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是一种很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怀孕期间进行相应检查,特别是肥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机制异常的产妇,更要仔细学习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在产后配合进行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8];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每个产妇的不同具体情况,在术前制订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饮食要求、肢体训练计划等,以期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随机应变,尽最大可能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组,其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围产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在产妇出院时进行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妇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认可,也能充分反映本院的医疗服务态度。

综上所述,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卫平,张萍,吴侃倪.10年来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23-124.

[2] 江珍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1245-1246.

[3] 孙维央.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8.

[4] 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8):38-41.

[5] 徐周纬,万圣云,丁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2):204-206.

[6] 吴国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预防与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1005-1007.

[7] 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40.

[8] 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2):46-47.

[9] 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12):1107-1108.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编辑:许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 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围生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0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但是由于该分娩方法将会给产妇带来较多的并发症[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2]。本研究为了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将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184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围生期的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5例,年龄21~33岁,平均(27.35±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5±1.13)周,孕次1~4次,平均(1.86±0.67)次;护理组98例,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1岁,平均(27.04±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8±1.21)周,孕次1~5次,平均(1.92±0.74)次。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孕次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且无妊娠并发症;②所有产妇均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护理工作人员在怀孕期间向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嘱咐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孕期并发症,尽可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②当产妇达到预产期入院后,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对其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危因素、危害以及如何治疗等,以引起产妇的重视,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③行剖宫产顺利分娩后,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尽量给予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下肢输液而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密切观察产妇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否良好,下肢皮肤颜色、皮温等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下肢水肿,若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24 h后能下床活动的产妇尽量鼓励其在床边适当活动,同时要给予热水泡脚、下肢肌肉按摩等促进其末梢血液循环的措施,注意规范产妇的饮食,尽量进食流质食物。

1.4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4]

①详细统计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②产妇出院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出现血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水肿、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其危害性巨大,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合并肺栓塞,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造成死亡[5-6]。剖宫产对产妇伤害大,许多产妇因为害怕疼痛而导致不敢下床活动,再加上产褥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同时由于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时进行反复的穿刺等诸多原因,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因此,有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是一种很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怀孕期间进行相应检查,特别是肥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机制异常的产妇,更要仔细学习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在产后配合进行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8];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每个产妇的不同具体情况,在术前制订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饮食要求、肢体训练计划等,以期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随机应变,尽最大可能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组,其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围产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在产妇出院时进行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妇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认可,也能充分反映本院的医疗服务态度。

综上所述,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卫平,张萍,吴侃倪.10年来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23-124.

[2] 江珍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1245-1246.

[3] 孙维央.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8.

[4] 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8):38-41.

[5] 徐周纬,万圣云,丁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2):204-206.

[6] 吴国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预防与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1005-1007.

[7] 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40.

[8] 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2):46-47.

[9] 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12):1107-1108.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编辑:许俊琴)

[摘要] 目的 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86)与护理组(n=98),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 结论 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围生期;护理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04-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宫产,但是由于该分娩方法将会给产妇带来较多的并发症[1],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调查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同时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危害[2]。本研究为了探讨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将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184例按照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观察围生期的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84例行剖宫产分娩的足月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5例,年龄21~33岁,平均(27.35±2.18)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5±1.13)周,孕次1~4次,平均(1.86±0.67)次;护理组98例,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1岁,平均(27.04±2.01)岁,孕周37~41周,平均(38.78±1.21)周,孕次1~5次,平均(1.92±0.74)次。两组产妇的年龄、产次、孕周、孕次等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

①所有产妇均顺利分娩,且无妊娠并发症;②所有产妇均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严重疾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护理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围生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护理工作人员在怀孕期间向产妇进行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嘱咐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早期发现孕期并发症,尽可能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②当产妇达到预产期入院后,对产妇及其家属讲解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知识,对其详细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高危因素、危害以及如何治疗等,以引起产妇的重视,同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产妇的心理负担;③行剖宫产顺利分娩后,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尽量给予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下肢输液而提高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密切观察产妇下肢末梢血运情况是否良好,下肢皮肤颜色、皮温等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下肢水肿,若出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④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24 h后能下床活动的产妇尽量鼓励其在床边适当活动,同时要给予热水泡脚、下肢肌肉按摩等促进其末梢血液循环的措施,注意规范产妇的饮食,尽量进食流质食物。

1.4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4]

①详细统计剖宫产术后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②产妇出院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计算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比较

护理组有1例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1.02%(1/98),对照组有8例,其发生率为9.30%(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组产妇的满意度为97.96%(9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2%(64/86)(P<0.05)(表1)。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出现血栓,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起下肢水肿、疼痛、浅表静脉曲张等临床症状,其危害性巨大,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后合并肺栓塞,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造成死亡[5-6]。剖宫产对产妇伤害大,许多产妇因为害怕疼痛而导致不敢下床活动,再加上产褥期进食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同时由于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时进行反复的穿刺等诸多原因,导致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7],因此,有针对性的围产期护理是一种很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怀孕期间进行相应检查,特别是肥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机制异常的产妇,更要仔细学习相关知识,以更好地在产后配合进行护理,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8];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该根据每个产妇的不同具体情况,在术前制订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饮食要求、肢体训练计划等,以期在具体实施时能够随机应变,尽最大可能避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产科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组,其产妇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围产期的护理干预能够很好地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在产妇出院时进行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护理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妇对本次护理工作的认可,也能充分反映本院的医疗服务态度。

综上所述,围生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大大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卫平,张萍,吴侃倪.10年来影响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123-124.

[2] 江珍云.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治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6):1245-1246.

[3] 孙维央.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307-3308.

[4] 刘美玲,袁秋影,黄松彬.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J].护理学报,2011,18(8):38-41.

[5] 徐周纬,万圣云,丁洋,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2):204-206.

[6] 吴国豪.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预防与诊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1005-1007.

[7] 陈秀丽.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0):39-40.

[8] 杨四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2):46-47.

[9] 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12):1107-1108.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编辑:许俊琴)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剖宫产护理干预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