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4-03-24 07:08潘俊龙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

潘俊龙

[摘要] 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关于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得到发展。很多学者都加大了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以及肾素抑制剂等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药物以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主要介绍了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高血压;常见药物;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85-03

高血压能加速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或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同时也能引起脑、心、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引发相关疾病的发生,是心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病,同时也是目前人类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抗高血压药物以及高血压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到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但是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高血压常见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仍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1 高血压的病理机制

到目前为止,关于高血压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3],例如血液循环自身调节失衡,导致小动脉和小静脉张力增高;同时肾功能异常可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容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并且任何原因导致肾脏排泌升压物质增多或降压物质减少,以及两者比例失调,均可影响血压水平。此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精神紧张可促使肾上腺素释放,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调,引起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外周血管持续性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进而促使高血压病的发生[4]。

2 抗高血压药物与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随着临床上对高血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各样的抗高血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根据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部位以及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利尿剂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利尿剂被广泛应用于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的治疗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疗效确切、持久,且不影响糖、脂肪代谢,对心血管有利,在联合用药中,当其他降压单药治疗无效时,加用利尿剂后疗效显著,并且由于小剂量利尿剂降压温和、价格低廉,仍被推荐为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一线基本药物[5]。例如金智敏等[6]分析了利尿剂对于治疗高血压的应用价值,同时也研究了利尿剂对高血压患者体内尿酸以及血钾的影响,对于利尿剂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应用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乔楠等[7]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味配合西药卡托普利及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20例(用药同治疗组西药部分),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为90%。近年来,随着新型利尿剂吲达帕胺的上市,使利尿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又有新的进展,其特点是常用剂量仅表现为轻微的利尿作用,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作用,降压有效率在80%左右,且不具有传统利尿剂造成代谢异常的副作用,目前已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8]。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它在20世纪7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不同严重程度的高血压病的治疗中[9]。王峰等[10]指出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肌需氧量、心肌收缩力,抑制外周肾上腺能受体,减少心排血量和交感神经向外周发放冲动,能降低卧位和立位血压,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同时随着对β受体阻滞剂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推出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β受体的选择性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被认为是长期治疗高血压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11]。例如多年专门从事β受体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国外非常知名的教授柯鲁克斯汉克对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学及应用于心内科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和实践进行了研究,代表着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最新进展[12]。但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噩梦、失眠、幻觉等,也可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如阳痿,因此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必须要有足够的警惕[13]。

2.3 钙离子拮抗药物

钙离子拮抗药物也被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它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因而干扰细胞内Ca2+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14]。并且随着抗高血压药物研究的不断进展,钙离子拮抗药物的降压应用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是目前临床上比较认可的治疗高血压病第二代和第三代钙离子拮抗药[15]。张美素等[16]认为西尼地平是一种兼有L型和N型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的新型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降压效果显著,可以抑制交感神经激活,有效防止反射性心动过速、面赤、心悸等不良反应,改善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

2.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能有效降低血压的一类药物,它的出现为降压药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17]。肖志华[18]研究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物特征、作用机制、药物选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参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的代谢,不会改变患者体内的血胆固醇及血脂,同时单用疗效不佳时可以和利尿剂、钙离子拮抗剂合用,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与钙离子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联用增加效应[19],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β受体阻断剂联用时增加降压作用有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压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咳嗽,其发生率为1%~30%,少数有皮疹,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20]。

2.5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它的降压作用比较持久平稳,一般在第8周可达到最大作用[21]。同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显著,还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血糖和血脂代谢,有效保护患者体内遭受损害的靶器官[22]。目前,常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坎地沙坦、氯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和缬沙坦等,其中,坎地沙坦的降压作用比较显著,使用剂量比较小,但是降压效果持续时间比较长,是目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中效果比较显著的药物[23]。李建新[24]就曾专门分析了坎地沙坦在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降压效果、逆转左室肥厚以及改善心功能等方面的治疗效果。

2.6 肾素抑制剂

肾素抑制剂已被认为系一类新的抗高血压药物,为降压药物的发展提供了可观的前景,其主要针对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联合应用都有效。例如段自田等[25]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优势,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虽然肾素抑制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高血压患者心、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但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上还没有充足的证据可以证实肾素抑制剂类药物的降压作用是否优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肾素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研究。

3 结论与展望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关于高血压治疗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多数临床试验均研究单药治疗对高血压的影响,对于联合用药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多。目前对于中药降压机制研究还欠深入,中药研究多着眼于降压本身,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评价重视不够,同时多数作用靶点不清,缺乏药代动力学及量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影响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医学界应该进一步加强高血压病的辨证分析研究,促进中医治疗本病的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作用靶点广等优点,进而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有效方法。而相对于目前的降压药物,高血压基因治疗具备长效(几周、几个月甚至更长)、高效、具有靶器官保护等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虽然目前有关研究还不成熟,但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邱伟虹.中药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蛇志,2013, 25(2):34-38.

[2] 张永莉.高血压药物基因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1-15.

[3] 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 al.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Evaluatio,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9,289(19):2560-2572.

[4] Williams B.β-blockers and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2010,287(25):1251-1253.

[5] Thomas G.A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J].Chin Med J(Engl),2006,679(1):1121-1124.

[6] 金智敏,赵晓薇.老年高血压患者利尿剂的使用及其对血钾和尿酸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7):593-596.

[7] 乔楠,姚祖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1):35-38.

[8] 吴宏.利尿剂治疗高血压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5-48.

[9] Park JY,Choi HW,Choi DL,et al.Evaluation of T-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gainst human pancreatic MIA PaCa-2 carcinoma xenografts[J].Bull Korean Chem Soc,2013,2(12):3432-3440.

[10] 王峰,木胡牙提.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30(Z1):32-35.

[11] Rinker B,Fink BF,Stoker AR,et al.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reduce the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 on peripheral nerve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Ann Plast Surg,2013,70(2):222-226.

[12] 柯鲁克斯汉克(美)著,王吉云译.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现代作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15.

[13] Toroghinejad MR,Ashrafizadeh F,Jamaati R,et al.Textural evolution of nanostructured AA5083 produced by ARB[J].Mat Sci Eng A Struct,2012,37(6):3556-3559.

[14] Doherty GA,Bhatia P,Vortherms TA,et al.Discovery of diphenyl lactam derivatives as N-type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Bioorg Med Chem Lett,2012,4(9):3352-3360.

[15] H T Ong,张海燕.重新审视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J].中国处方药,2007,6(63): 67-69.

[16] 张美素,郑慧萍,吴利云.西尼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 12(6):23-25.

[17] Futrakul N,Futrakul P.Therapeutic resistance to ACEI and ARB combination in macroalbuminuric diabetic nephropathy[J].Clin Nephrol,2012,78(3):250.

[18] 肖志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2):13-16.

[19] Yang Y,Cui Y,Peng DQ.ARB may be superior to ACEI on treatment of Marfan′s syndrome by blocking TGF-β mediated activation of ERK[J].Int J Cardiol,2012,155(3):482-483.

[20] Borhani E,Jafarian H,Shibata A,et al.Texture evolution in Al-0.2 mass% Sc Alloy during ARB process and subsequent annealing[J].Mater Trans,2012,425(11):3225-3229.

[21] 宗智慧,冯亭亭.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8):16-19.

[22] 林由文.伊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2,2(3):13-16.

[23] 吴黄辉.新型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7):45-49.

[24] 李建新.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2(10):34-37.

[25] 段自田,韦应社.肾素抑制剂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9-23.

(收稿日期:2013-12-06 本文编辑:袁 成)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研究进展高血压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Hold住,你的血压!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界定范围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