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相分析

2014-03-24 07:39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3期
关键词:辫状河沉积相层理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 西安 7100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相分析

侯四方1蔡兴利1高旺斌2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 西安 710000)

依据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及相关前人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在前人对研究区该层位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的基础上,对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划分范围进行了调整,其中将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范围向盆地中心扩大,形成所谓的“大平原,小前缘”格局。并以这种格局为指导思想,对下一步勘探提出建议。

三角洲;沉积相;盒8;西南部;鄂尔多斯盆地

图1 镇探2井,5045.20m,盒8段。浅灰色含砾粗砂岩,示较强水动力环境,发育粒序层理,反映水动力变化频繁。

鄂尔多斯盆地面积约37*104km2,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行政区划属甘肃省庆阳地区;构造位置跨伊陕斜坡、天环坳陷、西缘冲断带、渭北隆起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面积约20000km2。2012年盆地西南部部署实施的庆探2井在盒8段获高产工业气流,展示出盒8段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前人对该区盒8段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认为盒8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初步划分了沉积相带;随着近两年新钻探资料的增多,我们进一步厘定了沉积相带的展布,从而能够更加有效指导勘探部署。

1 沉积体系分析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曲线、粒度分析等资料,在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2种沉积亚相及6种沉积微相(表1)。

表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盒8段沉积相类型划分表

2 沉积相标志

2.1 辨状河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砂体粒度最粗,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与中粗砂岩组成。分选、磨圆差,以粒序层理发育为特征,对下伏沉积冲刷作用明显。在测井曲线上多表现为箱形(图1)。

决口扇主要为细砂岩与粉砂岩、夹泥岩薄互层。岩性分选较差,偶尔可见泥岩中夹杂砂砾。测井曲线上表现为指形或齿形曲线(图2)。

图2 灵1井,3640.71m,盒8段,灰色含砂砾泥岩,示较强水动力环境。

图3 庆探2井,4713.59m,盒8段,浅褐色细砂岩与灰褐色泥岩突变接触。

图4 庆探2井,4711.39m,盒8段,褐灰色泥岩,示氧化环境,可见水平层理。

图5 合探1井,3632.85m,盒8段,浅绿灰色含砾中粗砂岩,可见粒序层理。

图6 合探1井,3634.51m,盒8段,浅灰色细砂岩与深灰色粉砂质泥岩渐变接触,形成反旋回

天然堤主要由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含少量泥岩,粉砂岩与泥岩组成薄互层,粒度较决口扇细,可见泥裂等现象。测井曲线为不太明显的钟形(图3)。

分流间湾主要由泥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可见水平层理,缺乏植物化石(图4)。

2.2 辨状河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以浅灰色中粗砂岩为主,其粒度较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岩粒度细,发育中小型交错层理与粒序层理,与下伏泥岩常呈突变接触,冲刷作用相对较弱(图5)。

河口坝发育规模较小,以分选中等、次棱角-次圆状的中细砂岩为主,垂向上呈下细上粗的反旋回。可见楔状交错层理(图6)。

2.3 单井沉积相剖面

在单井取心段岩心照片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内庆探2、庆探1、城探1三口代表性探井对其盒8段沉积相剖面进行分析。

2.3.1 庆探2井

庆探2井盒8段砂岩由多期河道砂岩叠加组成,岩石粒度较粗,普遍含砾,局部层段为细砾岩,反映水动力较强。取心段可识别出5个下粗上细正旋回,各期砂岩粒序层理极为发育,对下伏岩性段的冲刷作用明显,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庆探2井盒8段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

2.3.2 庆探1井

庆探1井盒8段底部砂岩厚度为2.2m,由三个反旋回和一个正旋回组成;反旋回上部中粗砂岩段见有粒序层理,局部砾石具有顺层分布特征;泥岩颜色以浅绿灰色为主,局部为灰色、深灰色,示弱还原环境。综合分析表明,庆探1井盒8段形成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

2.3.3 城探1井

城探1井盒8段以泥岩和泥质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表明水动力条件较弱,砂质沉积物供应较少;结合自然伽马曲线形态特征分析,3841~3845m细砂岩与下伏泥质粉砂岩、泥岩组成下细上粗反旋回,具有三角洲前缘前段沉积特征;盒8段泥岩颜色呈现灰色、浅灰色,推测沉积期处于水下还原环境。

3 沉积相带划分及意义

3.1 盒8泥岩颜色分布

盒8段泥岩颜色呈现规律性变化,从西南到东北方向逐渐由棕红色、棕褐色、杂色等颜色变为灰绿色、灰色,至华池-合水一带变为灰色、深灰色和灰黑色。呈现明显的氧化色-还原色的变化特征。泥岩颜色的特征为沉积相带走向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3.2 盒8泥岩厚度

盆地西南部盒8段泥岩厚度由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大,反映向该区东北部砂质来源减少,泥质沉积物渐趋丰富,由三角洲平原逐渐变为三角洲前缘水下沉积环境,佐证该区发育西南-东北沉积体系。

3.3 沉积相带划分

结合单井相分析、泥岩厚度与颜色分布特征,进一步明确了盆地西南部盒8段沉积相带展布。与前期沉积相划分方案相比,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界线向东北方向推移,三角洲平原面积扩大,形成相对大平原、小前缘格局。

3.4 勘探意义

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界附近砂岩粒度较粗,分选、磨圆相对较好,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是寻找岩性气藏的有利目标;镇探2、庆探2处于三角洲平原相带,地质预测有利储集砂体会延伸到三角洲前缘相带;地震与地质相结合,追踪庆探2井沿砂体展布方向甩开部署探井3口,以进一步落实含气范围,扩大勘探成果。

[1]于兴河.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173-178

[2]冯增昭.沉积岩石学(第二版)上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P618 < class="emphasis_bold"> 文献标识码:A

A

猜你喜欢
辫状河沉积相层理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层状千枚岩的断裂特性
PL油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隔夹层精细表征方法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
辫状河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及剩余油分布研究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层理对岩石抗压强度影响研究
中东卡塔尔地区二叠系Unayzah组沉积相分析
大安北油田泉头组四段沉积相研究